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残酷疗法”

  除广泛的伦理学问题外,医学问题也还没有全部解决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电力的大规模使用带来了科技革命,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不过,人们还是更习惯于让这种能源来驱动机器,而不是直接作用于人。对于后者而言,或许仅有的例外是急救时的电击起搏。

  但现实中,堂而皇之地对孩子实行电击是一直存在的事情,而且都是以医疗为名。在美国,就有人用这招来对付孩子的自闭症。

  没有办法的办法

  电击疗法,又称电痉挛疗法(ECT),或电休克疗法,是指医生借助电休克机等特殊仪器和设备,在短暂时间内,用微弱、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脑部,从而引起患者脑神经内部发生综合作用,并达到局部治疗目的的一种特殊疗法。

  治疗前医生会给患者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其通电后不发生抽搐,减轻肌肉强直、颤动,避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时,医生通过电休克机,用微弱、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

  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这种治疗方式被用于治疗儿童的自闭症,尤其是那些有严重自我伤害行为的自闭儿童。

  据估计,十分之一左右的自闭症儿童会有自残行为,有的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比如鼻骨破裂或视网膜脱落。为了治疗这类患者,有些医生会选择电击治疗。

  在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越疯人院》播出后,这种治疗方式变得声名狼藉,目前的使用量和40年前相比,已经低得多。不过对于18岁以下儿童来说,电击疗法的使用并没有减少太多,因为这被看作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治疗与偏见

  17岁的约拿·卢茨从小就患有严重自闭症,他在尝试多种其他治疗效果不佳后选择了电击治疗,如今他已经治疗了6年,累计接受电击总量超过200多次。

  之前约拿的父母安迪和艾米曾让孩子尝试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等传统治疗方法,但都没有让约拿停止伤害自己。于是,从11岁开始,在得到医生查尔斯·凯尔纳的安全保证后,约拿开始接受电击疗法。

  凯尔纳对约拿的治疗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电极被绑在患者的腰间、腿上,和皮肤贴合。一旦患者被判断有严重不当的行为,工作人员会启动腰间的控制按钮,发起时长2秒、最高可达45.5毫安的电子脉冲,脉冲通过电极蔓延全身,约拿的身体开始动摇。

  约拿的母亲艾米并没有因为孩子的身体在电击下晃动就惊慌失措,她清楚这是一种治疗方式。她说:“如果医生说,他们需要切开孩子的胸部来做救命的手术,那么你只能允许。”

  约拿在治疗后一小时完全清醒过来。他和母亲走出医院,去找一个冰淇淋店买甜品,完全把接受电击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而置于脑后。

  在凯尔纳教授看来,目前这种治疗方式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疗效,而是偏见,因为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像艾米那样让孩子接受电痉挛治疗。他认为,克服流行文化中描绘的电痉挛治疗的消极形象,最佳方法是“向人们展示现代ECT真正积极的一面,并向患者展示其疗效”。

  尚存争议

  虽然凯尔纳教授认为偏见阻碍了电痉挛治疗的推广,但事实上问题要复杂得多。

  在反对对儿童使用电击治疗的群体看来,电击疗法对于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儿童来说,其长期影响是未知的,比如,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不推荐18岁以下的自闭症患者使用该治疗方式。

  电痉挛治疗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除广泛的伦理学问题外,医学问题也还没有全部解决。

  记忆丧失是电痉挛治疗公认的副作用,而目前有争议的是记忆丧失的深度。支持电痉挛治疗的研究表明,治疗带来的失忆大多是短期的,记忆功能会很快恢复正常。但是反对者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患者患有严重的长期记忆丧失。

  此外,电击治疗被称作“残酷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包含着一些道德风险。

  2012年网络上就出现了一段美国实施电击治疗的罗滕贝格中心电击学生的视频。涉事少年名叫安德烈·麦克考林斯,当时正在该中心接受治疗。

  视频中,麦克考林斯脸朝下被绑在床上,看护人员对他施行了电击,他大呼“救命”。据他本人讲,当天7小时里,他一共被电击了31次。

  媒体认为“这种做法极不人道”,差不多每15分钟,孩子就要经历一次电击。

  三天后,麦克考林斯的母亲发现儿子已出现紧张性精神病的症状,并最终被医生诊断为由电击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于是,这位母亲将罗滕贝格中心告上法庭,此案当时引起广泛关注。

  2016年4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表书面声明,禁止将电击设备用于自残或攻击行为的治疗,因为这些设备对健康有“不合理的重大风险”,且造成的伤害无法根除。

  FDA尚未宣布正式禁止电击疗法用于自闭症患者,对电击疗法的整体效果和风险评估被下放到了操作层面。

  文/张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