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机产业洗牌的系统风险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2-21 15:30
随着产业进入成熟期和近几年市场增速放缓,手机产业进入洗牌周期,预计未来几年洗牌速度还将加快
手机产业曾经连续多年呈现高速发展,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柱领域。在手机发展热潮中,中国先后涌现出数百个手机品牌。随着产业进入成熟期和近几年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业门槛持续提高,手机产业进入洗牌周期,相当数量的品牌手机企业陷入困局,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风险。为此,应找准原因,做好预判,提前发力,化解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引导推动中国手机产业及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方面因素推动手机产业进入洗牌周期
1.产业整体增长乏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2年的45.1%下滑到2015年的10.3%。2016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仅为0.2%和0.3%。同时,中国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2015年销量前9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之和超过90%,其中前5大品牌之和超过62%。在市场趋于成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单一品牌特别是中小品牌要实现增长将更为困难。
2.龙头企业加大投入,产业门槛持续提高。中国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战场,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加大攻关力度。一方面,国外企业努力圈地。苹果发布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iPhoneSE,三星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C5和C7机型。另一方面,国内一线企业深耕专利布局和强化特色功能。华为通过自主研发处理器、OPPO通过快速充电和高端影像技术、VIVO通过拍照与HiFi技术,都已建立起一定的技术优势,给研发创新实力不强的手机厂商造成更加难以逾越的壁垒。
3.低价和网售魅力削减,发展模式遭遇挑战。低价和互联网销售是前几年不少手机厂商的竞争法宝,但近来逐渐褪色、失效。一方面,消费者更倾向品质好、功能强、“有面子”的品牌产品,不再接受简单堆砌硬件、同质化严重的低价机。另一方面,网络营销的效果大大削减,线下渠道焕发新活力,严重依赖单一网络渠道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发展模式的转换使得大批核心技术缺失、以往主要靠“噱头”博风头的手机企业难以适应。
实际上,手机品牌淘汰已成常态。从龙头格局看,2013年占据国内手机销量半壁江山的“中华酷联”在2015年变为“华米VO”,只有华为一家坐稳,且小米也在2016上半年跌出前五。从品牌数量看,2014年、2015年国产手机品牌淘汰数量均在140家左右,中小手机品牌成为“重灾区”。预计未来几年,手机产业的洗牌速度还将加快。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甚至认为,未来3-5年,全球市场仅能存活下来2-3家手机厂商,中国市场只能活下来1-2家主流手机厂商。
手机产业加速洗牌可能带来多方面风险
1.引发企业连环倒闭。手机产业上下游联系紧密,一家企业倒闭往往会波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连锁效应。2015年底,代工企业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倒闭,不但影响了多个品牌手机的如期发货,还波及近300家供应商。特别是不少手机企业为了以较低的流动资金维持生产,在快速扩张期采用代工赊销模式,可一旦遭遇普遍拖欠货款、银行抽贷缩贷、投资方撤资等情况,就更容易倒下,并影响到供应链企业。比如深圳一年倒下13家手机供应商,违约金额超20亿元,造成多家相关企业资金链断裂。
2.带来金融运营风险。手机企业作为重资产型企业和地方重点扶持的对象,通常所需贷款金额较大,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一些新兴金融机构也面向手机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手机及配套企业的倒闭,会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形成不良贷款。如果倒闭企业数量过多,且较为集中,甚至会使实力不雄厚的新兴金融机构遭遇发展困难,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问题。
3.冲击园区正常发展。2013-2015年,中国各地建设了数量众多的智能手机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往往聚集了上百乃至上千家手机及相关企业,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手机品牌加速淘汰过程中,园区集聚效应可能放大企业倒闭的负面影响,造成园区及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衰退和地方投入的重大损失。例如,2015年珠三角地区有76家手机企业关门,惠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手机产量下降22.5%,深圳南山区手机总产量下降12.5%,都对园区发展和地方经济造成不小冲击。
4.导致连锁社会问题。手机企业倒闭不仅对地方产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2015年10月,作为中兴、华为一级供应商的深圳福昌电子因拖欠供应商4亿多元债务倒闭后,约3800名员工连续两天在工厂门口拉横幅要求管理层出面支付所欠工资,并到龙岗区政府门口游行示威要求政府介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一度扰乱了社会秩序。
化解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监测,积极应对潜在危机。建立涵盖主要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园区的手机产业发展监测体系,跟踪手机产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支持地方政府建立企业赊销统计平台,协助手机企业排查和解决资金问题;联合投融资机构设立资金池,及时为遭遇突然问题但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建立企业倒闭预案和快速处理渠道,将社会影响降至最低。
二是加强创新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推动国产手机“三品”建设,促进其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向高端、特色领域发展,努力做强、做响手机品牌。把握智能硬件大发展趋势,引导部分手机企业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领域拓展,积极发掘新增长点。为此,还要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企业进入手机及信息技术产业的实力。
三是加强中外合作,推动企业出海发展。把握印度等新兴国家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引导和协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发挥驻外机构、行业机构作用,深化对不同海外市场特点的研究,结合目标市场特色提出切实可行接地气的具体推进建议。总结推广基伍、WIKO、一加、传音等企业在东南亚、欧洲、非洲发展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
(作者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安晖 徐丰 向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