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凛冬后的生鲜电商

  历经5年的打磨,生鲜电商走过了酷暑严寒,但不到3 %的市场渗透率还是让创业者们步履维艰。而在这岁末年初,各家各户纷纷采用网购的方式置办年货之时,生鲜电商会借此有所突破吗?

  生鲜电商,刚需背后为何失声?

  生鲜电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概念。然而在这个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的领域,却始终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一方面是来自市场的强劲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群雄混战鲜有胜者,人头攒动的生鲜电商为何遭遇了生长乏力的尴尬?

  一面是融资,一面是死亡

  2016年11月28日,生鲜电商老兵易果生鲜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据悉,在此前的2016年3月易果生鲜就已获得阿里巴巴和KKR集团的C轮融资,两轮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被称为生鲜行业史上最大融资。而就在数天后的2016年12月1日,味道网正式宣布,获得辉山乳业5 000万元人民币B轮投资,而2016年10月底这家公司还曾宣布获得华大农业5 0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获得大额融资的生鲜电商还不止这两家,明星团队天天果园也在2016年8月初宣布获得1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同时,天天果园还宣布与法国乳制品集团兰特黎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打造新鲜乳品线来升级供应链,丰富产品线。

  其实,生鲜电商的融资新闻在近一两年并不鲜见,但是伴随这些融资新闻左右的,还有生鲜电商关店、裁员和停业的消息。

  在获得融资前不久,天天果园就遭遇了一场关店风波。尽管官方坚持称只是将店面“回撤”为仓库,但事实却是这些门店如今确实已经不再对外营业。高昂的成本压力,迫使天天果园选择放弃门店,专注于仓库。而爱鲜蜂则是遭遇了长达大半年的裁员风波,员工人数缩减了近一半,包括CMO、HRVP和COO在内的大量员工离职。更严重的是停业,2016年8月初,果食帮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知称,由于迟迟不能盈利,在“弹尽粮绝”后,已于8月4日起正式停业。

  抢先布局,巨头魅影闪现

  尽管发展一路跌跌撞撞,但生鲜电商的前景却依旧被大家看好。沱沱工社和本来生活等老牌生鲜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耕耘后已在市场中谋到了一席之地。新入局不久的食得鲜等团队,则开始尝试通过生鲜和智能硬件相结合来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不过,更多的生鲜创业团队选择了站队巨头。在几大巨头中,本是电商身份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对于生鲜电商的热情最为高涨。

  易果生鲜在去年3月所获得的C轮融资(金额大约在2.4~2.8亿美元),就是由阿里巴巴领投。更重要的是这是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也就是说后者还将提供资金以外的其他资源配合。选择站队阿里巴巴的还不只是易果生鲜,闪电购也已于去年8月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2.67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更有意思的是,去年11月,阿里巴巴以21.5亿元人民币“买”下了宁波家喻户晓的三江超市,而生鲜电商显然是这次并购后的重头戏。此外,阿里巴巴自己的喵生鲜,早已先行在生鲜电商市场进行试水。

  面对阿里巴巴在生鲜电商领域的强势布局,作为老对手的京东自然也不能听之任之。如今,京东生鲜已经与全球17国的多个海外生鲜品牌签署了战略协议,并建设了多个生鲜馆。京东对于自己的生鲜业务也十分自信,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称,“未来生鲜电商如果一定有哪家能够做好,一定是京东。”不仅如此,为了扩张自己在生鲜领域的阵地,京东还先后两次投资了天天果园。在去年天天果园的D+轮融资中,京东曾慷慨投资了1亿美元。

  不只是阿里巴巴和京东,腾讯也曾重金投资过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而百度则投资了中粮我买网。事实上,就连快递公司顺丰都有自己的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

  生鲜电商之困

  一面是资本和巨头对生鲜电商领域的前景看好,而另一面则是不少生鲜电商平台生存维艰,这就是当前生鲜电商领域所面临的困境。仔细分析下来,我们认为可以将生鲜电商所面临的困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盈利。前文提到的天天果园关店、爱鲜蜂裁员和果食帮停业,无不与盈利压力有关。有数据显示,尽管截止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就达到了540亿元人民币,但直到现在,生鲜电商渗透率尚不到3%—在全国近4 000家农产品电商中,仅有1%能够盈利,剩下7%巨额亏损、88%略亏以及4%收支持平。一方面,生鲜电商的模式很重,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另一方面,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都还处在烧钱抢用户阶段。能否熬过超长未盈利期,对于很多生鲜创业团队来说都是问题。

  其次,标准的缺失也是生鲜电商发展的一大阻碍。相对于其他行业,生鲜电商的产业链条更长,冷链物流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更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遵循。这导致领域内的玩家各自为政,滋生了哄抢源产地资源等多种乱象。

  最后,则是用户的认知程度。简言之,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如顺丰之于快递那样的,可信赖的生鲜电商品牌出现,用户“吃螃蟹”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用户反而担心送货上门之后,快递无法及时签收,会损伤商品品质等问题。

  用户没积极性自然就很难提升渗透率,帮助生鲜电商平台获得盈利。反过来如果没有标准和质量保障的话,又会进一步损伤用户的积极性。而没有足够资金和资源的生鲜电商平台,又很难去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和相关标准。三者相互影响,导致了当前生鲜电商的发展裹足不前。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身处其中创业者的机会,谁能够第一个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谁就更有可能成长为这一“钱景广阔”领域的独角兽。

  文/方圆、侃侃、罗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