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马拉松(二)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马拉松,运动
  • 发布时间:2017-01-19 11:08

  “黑旋风”席卷,马拉松热下的冷思考

  《小康》记者 张玉荣

  有天赋不惧艰难,非洲选手承包冠军,已成为中国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常态。除了一些专业的运动员,一些非洲留学生也加入到马拉松争金夺银的行列,帮助解决温饱,改善生活。

  2016年12月5日,温州马拉松在温州世纪广场鸣枪开跑,11353人参与了这场年底的马拉松大赛。本次温州马拉松爆出大冷,两个温州本地妹子不光强势包揽前两名,而且她们还力压肯尼亚选手。

  中国人拿下金银奖牌,为何成了爆冷门?因为近年来,马拉松赛事遍布全国各地,可最终奖牌和奖金频频被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选手包揽。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激增,以至于“非洲兄弟”快不够用了!

  明星元素,进口内销

  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马拉松,动辄冠以“国际”赛事,邀请一些肤黑腿长、爆发力强的非洲兄弟们参加。经常参加马拉松的跑友就会发现这么个有意思的现象:前面领跑及最终夺冠的选手,基本上都是黑人。

  这些黑人参赛者从何而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个名为“TAO CAMP”的马拉松团队,经营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曾经中国国家队的长跑教练陶绍明。

  陶绍明2012年开始从事马拉松经纪人事务,他介绍,目前他所创办的“TAO CAMP”训练营在肯尼亚有3个,埃塞俄比亚有2个,乌干达有1个,总计队员200余人。

  陶绍明的团队需要照顾这些运动员的吃、住、装备、训练、赛事运作和商业开发等诸多方面。“打破国外经纪人的垄断,拉低平台,提升性价比”,在陶绍明看来,中国马拉松经纪人的出现,提升了国内赛事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这个教练做这个事情,他很聪明。中国是出口转外销,他是进口转内销,这个做法应该说找到了创新点开发了一个产业。”著名社会体育研究专家卢元镇对《小康》记者说:“我觉得他做得还可以更大点,如果他能把中国人的马拉松运动员调教得比外国好,那就是功劳大大的。”

  在商业化、市场化环境下,组委会和马拉松经纪人的合作维持着职业马拉松生态系统。黑人选手得到了奖金,马拉松经纪人从中受益并且提升了知名度,而赛事也提高了水平并且有机会冲击“金标”。

  “非洲朋友参与国内马拉松赛事,对于地方政府是点缀。地方人见到老外比较少,是新鲜,看热闹,这只是明星的元素。”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对《小康》记者说:其实马拉松99%的人都是在玩,大家冲着马拉松并非冲着这几个黑人来,不在于拿不拿冠军。”

  奖金不菲,劳有所得

  非洲朋友之所以不远万里飞到中国各地参赛,目的很单纯——挣钱。

  据媒体报道,世界各地活跃着一批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高手,一个优秀的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而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只不过这样的运动员全世界不超过五六个人。

  各大马拉松比赛,冠军奖金一般都是数万元,有时还是美元,这对于来自非洲落后地区的黑人朋友非常具有吸引力。据报道,以2015年北马冠军为例,肯尼亚41岁老将基普楚姆巴以2小时10分58秒夺冠,奖金是2万美金。如果基普楚姆巴能够跑进2小时9分的话,他的奖金会翻倍,达到4万美金。

  在基普楚姆巴的老家,不少人还在为温饱而挣扎,一场比赛能拿到如此高的收入,无疑对他们诱惑巨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基普楚姆巴这样的高手,收入不但有奖金,还有主办方高额的邀请费,以及赞助商的赞助费。

  “非洲黑人拿奖金是他的劳动付出应得的,他们有这个天赋和能力拿这个钱。”何文义说,“99%的参赛者不在乎这个东西,训练营培训非洲优秀赛跑者属于商业行为,把人圈在一起培训去跑马拉松,合理合规合法就行。”

  “就算我们援助非洲吧,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的。”卢元镇认为马拉松走上国际,搞成国际马拉松,就要允许外籍参赛者来参加。“不能因为别人跑得快阻挠人家不让人家来,这样气量就太小了。唯一的办法是我们想办法跑得更快,如果能够赶超他们,他们想过来挣奖金的积极性就没有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将群众基础搞大,把竞赛水平提高,能够与他们匹敌,一方面对我国整个田径水平提升是非常有益,另一方面使得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会大大提升。”卢元镇说。

  胜利背后,艰难辛苦

  国人看到非洲朋友轻松摘走国内马拉松奖牌后,他们会胜利欢呼。这背后,又有怎样的辛苦和艰难?

  中国有个摄影爱好者来到肯尼亚西部的一个小镇——埃腾,当地人口只有4万人,海拔2400米。使埃腾闻名世界的,是这里的马拉松跑者们。这个小镇素有世界马拉松冠军之城的美誉。

  当他跟拍早晨的训练时发现,外面冷风嗖嗖,普通人还在睡梦中,马拉松选手们就已经开始跑步了。

  在探访世界冠军Wilson的过程中,摄影者如此描述他的蜗居生活:整个房间只有6平方米,用一张窗帘布一分为二,窗帘布里面是一张1.2米宽的单人床,窗帘布外面的地上摆了5只那种黄颜色的,咱们装食用油的水桶。

  这样6平方米的蜗居,一个月租金是3000肯先令,折合人民币215元。而这种居所和生活状态并不是Wilson一个人的,几乎是运动员的标配。

  为了参加巴黎的马拉松,Wilson全家砸锅卖铁,卖牛卖羊,终于帮他筹足了路费。由于没有跑鞋,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帮他买了双跑鞋。那次比赛,他获得了第二名,赢得3500欧元的奖金。还了父母赞助的路费,他还剩3000多欧元。

  Wilson曾在世界多地包括中国赢得了冠军和奖金,他家人的生活随之得到改善。然后由于疾病伤痛,今年40岁的Wilson从跑步生涯的巅峰,跌入人生低谷。他渐渐退出了国际马拉松比赛,后来跑的比赛都是些名气不大的赛事。

  国内马拉松该不该请“外援”?

  有天赋不惧艰难,非洲选手承包冠军,已成为中国不少马拉松赛事的常态。除了一些专业的运动员,一些非洲留学生也加入到马拉松争金夺银的行列,帮助解决温饱,改善生活。

  据报道,来自肯尼亚的宁波大学生威尔弗雷德,通过跑马拉松月收入可达2万元。然而,在他看来,中国马拉松比赛竞争日趋白热化,有越来越多的非洲选手来“抢生意”了,即便是在县级市举行的马拉松,也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非洲面孔”。

  越来越多“非洲面孔”出现在中国马拉松赛场上。到底该不该邀请这些“外援”来参加?

  2016年6月,中国田协连续出台三个文件,包括《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规定》及《关于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奖金设置及发放规定》,通过这三项规定,对国内马拉松比赛邀请国外运动员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田协不鼓励所有的国内赛事都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解释:赛事主办方盲目邀请外籍运动员参赛并不会给品牌带来很大正面影响,还搭进去一笔不小的经费,有舍本逐末之嫌。“马拉松带给爱好者的应该是更多的参与性,而不是表演性,与其在明星运动员上投入大量的财力不如把资金更多的用于为参赛者提供服务和保障。”

  中国女子长跑传奇运动员孙英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举办国际赛事邀请高水平运动员是必然的,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民间马拉松赛事还是应该给我们中国的跑步爱好者多一些空间。”

  要不要恐慌?“这个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很多马拉松贴着竞技体育的标签,做的都是大众体育的事,现在很多人没那么在意第一名第二名。99%的参与者只要快乐就行了,没有必要盯着1%的人。”卢元镇说。

  要不要限制?一些专家学者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卢元镇说:“马拉松比赛有国内比赛国际比赛,国际比赛不邀请国外选手是不对的。国内比赛奖金本身也很低,(国外选手)过分鹤立鸡群对于组织工作、群众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可能不大有利,适当规范下是应该的。”

  “国际的赛事就让它国际化,限制反而显得小家子气。让他们来跑,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国际精神。”何文义说,“地方有发展经济发展旅游的目标,有需要请过来一些演员,也可以这么理解。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我们马拉松给奖金应该的,没有什么价值上不好的东西。”

  时评专栏评论者苑广阔则认为:之所以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方面是赛事组织者邀请国外选手参赛,要额外花费一笔不菲的经费,同时对赛事品牌带来的正面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应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普通跑步爱好者参与,为普通长跑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参赛保障和服务,而不是把经费都用在少数几个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上。而几乎每项赛事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一定程度上也压制和国内跑步爱好者的参赛热情。

  世界纪录2004年才设立

  原本马拉松比赛没有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但国际田联(IAAF)为了刺激公路比赛的发展,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设立马拉松、竞走等公路比赛的世界纪录。

  除此之外,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沿正确的路线比赛即可,如有特殊原因,还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离开赛跑路线,但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

  全民体育:用马拉松来检验锻炼成果

  《小康》记者 陈远鹏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参与全民健身、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持续增多的马拉松赛事为全民体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标志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新的切入口,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将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51场马拉松相关赛事,而自2015年放开赛事审批后,这一年就举办了130多场,而2016年则达到了300多场。

  马拉松的星火燎原之路

  有人说“马拉松是孤独的竞赛,自己与自己斗争”。同时,不少热爱跑马拉松的人十分认同日本著名作家春上村树的“跑步用不着同伴,也不像打网球那样需要特别的场地。跑步只需要一双跑鞋。”

  2016年12月18日8:00,随着发令枪一声响,25岁的阿娟与国内外30000多名选手一同奔跑在深圳国际马拉松的赛道上。阿娟是深圳一小学的语文老师,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之前,她曾犹豫过是否要报名参加深圳半马,但是看着周围许多朋友都已加入,而且自己也想锻炼身体,因此在网上报了名。

  “当报名通过时,我十分紧张,因为这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所以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训练,目标是到达终点。”阿娟说。为了这次的马拉松,她请学校的体育老师指导她如何正确的跑步,同时也购买了一些专业的跑步用品,如跑鞋、心率表、速干衣裤等。

  热爱跑步的中国人与日俱增,除了北马、上马、广马等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外,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也加入了“跑马”行列。中国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参赛人数更是节节攀升。每一次比赛,都能吸引到大批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参赛。

  根据国外相关经验,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其国内的多个城市将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被称作是“马拉松赛事现象”。

  2011年前后,我国人均GDP实现了这一数额,因此马拉松运动也在近几年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每年举办几万人参加的马拉松,二三线城市也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甚至一些县镇也有乡村马拉松。

  虽然马拉松如今火热起来了,但是,我国早期的马拉松赛事却是鲜有人问津。早在1981年,第一届北京马拉松举办时,只有86人参赛,全部都是职业运动员。在此后的数年里,报名情况一直没什么变化,一度需要到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学生来参加。

  而近年来,在民众日渐高涨的“跑马”热情中,这项赛事已经变得“一票难求”,需要预报名抽签,中签者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

  据统计,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用了6天才报满,2012年用了3天。而在2016年的北京马拉松,短短几个小时内共有66576人完成报名。在大家越来越注重身体素质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的马拉松赛事会更多,参赛者的热情也会更高。

  “虽然我国马拉松赛事不断增长,参与人数攀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础上,举办的赛事与参赛人数其实还是很少。”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教授简文森说。

  据美国智库的估算,2015年全球的跑步市场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而中国只占其中的1/20,中国马拉松产业的潜力巨大。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

  全民体育带动马拉松发展

  马拉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民体育的大环境。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我国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全民体育推动了运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意见》要求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等。运动基础设施的完善给民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运动的环境,室内健身室、开放的公园、广场成为了人们常去跑步锻炼的地方。

  马拉松的兴起除了运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之外,政策利好、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交媒体发展也是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2015年,中国田协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降低了准入门槛,从而使过去三年的马拉松赛事呈井喷态势。据统计,自2015年放开赛事审批后,2015年就举办了130多场,而2016年则达到了300多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把健康生活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参加马拉松来检验锻炼成果是不少人的选择。”广州体育学院简文森教授说。

  28岁的吴宇在广州上班,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广马。他平时锻炼都是以跑步为主,一周五次,下班之后时常在居住地附近的公园夜跑,有时也会约上三五“跑友”沿着珠江慢跑。身材健硕的他曾为体重苦恼过,在跑步减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群“跑友”,自然而然就接触到了马拉松。

  据《2016年跑步运动线上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跑步仍是人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虽然男性仍是跑步运动消费的主力,但是,女性大有平分之势。跑步主力主要是都市白领,夜间18-21点是都市人群最爱的跑步时间段。跑步运动人群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区域辐射到了中西部省份。

  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的联动效应使得更多人加入了跑步运动。如现在很多人熟悉的微信运动,会将个人每天的运动步数进行排名。而大部分智能手机也会记录个人每天的运动情况,如步数、运动时长等。据各社交媒体和运动APP的数据显示,这些用户平均每次跑步时长在一小时左右,且呈现出跑步时间不断增加的趋势。

  “以前没有微信运动,手机也没有记录运动的功能,所以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运动情况。而自从加入微信运动之后,每次看着自己几千步的数字与朋友们上万步数就觉得自己运动真的太少了。而手机设定每天的运动目标没有达成时,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吴宇笑着说,“跑步多了,就想尝试一下马拉松,而且周围不少朋友都‘怂恿’我去参加,所以几年前就开始跑广马了,今后也还会参加。”

  马拉松并不适合所有人

  “虽然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跑马’的队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人都适合跑马拉松。即使是半马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加。”简文森说,如今很多人参加马拉松是基于兴趣,而不是基于能力,盲目去参与马拉松比赛,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严重的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参加马拉松之前,除了做必要的健康检查,同时也要合理的锻炼,不能毫无准备就上赛场。

  因此,为了保障参赛者安全,杜绝隐患,国内的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都会要求报名者提供体检证明。但大都非常简单,只有血压、心率和心电图三项。一些马拉松赛事为了参赛者安全,还会要求参赛者出具以往参加马拉松的完赛证明。

  “有些疾病平时不会显现,但在身体极度疲劳和超大负荷的情况就会出现,比如心脏问题、大脑问题等。平时不训练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马拉松这样的强度。”简文森对《小康》记者表示。

  马拉松赛中的“水”

  42.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也会从路边的小桌子或者是路边站立的人手中接过来一些水。而这饮用水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的。

  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发展过快过热以致乱象频出

  《小康》记者 陈远鹏

  从2010年到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从13场增加到300多场,6年间增长了20多倍。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崛起看似给体育产业打了一剂猛药,但同时也在赛道上埋下了不少隐患。赛事组织不规范、参赛选手多伤病甚至死亡等乱象广受诟病。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马拉松比赛或将超过1000场。整个马拉松市场还将继续膨胀,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马拉松事业来说,“专业办赛”、“理性参赛”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对举办方和参赛选手的迫切要求。

  虽然中国的马拉松市场正在日渐壮大,但无论是从市场体量还是办赛经验上来说,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着不小的距离。而自从2015年起,中国田径协会依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全面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后,越来越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赛事组织不规范

  2013年10月的北京马拉松,因为沿途的公共厕所和流动厕所有限,来自世界各国的诸多参赛者只好选择就地解决内急。当时,一组众选手站在长安街的红墙边小解的照片在网上疯传,被网友们戏称是“尿红墙”。

  2014年4月,在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的西安站,由于赛事现场组织混乱,一名专业组选手在跑步过程中竟先后两次遭到两名业余组选手的殴打,甚至被拉出队伍,按倒在地拳打脚踢。

  2015年1月的海口马拉松,因为比赛路线和时间安排得不够科学,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3点比赛结束,市区的多条主干道先后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给市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愤怒的媒体和网友们纷纷质疑主办赛事的房地产企业“用钱买下了城市交通”,有人戏称“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

  赛事主办方为了急于“上马”,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甚至十分不满的现象。类似的还有因为赛道标识不清,参赛选手跑着跑着就迷路的情况。而在2015年的杭州国际马拉松开赛前,选手们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据杭州市气象台预报,今日上午阴有小雨。大家赛前做好热身活动,进入赛道集结区禁止穿雨衣。

  曾有半程国际马拉松组织方透露,第一次办赛前后筹备才二十多天,可想而知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李少壮之前是国家一级运动员,退役之后经常在各种马拉松比赛中屡创佳绩,频频夺得奖牌。但是,李少壮曾通过微博反映2015年临沂国际马拉松赛拖欠奖金的情况。李少壮获得了男子半程组亚军,根据竞赛规程,他将获得6000人民币奖金。但时隔四个月,奖金仍然没有发放。临沂马拉松在其官网给出的声明则表示是因为赞助商费用没有到位。

  “前几年马拉松赛事还没火起来的时候,当天就能拿到奖金,现在马拉松比赛多了,奖金反倒越来越困难了。”李少壮感概。

  “由于不少地方政府看中马拉松带来的宣传效应,支持办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赛事方也急于‘上马’,在没有准备周全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展比赛,导致赛事不规范。”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教授简文森对《小康》记者说。

  救疗体系不专业

  2015年11月15日,在江西上饶举办的全国半程马拉松赛中,一名年仅20岁的大一学生在到达终点后心脏骤停,最终不治身亡。

  2015年12月20日,在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39岁的男子在距离起点10.5公里处突然晕倒,虽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对其进行了急救,仍不幸离世。

  2016年12月10日,两名男性参赛选手倒在了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在抢救无效后死亡。

  根据公开报道,从2004年到2015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6起马拉松猝死事件。这样的发生频率,要高于国际上其他的马拉松赛事。

  上海国际马拉松首席医疗官马宏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尽管跑者们在比赛中猝死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的发生却是必然,国内许多赛事都存在着完全可以避免的医疗风险漏洞。”

  医疗急救力量的不足也是许多马拉松赛事,尤其是中小城市赛事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医疗专家表示,运动性心脏骤停早救治是关键,每晚抢救1分钟,挽救的可能性下降7%-10%,晚十分钟的话,挽救成功率接近零。

  国内大多数的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主要由医院主导,志愿者进行配合。因为比赛现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许多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又缺少与马拉松相关的医护培训和救治经验,要抢在“黄金救援时间”里对突发危急状况的参赛者进行有效急救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而日本在救疗方面做得专业许多。日本东京马拉松自2007年举办以来,未发生一起死亡案例。根据东京马拉松的经验,赛事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后半程2-3公里设置一个。此外,每隔三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

  一般来说,一场2万人规模的马拉松比赛,医务人员的数量应达到200-500人,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则需要在1000人以上。

  “中国马拉松赛事救援的最大问题,不是人员数量的不足,而是专业体系的缺失。”简文森说。

  替跑现象时发生

  虽然中国田径协会已经发文强调要加强马拉松赛事管理,表明对替跑采取“零容忍”态度,甚至祭出“终身禁赛”的终极武器,但仍有一些人顶风作案。

  一场马拉松赛事少则几千人,多则数万人,主办方是否能杜绝替跑、蹭跑者关乎到比赛的公平性。然而,替跑现象仍有发生,甚至一些人为了比赛奖金而选择替跑。

  李少壮就曾接触过这类事情。有人曾发信息给李少壮,转让自己的名额给李少壮参加2016年上合昆明马拉松,并表示比赛奖励前八名,第一名40000美元,第八名2000美元,只要控制比赛成绩不太显眼就没什么问题。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2016年12月18日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中,竟然有两位男性替女性参加女子组比赛,不但跑完了全程,还获得了第二名和第十名的成绩。

  原来,2016年深圳国际马拉结束后的第二天便公布比赛结果,有网民举报称,获得深圳选手特别奖女子组第二名和第十名的两名参赛者实际上由男性替跑,并提供了比赛现场的图片等证据。

  对此,深圳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回应称确实存在男子代替女子参赛的情况,两名选手成绩已取消,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根据赛前深圳马拉松组委会的决定,2016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中,一旦发现替跑、蹭跑等违规行为,未来三年,替跑者本人及原参赛选手将被禁止参加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并将上报中国田径协会,依据有关规定追加处罚,还会将替跑者本人及原参赛选手情况报相关部门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而在2016年12月10日举办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中猝死的两名跑者中,经主办方确认,其中一名猝死跑者是替跑者,压根不具有“半马”的水平。而死者家属在考虑起诉转让给死者参赛资格的人。

  跑起来 秀精彩

  像一场风暴在蔓延,演变成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

  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马拉松运动在国内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中老人组团、公司组团参加马拉松屡见不鲜,也有更多的白领阶层开始尝试这样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跑步赛事由来已久,比如北马,已经拥有了几十年历史,但是过去民众的参与度一直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注物质需求,对于健康、休闲以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跑步又是人类最自然、最容易接受的锻炼方式。在此背景下,跑步热兴起。

  而随着马拉松赛事的越发丰富多元,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跑步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齐天大圣”、“唐伯虎”、“蜘蛛侠”出现在跑步人群中,与其说这些扮演者是在跑步,不如说他们只是借此机会一秀真我,实现内心的自我释放。

  马拉松不只是城里人的事

  ——乡村马拉松赛事与招商旅游扶贫相结合的案例

  《小康》记者 麦婉华 通讯员 龙许

  在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乡村马拉松赛也正在悄然兴起。近日,广东省首个乡村马拉松在肇庆市德庆县举行。其“马拉松+旅游推介”、“马拉松+精准扶贫”、“马拉松+招商”等模式值得参考。

  近年来,中国马拉松火速兴起,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注册赛事就达到328场。人们大多关注到的是如火如荼的城市马拉松赛,然而乡村马拉松赛也在悄然兴起。三峡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主任陈春华向《小康》介绍,乡村马拉松的沿线更多是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相比起城市马拉松是另一番景色。

  近日,广东省首个乡村马拉松在肇庆市德庆县举行。广东省体育局巡视员曾晓红,市领导孙德、李尧坤、潘锐波以及两届奥运柔道冠军冼东妹,残奥会乒乓赛冠军覃小俊等出席了赛事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本地村民等超过1万人集聚在龙母故乡德庆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展开激烈的角逐。

  乡村马拉松更注重自然风光

  据了解,赛事设乡村跑和欢乐跑两个项目,其中乡村跑比赛起点设在德庆县官圩中学,途经绿树成荫的县道,穿越独具特色的岭南村落、硕果累累的贡柑果园等,最终到达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金林水乡停车场,全程15公里;欢乐跑同样设在德庆县官圩中学,沿县道直行,经花世界驿站,终点同样为金林水乡景区停车场,全程5公里。选手们穿越最美新农村,整个赛道充分展示了德庆丰富多样的美丽田园风光。

  对于乡村马拉松,陈春华表示,一般的马拉松全程是42.19公里,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马拉松比赛实行半程马拉松或迷你马拉松的形式,把距离缩短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参加。“不管是城市马拉松,还是乡村马拉松,最重要的是让人们都运动起来,起到全民健身的作用。”

  本次赛事是2016肇庆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分站,比赛延续了“肇庆马拉松,欢跑山水中”的主题,旨在展示德庆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发扬马拉松精神。乡村跑赛道沿途准备了雄鸡舞、腰鼓舞、舞龙等德庆传统特色表演;终点现场则准备了德庆特色农产品贡柑、紫淮山展示,给选手免费提供德庆特色美食。

  据悉,德庆县借此全面展示广东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果,呈现秀美田园风光,依靠体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打响新一轮乡村休闲游的第一枪。在欢乐跑现场,《小康》记者看到比赛不仅有各地的跑步爱好者参加,还吸引了不少当地的村民参与,有的人是“全副武装”,有的村民则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加油,马拉松!”、“加油,运动员!”《小康》记者看到,沿线每隔几百米都有村民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一路乡村美景映衬着乡亲们的笑脸,定格成了深冬最温暖的一景。

  “马拉松+精准扶贫”相结合

  据了解,赛事首次将运动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突出“马拉松+扶贫”“马拉松+招商”“马拉松+旅游”等主题。开赛前一晚,德庆县举行扶贫捐款仪式和慈善音乐会,来自省内外的客商纷纷慷慨捐款扶贫,活动共收到1200多万捐款,款项将用于德庆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以及扶贫对象子女读书等。

  除了在欢乐跑赛道两旁设置商企户外广告,德庆县还专程邀请各地客商前来观赛、考察,推介工业、农业、旅游的优势资源,吸引客商到德庆投资置业,实施“马拉松比赛招商”。据介绍,2015年德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016元,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富裕起来的德庆农民也在体验独特的新型乡村跑。

  据悉,本次赛事工作人员与运动员比例达到1.3:1,远远超过普通的城市马拉松。医疗保障是马拉松赛的重中之重,此次德庆马拉松赛沿线每2公里设1个医疗救护站,每个医疗救护站配备2名医生、2名护士;11辆救护车定点待命;19台便携式心脏除颤仪以专用摩托车车载形式随队,确保每公里就有一台。

  同时,赛程沿线安排了850位赛事志愿者,乡村跑配备20个随跑医生,180名医疗志愿者则定点分布在赛道沿途,以便及时发现隐患,提供紧急基础救治服务。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茂名的柯晓华以51分06秒的成绩获乡村跑男子组第一名;来自佛山的女孩谢卫琴以1小时09分58秒的成绩获女子组第一名。

  马拉松的两大魅力

  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全球每年举行全马赛上千场

  《小康》记者 訚洪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比赛在世界各地得到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多个国家举办马拉松赛。目前,全世界每年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达数万场,大型的赛事通常有数以万计的参与者,马拉松正在成为一项大众健身的运动方式。

  去年12月4日凌晨四点半,2016新加坡渣打马拉松鸣枪起跑,65000人参加了这个目前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云南30名跑友感受了在冬天的“桑拿跑”,虽然都顺利完赛,但温热的天气让大家叫苦不已。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比赛在世界各地得到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多个国家举办马拉松赛。1897年4月19日,波士顿马拉松成为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当时只有15位跑者参加。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此后,随着民间长跑热情的增加,丰富多彩的赛事变体开始出现。

  目前,全世界每年举行的马拉松比赛数万场,大型的赛事通常有数以万计的参与者,马拉松正在成为一项大众健身的运动方式。美国马拉松普及率堪称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共举办马拉松比赛48594场,其中,每年跑步赛事在2000场次以上就有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乔治亚、纽约、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德克萨斯等7个州。

  全球每年举行全马赛上千场

  全世界每年都会举行成百上千场的全马赛,每一场比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景,这也是马拉松比赛独具魅力所在。

  全球每年举行的全马赛超过1000个,去年4月10日,全世界范围内马拉松赛事扎堆,当天总共进行了多达12场赛事,遍布欧亚和大洋洲。其中,既有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罗马、德国汉诺威、关岛,也有朝鲜平壤、澳大利亚堪培拉以及中国武汉等国际马拉松赛事,各项赛事参与的总人数逾20万,观众数百万人。从规模和影响力来讲,很难再有任何一项运动可与之媲美。而遍布欧亚和大洋洲的各项赛事,也各具特色,再一次证明了马拉松不仅是体育赛事,也是各举办地展示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最佳舞台。

  在荷兰鹿特丹,举行了全球十大马拉松赛事之一的国际田联马拉松金牌赛事,这是一条备受全世界路跑爱好者推崇的线路。鹿特丹道路平坦,气候适宜,被认为是最适合马拉松跑步的城市之一。沿途是清新的海风,气候适宜。最让运动员享受的是这里的氛围,沿途约50万观众驻足加油,这几乎是鹿特丹总人口数的2/3。著名的《跑者世界》杂志评价这座欧洲最大港当天万人空巷的盛况时说:“比赛当天,整座城市都在为马拉松服务。”

  在朝鲜平壤,朝鲜万景台奖国际马拉松大赛在平壤五一广场举行,吸引了世界50个国家的10001位选手报名参赛,最终埃塞俄比亚选手以2小时12分53秒夺得冠军。比赛设置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组别。比赛路线为10公里环形路段,参赛者需在4小时内完赛,未完赛者将被直接送到终点。对很多非专业选手来说,在4小时内完赛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马拉松赛事都把关门时间设定在5-6小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缩短交通管制的时间。一方面是举办城市的确因举办马拉松而造成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参与热情高涨,这也成为主办者的两难选择。

  在阿联酋迪拜,创办于2000年的迪拜马拉松有点与众不同,其他城市马拉松大多在周六或周日举行,但它却偏偏定在星期五起跑,例如2016年的比赛时间就是1月23日。但它的最大特色是令人垂涎的奖金数额,号称“世界上最有钱的马拉松”,精英赛男女冠军的奖金分别高达20万美元,因此吸引着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前来参赛。2016迪拜马拉松比赛还设置了10公里赛和4公里欢乐跑,吸引了约3万人参与,最终男子冠军花落名不见经传的23岁埃塞新手阿贝拉,值得一提的是,他竟然还是个1米93的大高个。迪拜马拉松连续三年的男子冠军都跑出2小时5分以内的好成绩,这当然不仅和高奖金有关。容易出成绩的因素还有:气候宜人,赛道又平又直等。

  美国:马拉松当之无愧的王者

  2016年12月11日,在美国夏威夷举办了火奴鲁鲁马拉松赛。作为一项举办超过40年的传统经典国际马拉松赛事,它是全球唯一无关门时间的世界级赛事。在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上跑一场不担心关门时间的马拉松,你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放松,因此吸引了超过3万人从世界各地前来跑步:风和日丽,阳光沙滩,热辣的比基尼少女,肌肉发达的冲浪男神,热情而洋溢着笑容的海岛人民,显得热情又迷人。关键是它不设关门时间,想跑多久就跑多久,堪称最佳初马马拉松。

  美国马拉松普及度与参与度堪称世界第一,美国拥有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中的三项,在赛事方面可谓当之无愧的王者。5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业余马拉松市场,每年在美国境内跑完全马的人数及人次最多,跑友来自世界各地。2015年,美国数据显示全年举办大小各类马拉松赛共计48594场,马拉松赛事占72%的都是5公里比赛,全马赛事不足1000场。全马赛事场次50以上的州有: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和华盛顿。其中,加利福尼亚以全马113场遥遥领先于其它各州。

  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的赛场上,莎拉尼·弗拉纳甘、德西蕾·林登和艾米·克雷格完成了一项40年来美国男女马拉松选手都没有完成的事:3人全部排在前10名。美媒称:这是女子马拉松的一个美国时代。

  2014年美国的全程马拉松完赛者多达550637人,创下历史新高,比2013年的54.1万增加将近1.1万;半马完赛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同比增幅将近10%。在这55万名全马完赛者中,男女性各占57%和43%,延续了近10年来的趋势。与此同时,在2016年3月16日,美国公布“2015年全国跑者调查”显示,美国的核心跑者受教育程度高,生活富裕,74.9%拥有大学学位,72.2%家庭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这些核心跑者多为积极参与者,全年训练,平均的每周跑量将近37公里。美国马拉松相关的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始终大力发展普通大众的马拉松活动,让那些试图创造马拉松世界纪录的人自行奋斗。正如美国马拉松文化的精髓就是:参与精神大于一切!

  国际马拉松六大满贯水准高

  1896年首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举办,这也是首次举办的现代奥运会,该届盛会第一次将马拉松长跑列为田径比赛项目,从此开启了现代马拉松长跑的百年发展之路。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于1897年在波士顿开始举办,经过一百多年的逐步发展,已经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

  世界上最著名赛事级别最高的马拉松就是六大满贯马拉松,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男女运动员参与角逐,也给所有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提供了和顶尖高手在相同的赛道上比赛的机会。同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运动市场,每项赛事悠久的品牌历史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每年,几项赛事一共能够吸引超过500万观众来到现场,超过2.5亿人次收看电视转播,30万人报名参赛,以及最终15万名参赛选手。每年,这些赛事还会在全球募集到超过8千万美元的慈善收入,并且创造了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广阔市场。

  “国际马拉松六大满贯都是世界最著名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领跑全球”。中国田径协会负责人告诉《小康》记者,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马拉松赛事主要包含六个(统称为国际马拉松六大满贯),分别是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这些比赛可以说是马拉松运动的最高水准了,赛事组织非常到位,都设置了规模很大的博览会,路线出色,参赛者热情度高,且配套活动很丰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