中医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优势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健康意识也有着显著的提高,这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慢性病是社区居民的常见、高发病,其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办法,以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围绕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讨论,就中医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作用。

  【关键词】中医;社区;慢性病防治

  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哮喘以及中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其生理机能的衰退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其发病率较高。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加强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办法,将现代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有机结合,以全面提升社区慢性病防治效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中医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优势

  社区慢性病患者当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据着较高的比例,这主要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在社区慢性病传统治疗当中,以西医治疗为主,对症用药,给予降压、降脂、抗炎等治疗措施,虽然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以有效改善,但往往不能予以根治,复发率较高。加上西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用药后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这就导致老年人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中医治疗更容易得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认可和接受。其药物来自于植物、动物及矿物,绿色健康,其应用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其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1]。

  2 中医理论下的社区慢性病的治疗原则

  2.1 情志调节

  基于中医理论对社区慢性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到慢性病的多重致病因素,其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慢性病的。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而刺激其精神情绪,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以及抑郁等情绪,容易引起血压上升、肝脏功能紊乱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生几率,坚持“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治疗原则,从情志调节着手。患者的子女及家人需要尽量更多的陪伴在其身边,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和安慰患者,缓解其负面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社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讲解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个缺陷,结合成功治疗案例进行疾病的讲解,提高其对于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情志调摄,加强精神内守,达到调畅精神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2]。

  2.2 遵循自然规律

  人同植物、动物一样,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包括饮食、起居等多个方面。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社区慢性病的主要诱因,同样也说明了社区慢性病患者逐渐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的原因。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安排其饮食起居。饮食上坚持“五位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体质热者食凉、忌温;偏凉者食温、忌凉,平体者则需要保持饮食平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睡眠质量,加强运动锻炼,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增强其体质,以提高其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3 中医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实际应用

  3.1 逆针灸

  明代《针灸聚英》中提出了逆针灸,即为“无病而先行针灸”,其目的则在于“防病发”,也就是说通过针灸来预防慢性病。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效果,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对疾病进行调理,恢复其肝、肾、脾等,灸关元、气海、涌泉等穴,具有开窍安神、疏肝益气之功效,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效果,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药膳

  药膳是良好的身体保健措施,以食为药,进行身体的调理,达到“食疗”的效果,正所谓“五味入口,则于肠胃,味所藏之,气和而生”,坚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做到平衡饮食,同时需要考虑饮食禁忌,进而达到补精益气的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和治疗社区慢性病[3]。

  3.3 养生

  养生锻炼的目的在于调节和提高机体机能,通过运动锻炼来增强肌肉、筋骨,达到舒筋通络和调养气血的功效。患者通过控制其自身的呼吸、意念,调节其身体机能,做到“行动神静、形神统一”。适合慢性病患者的养生锻炼运动主要包括散步、慢跑以及太极拳等,患者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对于缓解其情绪压力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调节患者机体微循环和内分泌,进而改善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功能,进而达到理想的疾病防治效果[4]。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当中,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坚持情志调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治疗原则,结合辨证施治理论,逆针灸、药膳以及养生等中医治疗措施,具有舒筋通络、调养气血补精益气等功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优势得以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祁文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7):57.

  [2]王凤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3):164-165.

  [3]龚恒梅.浅谈中医护理慢性病理念在社区卫生保健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11):877-878.

  [4]张新芳,刘睿,盛东亚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05):84-87.

  作者简介

  王振华(1984-),女,山东省青岛市人。曾毕业于上海中医院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杭州市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王振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