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不善,初心不改

  阳明先生一生致力于“心学”思想,灵明通达,言辞之间哲思之意甚高,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透过《传习录》的字里行间,每一个语气的表达都仿佛在述说着人生更高层次的境界。听授之,振聋发聩;体悟之,醍醐灌顶。

  心即理,道自在人心。性无不善,存天理,初心不改。但是人往往一丝不挂通体洁净来到世间,却易被世间浊气所感染,花花世界里物欲横流,见过了繁华美梦,欲望在私心的滋养下一天天壮大,逐渐蒙蔽了内心深处的良知。

  天理的缺失让人虚伪、善妒;良知的消散使人自私、邪恶。伪善不可有,社会风气历经千年传承发扬,却又时不时深陷泥沼染尽纤尘,欲望总是思想前进的最大阻碍。

  所以需要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

  知行本该合一,合一者心善体端,良知本我德高望重,身体力行无所畏惧。行之始,知之成,表现为一,乃心至善。

  世人本肉眼凡胎,羡圣人之博闻强识大彻大悟,苦无法望其项背,或体悟晚成,非大是大非难以通悟。凡人皆存欲望,而道德法典的约束恐只得压制功效,唯博文、约礼可教化洗礼。诸葛孔明《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中的躁动不安无非是欲望强烈的表征,需克己而致良知。

  古人的言语瑰宝实在教导人心,而非约束本我。相反,是要透过文字语言的魅力去发掘掩藏在内心的善与真,那是人之初性,是无法剥夺的美。所以,学而格物致知,感而品诚约礼,思而去欲携理,无不是通向“止于至善”的良知手段。

  自古文人雅士读书明智,以理待人,思想升华而修史撰文,以高尚哲思助读者深层次悟道。学而不止,思而不尽,即将出版的《阳明语录》既是汲众人所思、博采众长、去粗取精之果,旨在深挖《传习录》内在要义,从整体到方面展示阳明先生“心学”的高尚情操与魅力,再辅以言简意赅的释义,或拓展所思所虑,或剖析所省所悟,意欲以雕琢之姿发掘“心学”圣道的深刻内涵与哲理。

  古经里字字珠玑,言文里章章绝伦,千古的智慧不仅需要流传,更需要用亲身来感受完善,善意本就存于心,品味经典只为通识心底那抹不去的初心。

  文/影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