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趋势上的人:推动行业发展的那些女性们

  • 来源:电子竞技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26 15:40

  随着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接任IMF总裁,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正在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还是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尔,抑或是近两年因为滴滴而出名的柳青,女性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电竞圈也不例外。

  90%以上的男性、类似交易员的职业选手、高昂的奖励。和金融圈存在着某些本质上相似性的电竞圈似乎一直充满了浓郁的雄性气息。这里面固然有诸如RURU、鱼七这样的站在前台的俱乐部管理者,也有隐藏在行业身后,无声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女性们。

  正如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女性,每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也离不开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女性从业者。尽管她们并不会直接走到台前,但却在背后一步一步地推动着行业向前走。

  2012年,在这个算不上好的时间点,黄姗和木女士加入了电子竞技这个初生的行业。彼时的电竞行业仍一片混乱,没有资本的青睐,没有“专业出身”的内容制作团队。LPL的出现还遥遥无期,TI远没有提供如现在一般的高额奖金。坚持在这个行业中的多是曾经坚守下来的人,忍受着来自家人与社会的不理解,拿着难以维持生存的收益。对于黄姗和木女士这样的已经在其他行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来说,出于何种理由加入电竞行业在当时都算不上一个理智的选择,更何况是对两位女士。

  然而商业的发展有时得益于非理性。黄姗和木女士的进入带来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商业运营理念、内容制作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些来自成熟行业的宝贵的经验是电竞火爆发展的助燃剂,而这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用事实证明了,她们是踩在趋势上的人。

  VSPN黄姗:电竞内容演进的弄潮儿

  可能很多人对黄姗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Lying Man,可能没有人不知道。从《加油!DOTA》到《Lying Man》,作为制作者的黄姗一直在用自己的专业性推动电子竞技内容的发展。回顾历史,从最初的VOD到现在多元化的内容,内容上的迭代始终是推动电子竞技发展的原动力。

  “你好,我是电竞美少女”

  “你好,我是电竞美少女。”这是笔者与黄姗对话的开始。

  尽管早在2000年之前黄姗便接触了鼻祖级电竞游戏《星际争霸》,但只会玩Big Hunter的她并不知道电子竞技是何物,直到她考上浙江大学。

  彼时星际争霸的流行以及Phenix66等人使得浙江大学成为了中国电竞早期的圣地。在前辈们的带领下,黄姗赶上了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

  然而,一次参与赛事执行的经历却让黄姗选择了另一条职业道路。

  “我记得有一次浙江省体育局举办了一个比赛,我当时是裁判长。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可靠的人去协调,当时网吧赛的条件最不好,所以我就去了。结果去了才知道,网吧是黑网吧,硬件不达标,没有比赛区,甚至没有竞技区。我只能和网管一台台地检查电脑硬件,游戏版本,那时我第一次对电竞产生了怀疑。当时每个人都肩负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我还不仅是赛事组织者,还是裁判长,并担任现场解说,赛后还要制作VOD。那天忙到很晚,尽管边上订了宾馆,但因为第二天早上8点就开始比赛,所以就没有去,睡在了网吧里。我是最怕老鼠的,那天晚上睡到一半就觉得脚上有东西爬来爬去,可是你知道那个状态,你非常累,你的意识很清醒,但是你动不了,你知道老鼠在你脚上爬,可是你就是动不了。那种感觉可以说是我一辈子的梦魇。”

  这段难忘的经历使得黄姗意识到,电子竞技仍处于襁褓之中。她将自己形容成一个堵抢眼的人,“我感觉我就是凭着个人能力去堵枪眼,但是整个体系漏洞百出,我堵不过来。”

  电子竞技内容的质量直接反映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在那个蛮荒生长的年代,正如黄姗所说,漏洞百出的行业体系以及不专业的内容是电子竞技最鲜明的特征。这也是黄姗没有在毕业就投入电竞行业的原因。

  尽管黄姗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投身电竞行业,但身边的人还是给了她很大触动,最后只有Phenix66坚持下来的结局也让她多了一丝冷静。她想把身边这些人的故事讲出来“他们是我觉得最淳朴,最有希望改变中国电竞的人,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但这些仅仅是想法,当时的黄姗并不知道如何实现。的确,在那个赛事VOD传播都并不顺畅的年代,更何况还原一个个真实的人,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硬件条件,都制约了这类内容的制作,而这也制约了电子竞技早期的发展。甚至让电子竞技蒙上了骂名。

  职业上的一小步

  在浙江卫视工作的经历磨练了黄姗的技能。当她回想起最初的想法时,一个个活生生的电竞人似乎跃然眼前。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一个有梦想的人与冗余的政府机构之间固有的不协调,导致黄姗选择了休息。她请了假,做了背包客。

  在新疆时,黄姗恰巧看到了ACE DotA联赛.“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国内还有人可以把电竞赛事做得像模像样,就像之前看到的韩国的OGN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黄姗认为ACE DotA联赛和CFPL这两档电视联赛是电竞发展过程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赛事。也许是ACE DotA联赛让黄姗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她选择只身来到北京,找到了当时GTV的总监滕林季并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GTV。

  黄姗的加入为当时的电子竞技带来了专业的内容制作经验。就如黄姗提到的,抛开竞技因素,登陆电视的ACE DotA与CFPL联赛的制作水平在当时确实遥遥领先。彼时的互联网视频行业尚以UGC为主,在保证了供给的同时,制作能力的专业门槛被大幅降低。而黄姗的加入无疑为电子竞技带来了专业的内容制作经验。这对于内容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你的父母当时是何反应呢?毕竟你在浙江卫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妈直接和我断绝母女关系。”

  “但你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对,因为我现在已经有能力证明给她看,我的选择是对的。”

  内容产业的一大步

  黄姗就这样在GTV重启了自己的电竞人生。面对已经成熟黄姗就这样在GTV重启了自己的电竞人生。面对已经成熟的赛事内容,黄姗并没有选择热血的一头扎进去,而是从个性化的角度选择了真人秀。“当你不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做和人、和人性相关的节目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情感是相通的。”

  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早在黄姗之前,大部分选手的宣传片都用固定的套路讲同一个故事:坏孩子或者网吧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最终取得成功。即便是一些已经成功的职业选手也只会对着镜头摆几个看上去很酷的POSE。这也难怪,在有限的制作水平下,选手难免会被脸谱化、符号化,而选手自身难以得到提升的表现力又反过来制约内容开拓的可能性。在为穿越火线拍摄CFPL第二赛季的宣传片时,黄姗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其实当时还是很难的,因为我不玩CF,很可能聊几句就露馅了。而且我和选手又不熟,他们很难和我敞开心扉。”为难之下,黄姗一狠心,把几个选手关在小黑屋中长达8个小时,运用在电视台学到的各种询问沟通技巧,“答不出就不让走,后来有一个选手被我问得崩溃痛哭。”过程是煎熬的,结果是满意的。这个宣传片终于摆脱了之前僵硬的套路,一个个真正的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黄姗也打开了内容升级的篇章,内容制作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调走向多元。过往简单的模板式制作被证明是落后的并逐渐开始了改进。随后的内容制作者都开始有意对选手进行“去符号化”,而一个个真实的人的故事也不断向外传递着电子竞技的精神。电子竞技在不断挣扎着前进的同时,开始获得大众越来越多的认可。。

  从《加油!DOTA》到《火线兄弟》

  在内容探索的道路上黄姗并没有就此停步。2013年3月,黄姗以导演的身份加入游戏风云,制作了《加油!DotA》。

  《加油!DotA》作为第一个达到电视台制作级别的竞技真人秀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并在2015成为法国戛纳电视节SMG的参展节目。而黄姗的制作理念也彻底的成型:信奉“能感动人的永远是人”,提倡把“人”的打造作为终极目标,通过放大人的面貌、人的特质、人的情感、人的精神来感染观众。

  至于为何选择真人秀黄姗认为涉及到两个维度的考虑。首先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特质是黄姗想要的东西,也是能做出高度的东西。其次是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赛事体系下的内容制作格局已经相对固定。即便是黄姗这种带有专业能力的人加入,也只是带来能力维度上的提升,对于她个人而言,很难突围。

  基于这些考虑,入行比较晚的黄姗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而电竞行业又缺少的真人秀。当被问及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时,一向开朗的黄姗竟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当然,也有绩效考核的关系啦。”

  真人秀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来表现人,但电竞圈众多极具价值却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职业选手却无形中制约了内容的制作,于是她想到了对这些未来的明星进行培训。

  《火线兄弟》就是她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黄姗尝试的第一个想法是组合直播,即多位选手在直播间里“说多口相声”:在规定的话题内有捧有逗,互相接梗。再配合上韩国男团的培养理念,一群刚刚退役的极具直播价值的职业选手就这样在VSPN里开始接受培训,这一过程持续了3个月。“培训一般分为上下午,上午主要教他们怎么说话,怎么抛梗,怎么接梗。下午的话就看录像,看看哪些梗应该大哥说,哪些梗应该小弟接,按照男团模式安排的人设,是否做到了位?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不好的地方回去练,第二天接着这么培训。”

  在黄姗与选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个月的时间,《火线兄弟》成为穿越火线区关注度第一的品牌体系,成功包装马哲等6位一线CF明星的黄姗在探索游戏明星转型培养之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粉丝经济是电子竞技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将选手身上巨大的价值开发出来,这不仅仅是内容制作者应该关心的,也是所有从业者都在不断思考的。从一个有价值的选手变成一个真正可以带来收益的明星,这不仅仅是对选手的再包装,也是对于呈现内容的选择。这不单纯是前文提到的过程的逆过程,即将一个真实的人还原为一个个符号。更确切的说,是将一个个真实的人打造成一个个特殊的符号。黄姗借鉴娱乐行业的尝试是否被后来的从业者模仿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目前培养明星的体系来看,二者并无明显的差别。

  《Lying Man》只是开始,泛娱乐已在路上

  有了《火线兄弟》成功的案例,黄姗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群具有巨大流量价值的人群---主播。黄姗的想法把这些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他们擅长的事,于是Lying Man就诞生了。黄姗提到最开始他们尝试了多款桌游,包括杀人游戏、德州扑克。“但是德州的心理算计很多,语言表达不多,很静态,画面感不好看。狼人杀则相反,需要很多的表达,画面感很好,后来推出后市场的反响也比较好。”

  Lying Man的成功让众多从业者找到了泛娱乐趋势下内容制作的新方向。受制于头部内容的直播平台开始独自在制作内容。一时间,如这样的各种泛娱乐节目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而制作理念和Lying Man并未相差太多。在泛娱乐的趋势下,粉丝的需求开始多元化。顺应趋势的俱乐部、赛事、直播平台等行业主体们,开始沿着粉丝经济的逻辑运营旗下的“内容”或内容产出者,广义的内容运营概念在电子竞技行业逐渐成型。

  惊喜仍在继续

  2017年,黄姗又一次带来了惊喜,推出了《我是创始人》创业真人秀。这是电竞行业内第一档为头部卫视制作的节目并在浙江卫视播出。在这当节目中,黄姗邀请董明珠、任泉、张良(泸州老窖董事长)、王小川(搜狗CEO)等一线企业家参与节目。某业内管理人士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只有电子竞技真的产出跨界内容时,才称得上真正的发展。也许在黄姗的尝试下,趋势正在悄然形成。

  “最后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自己吧。”

  “这个太难了,我要想一下再回答你。”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即便黄姗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电竞选手,但还原自己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十几分钟后,微信的聊天框内显示着“天马行空的脑洞,游戏里暴力杀戮、游戏外严谨敏锐,天真的践行者。”

  “要加上电竞美少女吗?”

  “要的!”

  从VOD到泛娱乐,从泛娱乐到跨界合作,以黄姗为代表的内容制作者还会不断推动电子竞技向前发展,与黄姗类似的传统行业的从业者也会陆续加入,电子竞技的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

  木女士:我是一个产业从业者

  虽然某赛事执行公司多次成功的举办第三方赛事,但作为执行官的木女士对外界仍显神秘。三月份,杂志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她,但在她强烈要求之下,本文还是选择了匿名。

  谈到木女士,其最明显的标签可能是其主导的某第三方赛事。在第三方赛事的生存空间被一方赛事无限挤压的现状下,木女士主导的第三方赛事成为了极个别连续举办持续盈利的个例。也许这样的成绩值得我们去了解这个赛事背后的女人。

  临危受命的职业经理人

  木女士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外资企业工作,几年后便和人合伙创业。在成为该赛事公司的执牛耳者之前,木女士拥有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以及投融资经验。丰富的职业经历使得木女士“临危受命”,在公司转型的时候,毅然接过了对电竞市场的二次开拓。“我是这个行业的外来者。我进来并不是我热爱游戏,热爱电竞,而是我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公司要发展电竞。从管理层的角度讲,公司要发展电竞,我就要带电竞、带团队、分析产业,明白干什么。”

  职业经理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营权与产权分离的状况下,经理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手企业并将其经营好,而其所接手的企业并不一定长期处于同一行业之中。虽然木女士早在2002年便接触到电竞行业,但彼时与此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能够迅速的适应市场并找出相应的策略,这些都得益于木女士多年的职业经历。而其主导的盈利的第三方赛事也许是其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我可能是这个圈里年龄最大的从业者。”木女士笑着说。为了适应团队的特点,木女士也在不断变更着自己的某些习惯。“这几年在电竞行业的经历让我在心态上变得年轻了,也逐渐接受了年轻人更多元的思维。为了和团队磨合,我得改变生活作息。我现在天天晚上不睡觉,11点半还和他们聊工作,没办法,年轻人的作息都是这样。”

  木女士的做法也许清晰地传递出职业经理人的形象。即便是为了将负责的业务经营好,木女士完全可以让团队跟着自己的节奏。然而,木女士却选择了迁就自己的团队。“没办法,我热爱我的的团队同时我对他们有责任。”

  打造企业其实就是打造人

  木女士进入电竞行业中的首件事便是着手打造自己的团队。“企业只是一个空壳,一个个员工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企业。因此,你的团队什么样,就代表了你的企业在市场上是什么样。”

  在培养团队时,相比于能力,木女士更看重“职业性”。“我经常对我的团队说,你们不要做一个游戏爱好者,你们要做一个产业从业者,体育行业从业者。”在木女士的要求下,他团队有周报、有每周例会。对于这样一群有能力但思维新颖的年轻人,木女士不停地传递职业精神,利用职业规范约束他们。“我和他们说,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你就不能给他抹黑,就像你爱你的父母一样。”

  落到实际上时,木女士会要求他的员工有正规的着装,会教他们如何职业地对待同伴和合作伙伴,要持有开放、公平公正的职业心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每一次赛事结束后,木女士及其团队都会在朋友圈中对广告商表示感谢,“这已经成为一种仪式了。”木女士笑着说。在木女士的带领下,她的团队正在不断的成长,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我每年都会给他们定一个目标,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木女士与团队的不断成长反映在该赛事近年来广告主的变迁之中:哇哈哈、天猫、可口可乐、奇瑞。更大众的品牌意味着木女士正在完成她最开始的想法:让电竞回归主流。

  不玩游戏的电竞从业者

  与大多数从业者不同,成功运营赛事的木女士是一个从来不玩游戏的人。“我连连连看都不玩。场上谁输谁赢我也看不出来。”然而,丰富的职业经历使得木女士察觉到市场的变化。“我是一个不打游戏的从业者,但是多年的职业经历让我可以理解年轻人对游戏的需求,理解厂商需要我做渠道的需求。其余的方面我的团队有足够的能力把控。”

  在核心团队中,木女士负责公司层面的战略方向,张先生则负责具体的赛事内容,比如项目的选择、赛制的设计等。这种分工明确的合作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开放性的心态,使得不玩游戏的木女士反而成为了电竞行业顶尖的管理人员。

  虽然电竞行业在近两年发展迅速,木女士却认为远远不够。“电竞产业仍然没有产业化,很多从业者都是因为曾经或现在喜欢玩游戏所以来从事这个行业。他们过去没有产业经验。”从业者的不成熟是木女士认为电竞行业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尽管这种情况在过去两年有所好转,但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外界人才只是刚刚开始流入电竞行业,这意味着电竞行业的原生从业者们不具备产业经验,又没有别的行业的产业经验流进来。因此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在爬坡、在学。但行业被资本推着快速的向前走。这时有一些从业者就会迷失,而有一些从业者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沉淀。

  做一个被沉淀下来的从业者

  “最后剩下的一定是沉淀下来的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在交谈中,木女士多次提及自己的任务是踏踏实实做事。“我要给我的股东创造收益,我要让我的员工做的更好。过去的经验告诉我,这些事都是急不得的。必须要踏踏实实做事。”在被资本重点关注的这两年,电竞行业诞生了太多的造富神话,也使得一些从业者迷失了自己。

  这种对于资本的火热也传染到了她领导的团队中。以至于她手下的员工们不止一次的向她询问为什么不选择在这个时候融资。“我会和他们讲,人家融资一定是钱不够花了。可是我们不同。赛事的盈利保证了公司的正向现金流,加上充足的注册资本。我们的钱够花,不需要融资啊。”木女士认为,公司一定要善于利用资本的好处,让资本帮助公司发展,而不是资本推着公司发展。“行业的成长是有序的,不要为了资本而融资,我不会把团队逼死,也不会让投资人把我逼死。做赛事做内容IP是一步步来的,不是花几千万做一个PR就搞定的。如何利用资本的好处带动企业的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资本,避免陷入被资本拉着跑的境地这些都是我过去的经验告诉我的。”

  木女士丰富的从业经历也体现在对电竞行业主体的理解上:“我不是重资产项目,做不到借着资本腾飞。我要做的就是耕耘好内容,服务好客户、媒体、政府等。而且你的团队是要逐步生长的,这些靠资本办不到的。”

  在贪婪时恐惧,在恐惧时贪婪。也许木女士是少数能够保持冷静的人。而这份冷静也许是当前电子竞技行业必需的。

  黄姗和木女士是众多女性电竞从业者的一个缩影。也许这些从业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质,但是通过黄姗和木女士,我们还是能看到。在这个极度阳盛阴衰的行业中,这些女性从业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竞行业的不断发展,女性从业者在一点一点变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这个行业充满了诱人的前景,但作为从底层做起的学生,可能面临的其他行业都面临的问题。“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木女士认为,从底层做起意味着并不算高的收入和非常多的付出。“坚持下来了,才能享受这个市场的发展。”

  对此,黄姗认为,在理性选择职业的前提下,女性的身份确实会对职业发展造成影响。“低职位的时候,女性的身份是助力,物以稀为贵嘛。但在高职位的时候会有阻力,会受到能力上的质疑等等,但这是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其实和打游戏一样的,用实力证明就可以了。”

  不管怎么说,注入更多的血液总是好的。最后祝所有女性从业者,节日快乐。

  文 杨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