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婚纱女王的商业帝国

  王薇薇,VeraWang,著名华裔设计师,祖籍江苏徐州,出生于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王薇薇是婚纱女王,在每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星光大道上,她就像是永不会出错、绝不会让女星得到“最差劲服装奖”的品质保证。王薇薇的婚纱设计引起了时尚界的一场婚纱革命,一套王薇薇婚纱,就如同一颗Tiffany的六爪钻戒一样,象征着神圣珍贵的爱情承诺。一件王薇薇婚纱的价格足够买下一辆名车,但照样让人趋之若鹜。

  两次重大失败

  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诠释王薇薇的职业路径再合适不过。在达到事业顶峰之前,王薇薇曾经历两次重大失败。

  王薇薇出生于纽约曼哈顿一个华裔家庭。父亲王澄清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是纽约一家贸易公司的总裁。母亲吴赤芳是将门之后,曾在联合国任翻译。7岁时,父亲送给她一双溜冰鞋,从此,溜冰占据了她所有的生活,并且多次获得青少年花样滑冰冠军。但19 岁时,她在全美花样滑冰总决赛中落败,未能入选国家代表队,滑冰梦就此受挫。尽管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但多年的滑冰训练却铸就了她不可或缺的坚毅精神。

  在纽约的莎拉·圣劳伦斯学院就读艺术历史的最后两年里,王薇薇随父母移居巴黎。由于母亲经常带她去看时装发布会,王薇薇逐渐萌发了做服装设计的念头,决定回纽约攻读服装设计,但遭到父亲强烈反对,认为做裁缝太丢人。王薇薇不肯妥协,一到暑假就到纽约麦迪逊大道上的圣罗兰精品店打工。

  1972年,王薇薇在店中遇到了《VOGUE》杂志法国版的时装编辑斯坦,“她让我毕业之后给她打电话。”王薇薇后来果真进入《VOGUE》杂志社。凭着编辑部里无人能比的勤奋,工作没多久,23岁的王薇薇就升为编辑,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辑之一。工作16年后,王薇薇竞争主编一职,却最终落败。1988年,王薇薇离开《VOGUE》,转投拉夫·劳伦,成为配饰设计师,后来升为设计总监。

  王薇薇说,她将之前的失败视为其成就的一部分:“这令你能够更加现实地认识生活……失败一次,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和经验。”

  找不到合适的婚纱

  1989年,40岁的王薇薇才与高尔夫球商亚瑟·贝克步入婚姻殿堂,这在当时的华人圈中是不多见的。而令人恼火的是,她找遍各大婚纱店都挑不出一件符合自己想象中简单、优雅、时尚、前卫的婚纱。一气之下,她自己设计草图,找了一位裁缝量身定制。没想到,婚礼上,来宾们对她的婚纱赞不绝口。这让王薇薇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对一个女人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婚礼那天。我知道寻找一件自己心仪的婚纱有多么难。既然我有这个需要,很多女人一样会有。”

  1990年,王薇薇得到父亲的认可,在家族400万美元资金的支持下,她在纽约麦迪逊大道开了以自己名字Vera Wang 命名的门店,专心做定制高端婚纱的事业。虽然王薇薇从未受过正规的服装训练,但16年的顶级时尚杂志工作经历使她具备了扎实的、宛如科班出身的时装设计功底,并掀起了一场美国时尚界的婚纱革命。美国当时的婚纱,继承了欧洲王室的华丽,但过于繁复、累赘,让新娘显得笨重、臃肿和俗气。而王薇薇的设计简约流畅,没有任何多余夸张的点缀物,轻薄舒适的面料是王薇薇婚纱的一大特色。此外,她极其注重细节的布置,每款婚纱都配以不同的头饰或花饰,有的甚至还点缀着手工亮片或闪烁的钻石,处处都体现着其力求完美的设计理念。穿上她设计的婚纱,任何女人都是一件艺术品。

  寻找平衡点

  很快,她在美国上流社会打开了知名度。不过,王薇薇真正扬名立万,是到1998年,第70届奥斯卡上,莎朗·斯通穿着她设计的淡紫色长裙亮相。当时媒体盛赞:“VeraWang 的想象力已达到了这场晚会着装的最高点,好莱坞终于有了一个标准的外表。”随后,众多女星争相与王薇薇合作,她的设计成为女星出席活动不被评为“最差着装奖”的保证。

  如今,全球每年大约有一万名新娘购买王薇薇的婚纱。美国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未婚的女人想要一件Vera Wang,离婚的女人想念那件Vera Wang,再婚的女人庆幸可以再拥有一件Vera Wang。

  不过,王薇薇一直都觉得她并不应该仅仅只做一个婚纱设计师,就像拉夫·劳伦始于领带、香奈儿始于标志性的开襟羊毛衫式外套一样,它们随后都拓展了版图。王薇薇也决定全面进军时尚圈。首先是香水,销量非常好,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涉足成衣、珠宝、眼镜、鞋、桌布、高端文具等,零售额高达7.5亿美元。

  美国媒体总结王薇薇的成功称,她瞄准市场空白,一发即中。“在生意场上,女人和男人确实不一样。企业的磨难和挫折,对员工的责任——都被考虑在决策过程中。”王薇薇说,“艺术和商业经常是冲突的概念。对此,必须进行一些妥协,因为那些最尖端的设计并不一定好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