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怎么工作

  我们可能要重新估计每周的工作时长

  近年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处于非常活跃的快车道上。美国在这方面的研发居世界前列,中国政府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希望在未来数十年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其基础之一当然也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

  每一次出现技术创新的时候,都会给既有的工作岗位、工作技能和社会分工格局带来巨大改变——这一次,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形态?

  首先,我们可能要重新估计每周的工作时长。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了一个非常著名的预测:长远来看,在雇佣得到充分保障之后,人们未来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就够。

  凯恩斯当时的判断,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真的能站得住脚。OECD国家中,荷兰和德国由于新技术运用多,人们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相对工作时间较长的是希腊,因为他们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有点勉强。

  与此同时,在很多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同时,还会有一些行业产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同的国家情况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健康和卫生领域会出现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教育领域、服务行业、酒店业、房地产管理和日常服务行业也会有不少机会。

  当今世界的一个新特点,就是正在进入一个比较富裕的老龄化社会。有较多可支配收入的老年人会对保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健康、卫生、看护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不可估量。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们在医疗健康特别是高质量看护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而且幅度很大。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会更加巨大。现在中国GDP的6%用于医疗保健支出,我觉得在2025年前后这个比例会增加到10%。

  从这个领域的就业人口比例来看,美国、德国、荷兰已经达到12%左右,中国目前只有2%,土耳其是4%,未来一定会大幅增长。一个可以比照的例子是韩国——2000年只有2%的韩国人口在健康医疗领域工作,现在已经上升到了6%~7%。相似的趋势也会出现在中国,中国政府也要做好医疗健康领域就业需求不断增加的准备。

  这听起来好像已经偏离了人工智能的主题,但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新技术让雇主不需要再雇佣那么多人,从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中获得的更多的收益则会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和服务行业,因为大家都希望拥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儿童教育和老年护理。中国一定会出现这个变化趋势,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之大。

  文/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英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