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帮用户找到“富爸爸”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创二代,刘永好,刘畅,新希望六和
  • 发布时间:2017-08-09 10:58

  人要自己长大,在连续两年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如何让传统农牧业长出“新肌肉”,让公司燃起“新希望”,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需要思考,更需要承压前行。有一个富爸爸的她,是最好的用户,但她,能为她企业的用户也找到“富爸爸”吗?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令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之女刘畅显得多少有些“尴尬”,也让外界为这位年轻的“80后”女掌门人捏了一把汗。

  2017年4月28日,新希望六和发布2016年年度财报。这是刘畅独自挑大梁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报告显示, 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08.79亿元,较上年下降1.04%。而在2015年,新希望六和的营收也经历了大幅下降。

  相较于外界的质疑,刘永好给予刘畅的是充分的肯定,在他看来,接班后的刘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 “她很努力,她带领一帮小伙伴正在拼,我觉得这是挺好的。”

  “创二代”接班,不仅因为爱

  1951年出生的刘永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他是第一个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他所掌管的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帝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和中国第二大肉食企业;中国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投资了信托、保险,拥有自己的海外基金以及销售额即将达到100亿元的房地产业务板块。

  同很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创业者一样,刘永好也面临着培养二代接班人的问题,他曾多次表达自己的三点看法:第一,女儿在成熟在长大,也有自己的想法,接班不接班有她自己选择的权利;第二,新希望集团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单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大批优秀的管理者;第三,企业要发展就要适度的两权分离,要走治理结构更加规范、更加严谨的道路。

  虽然当时刘畅尚未走上“台前”,但刘永好为刘畅制订的“接班计划”早已开始实施。

  2002年,刚刚完成学业从美国归来的刘畅被父亲带进了新希望,以“李天媚”的名字低调历练。据其可以查到的公开履历,2002年到2003年,刘畅在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到2004年,任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2004年开始担任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当然,其间,刘畅也曾萌生过自己创业的想法,经营过时尚店,开过餐厅,投资过咖啡馆,也做过广告公司。最终,之所以选择回到家族企业,用刘畅自己的话说,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家庭情感,二是事业平台。

  刘畅1980年出生,父亲1982年开始创业,在她看来,30多年间,自己家庭的存在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30年前,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让希望饲料红遍了大江南北,而据刘畅透露,其实,“很多广告语就是一家人坐在那边泡脚的时候想出来的”。

  像这样的事情,点点滴滴贯穿了刘畅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决定回归家族企业之前,刘畅总有一种担心,“如果我不在家里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抽离开,跟家里的话题就少了。”就在她犹豫不决时,妈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思考,把公司当成家,你跟爸爸工作的时间就是父女相处的时光。“我觉得妈妈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家人来讲,最核心的就是陪伴。这正是情感上我说服自己的角度。”

  接班家族企业,关系重大,仅仅从情感上考虑,显然不是刘畅的作风。虎父无犬子,作为首富刘永好的女儿,刘畅的事业心无需赘言。同样是做事业,独立创业,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结果或成功或失败,学到的就是在一个地方卖给一些人一些东西。而和家庭成员一起并肩工作,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触的资源则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几经平衡,刘畅做出选择--回归家族企业。她自诩更是一个“创二代”,创业难,守业更难,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压力。

  “辅政大臣”的进退之道

  2013年5月22日,是刘畅注定会铭记的一天。这一天,她接过父亲刘永好的担子,身份正式变更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此时,站在她身边的,除了父亲,还有她的 “陈老师”--陈春花。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刘永好却选择在新希望史上最“倒霉”的时间段,将刘畅推向台前。从2012年末到2013年初,先是“速生鸡”事件爆发,接着是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随后是H7N9型禽流感在上海、安徽两地被率先发现,再后来是四川雅安大地震的发生……一次次的不幸,给新希望六和带来了沉重打击,为什么还要坚持在如此困难的时候将刘畅推向台前?刘永好给出的答案是:比起公司的创新变革,比起公司可持续的发展,这次的危机是短期的,而长远的发展更重要,禽流感、死猪时间终会过去,而企业的长存和发展才是根本。

  虽然对刘畅有信心,但刘永好也深知变革转型的不易,在交班前,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新老结合的联席董事长班底,学者陈春花担任联席董事长兼CEO。自此,新希望开始了为期3年的“双董事长”制。

  多年前,陈春花就成为了刘永好智囊团中的一名主要成员,十几年来一直跟踪公司的管理、经营。之所以选择陈春花,刘永好曾直言,一是因其深谙管理之道;二是多年来顾问的身份让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文化都非常了解。

  刘永好在充分考虑了刘畅与陈春花的经验与能力之后,对二者的角色做出了清晰定位。刘畅更多关注董事会运作,关注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和国际化战略;陈春花则主要关注经营策略调整、组织、文化和新的转型业务。

  此后,新希望六和在产业属性、业务领域、组织模式、时间效率以及盈利增长五个维度同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转型。而这样的改变,与陈春花“在转型的同时公司盈利还要保持增长”的理念密不可分,她选择了战略转型与组织转型双驱动的转型方式。在新希望六和任职的三年,陈春花在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了5次组织结构大调整,第一次从青岛中心拆分、产品瘦身开始;第二次经历产销分离;第三次三大中心拆分、新区设立与划小经营单元;第四次专业能力公司化及创新平台设立;第五次公司内部聚落一体化,以及基地平台建设。

  对于一个拥有几万人、分布全球20个国家、接近600个分子公司、服务超过10万养殖户、产品规模覆盖2亿人的公司而言,这样的转型相当不易,改变带来的波动与阵痛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与焦虑。据陈春花回忆,曾有人流着眼泪对她说:“陈老师,你是错的。”也有人用调侃的方式说:“我太愚笨,理解不了你在做什么。”甚至有时团队高层也会保持沉默。

  怎么办?教师出身的陈春花选择了沟通。她先后写了九封内部交流信,还采取读书会、培训、会议、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行动,让公司上下能够就公司转型、战略以及行业与市场趋势达成共识。

  陈春花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上任半年,新希望主业连续三季度亏损的情况得以扭转,2014年财报更是令人喜出望外,利润和股价双双达到历史高点,业内竞争对手评价她称,“陈春花把新希望六和重新变成了一家增长强劲的公司。”刘畅更是直言,关键时刻,陈春花像定海神针,大家特别相信她,并将之称为新希望六和的幸运。

  时间转瞬即逝,任期届满,陈春花如约离开。2016年5月27日,新希望发布公告称,公司完成了新一届董事会换届,换届后此前担任新希望联席董事长兼CEO的陈春花离任。

  虽然刘畅曾多次诚意挽留,但陈春花还是选择了离开,她的理由是,“人要自己长大,如果我一直在,可能是很好,但刘畅的成长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贴近用户--新希望的“新希望”

  在刘畅接班后的四年里,新希望六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早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家“卖饲料”的“土”公司,而是出人意料的“洋气”。

  “洋气”的新希望六和,不仅在食品、乳业快消和地产等实业领域遍布足迹,而且已将业务触角伸入到金融和投资。即便是农业领域,也早已在传统的饲料业务基础之上,开始向产业链的两端--养殖端和消费端渗透--这是2013年确立的战略目标。

  在其投资近10亿元打造的现代养殖集群的猪舍里,通风、温度、湿度都是电子系统精细控制的,与外界的空气完全隔离防疫。甚至,在养猪平台上,新希望六和还在研发“滴滴叫服务”的信息化软件--以“滴滴叫车”的模式来获取现代养殖服务和专家资源,当养殖户在APP上发起专业咨询的时候,包括新希望自己的技术人员、外部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可以及时响应,远程进行养殖、防疫指导和教学,真正实现了刘畅理想中的“时尚养猪”模式。

  提及刘畅,最让刘永好欣慰的是,她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在最初接触这一行的时候,刘畅并不是很喜欢,觉得养猪养鸡好脏好臭。但是现在,当新员工抱怨饲料厂气味难闻时,她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反问,“臭吗?这是鱼粉的味道。”

  尤其是当新希望的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和消费领域后,作为“资深吃货”的刘畅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过去的一年,新希望六和先是以1.73亿元注资了“久久丫”,之后以近3亿元全资收购了嘉和一品的中央厨房资产。

  2016年11月底,刘畅以“大厨”的形象现身网易直播间,亲手做了“口水鸡”、“回锅肉”两道川菜,所用肉类食材均出自新希望,而“助手”则正是新希望美食研发中心的前五星级酒店大厨。关于食品端,刘畅透露称,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终端布局。“现在的食品端转型刚刚开始,主要在于消费市场研究和产品研发,远未到冲量冲利的时候。”

  刘永好曾说,他和女儿最大的不同是,“她有一个有钱的老爸,而我没有。”刘畅也对媒体说,她与父亲最大不同是,“因为我有一个富爸爸,所以我可以体验更多的消费,我是最好的用户。”这种贴近用户的思维体现在新希望六和,就是逐渐向消费端延伸的产业链。

  不过,外界还是更喜欢以数据看成败。新希望六和2016年年度财报发布后,围绕着营收下滑的事实,舆论出现了质疑刘畅的声音。对此,刘畅有着自己的见解,“业绩反映出效果正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公司变得更瘦、更有肌肉。”

  然而,如何让公司长出“新肌肉”,刘畅依然压力不小。

  据其年报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希望还投资设立了35家公司,但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文/《小康》记者 刘彦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