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熊猫之城

  圆滚滚的身子,憨态可掬的模样,作为只生活在中国、野生数量不足2000只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符号。

  1869年,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生物学家,第一次在科学意义上发现了大熊猫,并且冠之以Panda(大熊猫)之名。这种珍稀的动物由此逐渐为全世界所知。

  鲜为人知的是,戴维发现熊猫的地方,并非人们熟知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亦非成都,而是同在四川省的另一座城市——雅安。

  自大熊猫被科学发现始,作为一座“熊猫之城”,雅安就吸引着西方偷猎者贪婪的眼光,他们甚至拿枪口对准难以活捉的大熊猫。

  雅安见证了人类的贪婪和可耻的征服欲,150年后,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以保护大熊猫之名,再次被世人发现。

  始建于2003年的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在其核心保护区内,雅安占地28.1万公顷,占比52%。

  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其中,雅安部分位于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面积6139平方公里,占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2.6%。

  雅安,已成为新一轮保护大熊猫行动中不能忽略的存在。

  在大熊猫的家乡,人们还发现,像大熊猫一样珍贵、保护完好的自然、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雅安境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而碧峰峡、蒙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这是雅安的新机会。

  “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方向既明,思路顿开。雅安人立足自身生态优势,积极践行“推动资源变资本、生态变业态,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让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的基本思路,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

  4年多过去,全新的发展理念正让雅安面目一新——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随着震后新城的建设焕然一新;产业结构从过去以农业、工业为主变为“农旅结合”的生态产业;曾经面貌破败的旧村屋变成了整齐漂亮的旅游民宿区;为了生活外出辛苦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依靠生态旅游产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的雅安,既是大熊猫安居的故乡,又是人们乐业的沃土。

  去名山采春茶,在山高林密、溪谷纵横的碧峰峡风景区避暑,到大熊猫基地观赏国宝吃竹子,去“花海果乡”汉源品尝红透了的大樱桃,或是盘旋两公里山路入住峭壁上的雪山村民宿,看窗外云雾缭绕、山峦壮阔、山下的宝兴河奔腾不息……

  绿水青山之间,雅安正向世人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貌,也为自己开启了更加充满憧憬的未来。

  文/单素敏 陈振华 本期封面插画/陈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