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人,纽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9 12:55
那里是天堂
那里是地狱
在《北京人在纽约》小说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最后也在电视剧版《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出现了,作为整个小说、整部电视剧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句话道出了王启明、郭燕、阿春,以及作者曹桂林和无数海外移民的真实心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留学潮、出国潮逐渐成为中国大地上异常热门的词汇。许多人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国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海外移民。但是由于资讯的不发达,以及或多或少的一点报喜不报忧的游子心态,这些有幸走出国门的人,以及他们在海外的生活,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依旧是一个镶嵌着金边,色彩斑斓的梦。一直到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发表,甚至是郑晓龙、冯小刚等人联合将这个故事搬上荧屏之后,才彻底粉碎了许多国人心目中未竟的美梦。
曹桂林,曾经备受羡慕的第一批海外移民,在美国纽约生活近10年。之后,他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创作出小说《北京人在纽约》,真实地反映了海外移民的血泪生活史,在国内发表后,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郑晓龙、冯小刚正是看中了原著小说的这份真实性,将其搬上荧屏。为了真实再现剧中的情景,更选择了在90年代初期还十分冒险的境外拍摄。
虽然受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北京人在纽约》一剧基本上还是采取了大量内景搭配少量外景的传统国产剧集制作模式,但是剧集中还是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大多数海外移民所遭遇到的真实生活。比如刚到纽约时,王启明与郭燕所居住的地下室,王启明刷盘子的窄小中餐厅后厨,以及王启明成功后所居住的豪华美式别墅,这些在当时国内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为电视剧创造了十分真实的环境氛围,几乎可以算得上一部海外移民挣扎求存的奋斗史。不过恐怕那些场景也成功粉碎了许多心怀出国梦的国人的美梦吧?
除了场景的真实性外,《北京人在纽约》还成功开启了中国情感类剧集的大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民风普遍还算淳朴,三角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这么密集而且敏感的情感问题多半都只能在港台、海外剧集中看见。但是《北京人在纽约》却成功地将它们融合在王启明等人的海外奋斗生活当中,虽然看似混乱,其实却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撞,以及中国人在身处海外时彷徨、无助的挣扎期,与影片前半段所展现的生存奋斗史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北京人在纽约》扎实的故事基础。
双生双旦的完美组合
演艺圈有一个定律,只要你紧抓住绳子不放,总有一天你会爬到顶端。这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演出,那么在历史上就总会留下你的影子,回顾《北京人在纽约》也正是如此,有些人凭借此片大红大紫,继续在演艺圈发光发热,甚至一跃成为天王级的人物,但是也有人就此销声匿迹,最终只能在往日的剧集里回顾他们的身影。
在冯小刚等人最初的设想当中,是希望找来姜文、陈道明、杜宪、王姬这双生双旦的组合担任《北京人在纽约》的主角,可是最后由于某些原因,陈道明、杜宪夫妻俩双双退出剧组,无奈之下,冯小刚只好赶紧找来上海演员严晓频与美国演员柯志凌救场,甚至因此改变了剧中人物的国籍,以及相应的剧情。虽然凑齐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两大男演员的梦想没能达成,但是好在最终严晓频与柯志凌也合格地完成任务,甚至因此一炮走红。杜宪却显然因为失去这一机会而没能因此顺利转型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
《北京人在纽约》同时也是姜文担纲主演的唯一一部电视剧集。在此之前,他已经凭借《芙蓉镇》、《红高粱》、《春桃》等片享誉国内外,一直以来都在电影领域演出的他,对电视剧始终有一种排斥,最后还是在冯小刚等人的联合劝说之下,才勉强答应接演了王启明这一角色,甚至在此之后,他更直接转型做起了导演,除了客串之外,更加不可能担当电视剧男一号的重任了。不过作为他唯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电视剧集,姜文的演出确实无可挑剔。他演绎的王启明,霸气十足,又不乏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与柔情,尤其是在厨房洗碗时,神来一笔清唱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的表演,更是将角色外在的压抑与内在的激愤完美地表现了出来,给这部电视剧增添了十分电影化的戏剧张力。
另一位女主角王姬,在拍摄此片之前,只是一位在圈内才略有人知道的女演员,同时她当时已经移民美国多年,同样也是在制作人、导演的劝说之下,才救场式地接下了阿春这一角色。但是多年的生活阅历,帮助她将阿春这一角色成功地塑造完成,也因此使她再次回锅演艺圈,成为扮演知性、强干女性角色的不二人选。
大腕云集的幕后
除了演员之外,冯小刚、郑晓龙也是《北京人在纽约》一剧不能不提到的两个名字。郑晓龙当时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已经先后制作了《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广受关注的经典电视剧。同时在此之前,1991年,他还专程赴美创办了华艺影视录像节目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生产制作的电视剧,并独家代理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录像带发行业务。或许正是这段工作经历,给了他灵感和勇气,最终将《北京人在纽约》成功地搬上了荧屏。
至于冯小刚,作为目前中国票房价值最高的导演之一,其实在1993年之前,他仍然只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一名美工师。虽然也曾经参与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剧集的编剧工作,但是真正说到处女作,则非《北京人在纽约》莫属,甚至当时为该剧做宣传,上央视《综艺大观》节目时,他还十分调侃地说道,《北京人在纽约》就相当于他的儿子一样。也正是《北京人在纽约》的走红,才给了冯小刚更多独立执导影视作品的机会,最终成为华人电影圈数一数二的大导演。
此外,假如稍加留意的话,在《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一栏中,大家还会发现一位如今同样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鸟巢的设计者之一——艾未未。当时他正在美国纽约发展个人的艺术事业,参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工作,应该多半是应朋友之邀,前来帮忙的。但是从那之后,他就更多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国内。
……
那里是地狱
在《北京人在纽约》小说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最后也在电视剧版《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出现了,作为整个小说、整部电视剧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句话道出了王启明、郭燕、阿春,以及作者曹桂林和无数海外移民的真实心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留学潮、出国潮逐渐成为中国大地上异常热门的词汇。许多人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国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海外移民。但是由于资讯的不发达,以及或多或少的一点报喜不报忧的游子心态,这些有幸走出国门的人,以及他们在海外的生活,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依旧是一个镶嵌着金边,色彩斑斓的梦。一直到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发表,甚至是郑晓龙、冯小刚等人联合将这个故事搬上荧屏之后,才彻底粉碎了许多国人心目中未竟的美梦。
曹桂林,曾经备受羡慕的第一批海外移民,在美国纽约生活近10年。之后,他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创作出小说《北京人在纽约》,真实地反映了海外移民的血泪生活史,在国内发表后,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郑晓龙、冯小刚正是看中了原著小说的这份真实性,将其搬上荧屏。为了真实再现剧中的情景,更选择了在90年代初期还十分冒险的境外拍摄。
虽然受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北京人在纽约》一剧基本上还是采取了大量内景搭配少量外景的传统国产剧集制作模式,但是剧集中还是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大多数海外移民所遭遇到的真实生活。比如刚到纽约时,王启明与郭燕所居住的地下室,王启明刷盘子的窄小中餐厅后厨,以及王启明成功后所居住的豪华美式别墅,这些在当时国内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为电视剧创造了十分真实的环境氛围,几乎可以算得上一部海外移民挣扎求存的奋斗史。不过恐怕那些场景也成功粉碎了许多心怀出国梦的国人的美梦吧?
除了场景的真实性外,《北京人在纽约》还成功开启了中国情感类剧集的大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民风普遍还算淳朴,三角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这么密集而且敏感的情感问题多半都只能在港台、海外剧集中看见。但是《北京人在纽约》却成功地将它们融合在王启明等人的海外奋斗生活当中,虽然看似混乱,其实却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撞,以及中国人在身处海外时彷徨、无助的挣扎期,与影片前半段所展现的生存奋斗史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北京人在纽约》扎实的故事基础。
双生双旦的完美组合
演艺圈有一个定律,只要你紧抓住绳子不放,总有一天你会爬到顶端。这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演出,那么在历史上就总会留下你的影子,回顾《北京人在纽约》也正是如此,有些人凭借此片大红大紫,继续在演艺圈发光发热,甚至一跃成为天王级的人物,但是也有人就此销声匿迹,最终只能在往日的剧集里回顾他们的身影。
在冯小刚等人最初的设想当中,是希望找来姜文、陈道明、杜宪、王姬这双生双旦的组合担任《北京人在纽约》的主角,可是最后由于某些原因,陈道明、杜宪夫妻俩双双退出剧组,无奈之下,冯小刚只好赶紧找来上海演员严晓频与美国演员柯志凌救场,甚至因此改变了剧中人物的国籍,以及相应的剧情。虽然凑齐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两大男演员的梦想没能达成,但是好在最终严晓频与柯志凌也合格地完成任务,甚至因此一炮走红。杜宪却显然因为失去这一机会而没能因此顺利转型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
《北京人在纽约》同时也是姜文担纲主演的唯一一部电视剧集。在此之前,他已经凭借《芙蓉镇》、《红高粱》、《春桃》等片享誉国内外,一直以来都在电影领域演出的他,对电视剧始终有一种排斥,最后还是在冯小刚等人的联合劝说之下,才勉强答应接演了王启明这一角色,甚至在此之后,他更直接转型做起了导演,除了客串之外,更加不可能担当电视剧男一号的重任了。不过作为他唯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电视剧集,姜文的演出确实无可挑剔。他演绎的王启明,霸气十足,又不乏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与柔情,尤其是在厨房洗碗时,神来一笔清唱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的表演,更是将角色外在的压抑与内在的激愤完美地表现了出来,给这部电视剧增添了十分电影化的戏剧张力。
另一位女主角王姬,在拍摄此片之前,只是一位在圈内才略有人知道的女演员,同时她当时已经移民美国多年,同样也是在制作人、导演的劝说之下,才救场式地接下了阿春这一角色。但是多年的生活阅历,帮助她将阿春这一角色成功地塑造完成,也因此使她再次回锅演艺圈,成为扮演知性、强干女性角色的不二人选。
大腕云集的幕后
除了演员之外,冯小刚、郑晓龙也是《北京人在纽约》一剧不能不提到的两个名字。郑晓龙当时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已经先后制作了《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广受关注的经典电视剧。同时在此之前,1991年,他还专程赴美创办了华艺影视录像节目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生产制作的电视剧,并独家代理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录像带发行业务。或许正是这段工作经历,给了他灵感和勇气,最终将《北京人在纽约》成功地搬上了荧屏。
至于冯小刚,作为目前中国票房价值最高的导演之一,其实在1993年之前,他仍然只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一名美工师。虽然也曾经参与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剧集的编剧工作,但是真正说到处女作,则非《北京人在纽约》莫属,甚至当时为该剧做宣传,上央视《综艺大观》节目时,他还十分调侃地说道,《北京人在纽约》就相当于他的儿子一样。也正是《北京人在纽约》的走红,才给了冯小刚更多独立执导影视作品的机会,最终成为华人电影圈数一数二的大导演。
此外,假如稍加留意的话,在《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一栏中,大家还会发现一位如今同样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鸟巢的设计者之一——艾未未。当时他正在美国纽约发展个人的艺术事业,参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工作,应该多半是应朋友之邀,前来帮忙的。但是从那之后,他就更多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