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赴美产子似比今天方便多了。只要登上任何一艘美国邮轮,根据国际公约,就相当于登上美国国土,故而孩子生在美国邮轮上,一落地就自然拥有美国国籍
程乃珊:著名女作家,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
报载现今中国一些富贵人士颇有赴美产子之趋势,理由有几种,有的是计划生育超生,与其罚款,不如将孩子生在美国,既不占中国的生育配额,孩子还可以生来就是美国人;再有被自己身历的高考教育体制吓怕了,不想孩子再遭此罪;更有被美国完善的医疗福利所吸引,特别是美国公民上大学的低廉收费??芸芸种种,正如专职从事“赴美产子”的中介所述,赴美产子收得的效益,胜过抢银行!
说到赴美生子之举,早在上世纪二战胜利后,特别在上海的上层社会中很风行一时。究其原因,最重要一条是,美国基于二战中华裔与美国公民合力浴血抗击法西斯的英勇表现,修改了华人不能入籍的旧移民法。另外,大战胜利后,美国在世界上形象空前高大。时值国内,抗战虽胜利,仍觉前途未卜,此时若能弄到一个美国国籍,有如《2012》中已手持登上诺亚方舟的船票??
那时赴美产子似比今天方便多。只要登上任何一艘美国邮轮,根据国际公约,就相当于登上美国国土,故而孩子生在美国邮轮上,一落地就自然拥有美国国籍。
抗战胜利后,上海至旧金山每月有两班船往返。乘船赴美生子似较乘飞机有更多优越性。船上航运约二十来天,笃悠悠的不必将生产日期克得太精确,邮轮一应设施齐全,肯出大价钱买张头等舱位,在船上坐月子都舒舒服服。
上海我的同龄人(在大战胜利后出生)中,颇有一些出生在美国邮轮上的,比如当年大名鼎鼎的美国麦加利银行(现渣打银行)的大买办的大孙子,就是出生在美国威尔逊将军号上。按理,他就是个美国人了,他与我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戴上红领巾,学雷锋争做好人好事??后来大家都人到中年时,他向我们如实道出:中国是不允许有双重国籍的,他曾有两个选择:如若选美国籍,根据50年代日内瓦某公约---凡是1949年后滞留在中国大陆的外籍国民都可以回国。
他那时是可以凭他的美国国籍赴美的,但年纪太小尚未成年,父母又不能与他同行,小小年纪去投奔美国亲友,父母舍不得,亲友也不敢负这个责。经再三考虑,父母代他放弃了美国籍。曾问他后悔吗?因为他是直到改革开放后以不惑之年,才再以美国出生证明赴美奋斗,比那时候要整整迟了二十几年!头发已斑白的他回答:“不!那二十几年给我留下宝贵的与父母、手足共同生活的温馨记忆,且令我对自己身份认同十分踏实明白!”
他告诉我,身居异国最痛苦的就是身份认同,就像一只钟摆,时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中来回摆动。幸亏他去美国时身心已定型,有着明确的文化取向和身份自我认同。
在某州立图书馆亚洲部做个主任,他似乎已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但在美国仍属“少数民族”,回到中国来,却不属同胞,被称“华裔”。“这不是里外不是人吗?”他开玩笑。他这个假洋鬼子退休后如今在上海老家生活得如鱼得水,这得拜谢他四十多年在上海的生活,不管手里持的那张纸是什么籍,心中始终明白自己根的所在。
现今新一代赴美产子的父母,必须为孩子在天平上称一称,一张纸质的身份证明与血脉传承的身份归宿,哪个更重。如果铁定要孩子做美国人,那你必须从小让孩子在美国长大,让他渐渐拥有自己的社交圈,从小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父母必须有一方陪伴着孩子或全家移民。
如若让他在中国长大,即从小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但身份却不是中国人,这会让未成年的孩子对身份归宿很迷茫。当然他可上国际学校,但那只是个人工制造的国际背景。成年后再回美国重新适应,他就要开始漫长而恍惚的钟摆人生。如若决定孩子定居中国,那当初何苦费那么大劲赴美生子?真为了省读美国大学那几个学费?
赴美生子这笔账绝对不是用数学公式算得出,数字只能算得出价格,而算不出价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