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谊艺人出走事件 看经纪公司与艺人间的博弈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谊,艺人,经纪公司,博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9 10:28
艺人,正是演艺圈这门生意当中,最独特,也最重要的一种商品。其实无论是从事电影、电视还是音乐行当,经纪公司只要经营好了艺人这种商品,基本上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大多数的演艺公司都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培养、经营、控制手中的艺人“商品”。当然艺人这种“商品”实在太过特殊,特殊到他(她)们同时还有着自己的思想。于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之下,经纪公司与艺人之间的博弈,也就成了这门生意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华谊兄弟,目前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演艺集团,涵盖了电影、电视、音乐、艺人经纪等全方位的演艺事业。2010年,《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两部影片接档大卖,同时华谊兄弟更是首家通过股市成功走向市场化经营的内地演艺航空母舰。
但是偏偏就在此时,华谊集团旗下经纪公司却是非常不恰当地地震了起来。首先是一贯特立独行的周迅约满不再续约,紧接着近两年如日中天,有着华谊一哥一姐之称的黄晓明、李冰冰也纷纷约满,没有表示出续约的意向。此外,以张纪中为代表的华谊麾下几大电视剧制作团队,目前也基本自立门户,脱离华谊的掌控。一时之间,华谊在极盛之时,突然遭遇犹如釜底抽薪般沉重打击,刚刚建立起来的演艺帝国,还没来得及欢庆胜利,已然露出一丝分崩离析的前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创业板上,华谊兄弟的股价受这些不利因素的刺激,连续走低,陷入低迷状态。
当然,事实未必真如好事者预料得那么凄风苦雨。首先,艺人们,尤其是如周迅、李冰冰、黄晓明等大牌艺人们,即便自立门户,成立个人工作室,但是在工作方面,还是不可能完全断绝与老东家的关系,只要有好的剧本,他们应该还是很有可能回巢参与演出,因此对于华谊公司主打影视产品的影响,绝对会降到最低点。其次,尽管华谊已经成为犹如航空母舰一般庞大的演艺帝国,但是其经营主旨始终还是放在影视、音乐作品上,艺人经纪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与其守着几位赚钱少麻烦事多的大牌发愁,倒不如腾出空间来,培养新生代,更有发展前途。比如在一哥一姐纷纷出走之际,以张雨绮、姚晨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女星,就借助华谊这一平台,纷纷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与野心。2010年这两位好作品接连不断,表现突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空缺出来的宝座。在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之下,华谊恐怕只会是占了便宜,而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吃了闷亏。
其实在欧美、日韩,甚至是港台等相对成熟的演艺市场当中,明星经纪的工作向来都是不讨好的事务。以韩国为例,近些年来一直传出的艺人自杀事件,其矛头纷纷对准了过度苛刻,甚至深度压榨、迫害艺人的经纪制度。这是反面教材,相对正面一点的,港台地区,艺人与经纪公司大多数都能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尽管争议、纠纷也时常发生,但是最终往往都能取得相对圆满的解决,不至于严重伤害到经纪公司与艺人双方面的利益。其中也不乏像郭富城与小美,邱黎宽与王菲这样合作长达十数年的典范。
此外,在台湾地区,近几年非常流行成立个人名义的工作室,但是却同时维持着与经纪公司间的松散经纪合约。比如林志玲、大S等等。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未来演艺工作的规划能够有更加独立自主的权力;另一方面,则是保障了个人演艺收入不被演艺公司吃掉过大的份额。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华谊几位大哥大姐要闹独立,最终也将会是学习以上两人的方式,再根据内地特色,稍做调整而已。
其实所谓经纪公司与艺人间的博弈,所为的大多不过还是名利二字,刚入行的新人需要更多的曝光机会,因此愿意在经济利益上让步,签下相对苛刻一点的合约。一旦他们功成名就,不再满意经纪公司的抽佣制度,难免会想要自立门户,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忘记,艺人不是专业人士,在很多领域绝对不如经纪公司处理得恰当,假如非要自曝其短,最后的下场往往会更加凄凉。
其实一切都如毛主席的一句老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华谊艺人出走事件看似纷繁芜杂,短时间内也不太容易看出具体影响来。但是好聚好散,做到再见还是朋友,也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