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语出《孟子》,此语世人基本上耳熟能详,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共享”或“分享”的经典论述了。几千年前,孟子就用分享快乐的理念,教育了齐宣王如何用与民同乐的方式治国和管理群臣。

  时光跨度几千年之后,古人所无法想象的互联网横空出世,并且以其强大的力量,使得现代人在办公环境、居住空间、单车、汽车、充电宝、甚至篮球、雨伞等都能“与人乐乐、与众乐乐”。也许是受到孟子教育齐宣王共享可以民主富强的启发,一时间,众多的共享和分享平台纷纷出炉,门类繁多花样频出的共享产品和分享场景纷纷被“创造”出来,借助着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大行其道、大揽人脉、大圈投资。

  有时候,你甚至觉得,是不是以后都可以不用再花钱购买任何实质性的产权产品或不动产了—共享,正呈现出无可比拟的扩张性,迅速占领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的确,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普及,的确从很多方面形成这样一种态势:方便快捷的下载和分享,替代了传统的录影带和DVD租赁;城市中到处都有的彩色单车,替代了很多中国人曾经结婚必备的“四大件”之一;几乎随叫随到的滴滴,替代了很多人大笔开支买车摇号的负担和苦恼;而轻捷方便的IT云端服务,则更是替代了繁琐的本地部署也顺便精简了信息中心的人员编制……可以说,在大的方向上,共享或分享,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充分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因此,资本追逐、媒体关注、行业青睐,是顺利成章之事。

  只是,喧嚣之后,尘埃飘落。如何盈利,则成了所有共享和分享的风云人物们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领域,有人讲“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这话,其实说得很不严谨。作为商业模式,不能把公益作为最后的归宿,否则,投资者情何以堪,用户何以为继?更有搞设备共享的大咖讲“我们还在山脚下,等爬到山腰和山顶,视野宽广了,就能看出来如何盈利了”,这话,也说得很难让人踏实。山有多高路在哪里都不看仔细,怎么爬呢?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共享是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共享的资源最好是闲置资源或非资产化的资源。但是,从企业的层面来看,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企业都是“资产—分享”模式,这就触及到最基础的经济原理了:资产利润率——大量投入运营的企业资产(有些还是高损耗率的资产),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有效为企业创造合理的利润,这个基础问题解决不了,众乐乐恐怕也只能是一场梦想。

  互联网的普及,无疑为经济不断创造着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认知,加速着社会的进步。两年来,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模式方兴未艾,因此,本《跨界论坛》将从“读懂共享”“共享的演进”“光环与挑战”“未来方向”“案例详解”等多个角度,深度解析共享模式的相关话题,试图全面研判共享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