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0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小康,2020
  • 发布时间:2017-03-15 15:00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冲刺2020,改革发展已行至深处,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直面问题,积极作为,才是真正的对群众负责任、对工作有担当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五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从穿越千年的社会理想,到激荡百年的奋斗历程,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开启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夙愿与梦想的决定性阶段。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之后,每一年,时间都成为了衡量向着2020年冲刺的速度的标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重要一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上,今年注定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党的十九大将胜利召开。当这一年开启之时,中国人向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迈近了一步。全国各地将以怎样的成绩来迎接在党和国家发展关键时刻即将召开的又一次历史性盛会?又将以怎样的状态向2020年发起冲刺?

  地方经济调控逻辑:划定目标区间

  观察各地的改革步调、政策走向,省级地方两会是一个重要窗口。

  今年1至2月,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召开两会,从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2017年,各地继续强调要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在GDP增速目标的设定方面,去年,有部分省区市将GDP增长目标划定为一个区间值,今年,多地依旧保持了划定区间目标的经济调控逻辑。

  近20个省区市在具体数值后加上了“左右”两个字。例如北京市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6.5%左右,山东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5%左右,湖南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8%左右,山西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5.5%左右,吉林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左右,上海市将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6.5%左右,福建省将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8.5%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5%左右,重庆市将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10%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5%左右,云南省将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8.5%左右,等等。

  少数省区市用“以上”两个字显示了一个“底线”目标值。例如广东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以上,河南省将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5%以上,西藏自治区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11%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以上。

  浙江省、湖北省、甘肃省、青海省除了有“小目标”外,还表达了对于“更大目标”的追求。浙江省建议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湖北省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甘肃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青海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黑龙江省、江苏省直接设置了增长区间,黑龙江省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6%-6.5%;江苏省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7.5%。

  天津市、贵州省则给出了明确的预期数值,天津市将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8%,贵州省将地区生产总值确定为12800亿元、增长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迈向纵深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着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群众高品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矛盾。

  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改革来破解。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为结构性改革把准了节奏,抓住了关键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各地坚定“去产能”,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晒出2016年去产能的“成绩单”。河北省“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全年共压减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铁1761万吨、水泥286万吨、平板玻璃2189万重量箱,退出煤矿54处、压减煤炭产能14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辽宁省“化解煤炭产能1361万吨,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年度任务;化解钢铁产能602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吉林省“煤炭去产能1643万吨,超出国家下达任务433万吨;粗钢去产能108万吨,完成计划任务”。河南省“关闭矿井100处、退出煤炭产能2388万吨,压减炼钢产能240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云南省“去生铁产能125万吨、粗钢产能376万吨、煤炭产能1896万吨,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陕西省“退出煤炭产能2934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压减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70万吨,提前三年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曾经比较依赖煤炭并存在着“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的山西省,全年压减煤炭产量达到1.43亿吨,占全国煤炭减量的40%左右,为改善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数字的背后,呈现出的无疑是中国经济日渐清晰的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脉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明确了在经济转型阶段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深化,意味着改革将迈向纵深。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2017年我国仍旧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7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苗圩部署了工信部2017年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去产能”。

  在各省区市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持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抓好“去产能”工作,也依旧是各地2017年的工作重点。

  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被摆在了今年山西省将要重点抓好的13个方面的工作之首,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坚定去产能、努力去库存、稳步去杠杆、多措降成本、着力补短板提出了具体举措。河北省提出“坚持‘去’字为先、钢铁为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政策引导,严格排查核验,决不违规新增一吨钢铁,年内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1624万吨,完成4家‘僵尸企业’出清”。吉林省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聚焦难点问题,谋划破解良方,持续用力,善作善成”,不仅将去产能的目标细化到数字,而且具体到企业,“坚定不移去产能,加快吉煤集团等企业改革,坚决关停15万吨以下煤矿,压减煤炭产能314万吨;推动通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80万吨;支持亚泰水泥等企业减量重组,压减水泥熟料产能500万吨”被写入了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围绕着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各地纷纷出实招、想实策,力求在向2020年冲刺的过程中,推动供给水平再上新台阶、发展动能再添新优势。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较大篇幅对群众关心的住房保障、医疗养老、工资收入等问题作了务实的工作部署与安排。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今年多个省市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响应号召,拿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北京市将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措并举,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市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保障房建设筹集5万套、竣工6万套;棚户区改造3.6万户;完成1.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福建省将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严控福州、厦门房价上涨,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海南省将加强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努力实现本地居民“居者有其屋”;此外还将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调结构、提品质,引导发展高端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各省市区纷纷表达了“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决心。天津市提出“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调整居民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80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河南省提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上海市提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进社区为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继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此外,严抓食品安全,新建、改建幼儿园,治污治霾等,也将成为2017年多个省市区的工作重心。

  冲刺2020的责任与担当

  纵观各省市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除了介绍2016年发展成就、制定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常规动作外,更体现出了政府“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1月14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山西省省长楼阳生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被认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报告中提出了“三要”和“三不要”:为了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

  此外,问题导向“风靡”会场。在过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家丑”话题往往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问题与困难都不再遮掩躲闪,而是直指问题、直面难题、解剖痛点。

  楼阳生指出,山西省经济虽然呈现低位企稳、稳步向好的态势,但仍没有走出困难时期,多年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也是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他强调,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唯有加快转型综改、创新驱动,舍此别无他途。

  辽宁省省长陈求发于1月17日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对外确认“经济数据弄虚作假”,并表示“对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和国家审计署反馈意见的要求,坚决整改。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夯实经济数据。目前正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做到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在1月15日开幕的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湖北省对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把握不够,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他列举了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经济力量偏弱,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医疗、教育、扶贫、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依然存在,等等。

  古人云: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冲刺2020,改革发展已行至深处,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直面问题,积极作为,才是真正的对群众负责任、对工作有担当。

  文/《小康》记者 鄂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