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航母试验一“弃”多得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美的,传承,方洪波
  • 发布时间:2017-08-09 11:00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组织与文化,如果放弃了家族传承,组织与文化将如何保障?美的集团用一场酝酿十年的“试验”,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有一种成功,或许能够为将来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

  在《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上,进入“知天命”年龄的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被评价为“最成功的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之一”,并且“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五年前,美的集团宣布,70岁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退位”,由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接棒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而与方洪波同岁的何老板独子何剑锋只进入新一届美的集团十人董事会。

  俗话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何享健却将自己亲手打造的千亿级航母企业交给了“外人”。然而,这一让众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却并未在公司内部激起轩然大波。

  父与子的“选择题”

  美的要不要做家族企业?关于这道“选择题”,广泛流传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何氏父子对此保持着高度一致和默契,均选择放弃家族模式。在何享健60岁时,就曾表示过,“我的理想是通过美的的机制、制度、文化,谁有能力谁上,不一定做家族企业。这是我的方向、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我的努力。”

  这一想法或与20年前美的险些被科龙并购不无关系。当时,美的主营业务的业绩骤减,行业地位由第三名直线下降到第七位。这件事情让何享健意识到,再不注入新鲜血液,美的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退了曾经并肩打江山的元老,逐步推行事业部制,并果敢培植方洪波等新生力量。仅一年后,美的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尝到甜头的何享健由此决定不让家庭成员参与公司经营。而另一方面,多在香港发展的何剑锋也志不在此,相比于其父所从事的制造业,他更钟情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产业。1994年,何剑锋着手开始创业,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其所创办的盈峰集团年收入就已超过13亿元。如今,何剑锋同时任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职务。

  对于美的要不要走家族传承之路的另外一种说法是父亲根本拗不过儿子。有知情人士透露,何享健希望儿子可以接手美的,因此美的电器先后购买了盈峰旗下的东泽电器、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其中东泽电器原是美的代理商,现代电器、金科电器则为美的做电风扇、电饭煲的代工。而何剑锋清理同美的之间的业务,则与何享健的“逼迫”不无关系。

  千亿级航母企业的试验与判断

  在何享健放言“谁有能力谁上”的2002年,方洪波的能力已日渐显露。他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过集团内刊编辑、公关科科长、广告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对美的有着全方位的了解。1998年,时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的方洪波带领团队,实现了空调销量200%增长的佳绩,帮助集团走出危机困境。2003年起,方洪波就任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一年之后,在方洪波的主导下,美的开始对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实施一系列并购,美的冰箱、洗衣机的产业布局完成。此外,方洪波还先后推动美的与日本东芝、美国开利的合资合作,使美的制冷家电业务日益国际化。

  伴随着美的的大发展,方洪波走进了何享健的视线。

  一直关注美的发展历程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表示,何享健也是从那时起才更加关注集团的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设计、授权与激励体系建设、职业经理人团队打造、事业部制有序推进等,为交接班铺垫。

  另外一个传播甚广的说法是,美的集团早已就“去家族化试验”酝酿了十年之久。

  美的要不要做家族企业?此时已并非摆在父与子之间的一道“选择题”。

  集团已走到“新老交替”的时间节点,而一场“大病”却还未初愈。当时,家电行业内外交困,国内的刺激政策到期,国外欧债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二次衰退。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美的破釜裁员,集团旗下制冷、日电、暖通和机电这四大销售体系无一“幸免”。

  就在裁员前的一年,美的年营收规模突破了1100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家电企业--“5年再造一个美的”竟成为了美的自己给自己挖下的一个“坑”--如何维系业绩高增长而带来的经营压力,是何享健的“接棒者”上任后要解决的首要难题。而谁将成为自己的“接棒者”,则是何享健及其亲手打造的千亿级航母企业所必须做出的一道“判断题”。

  放弃与“多得”

  如今看来,最终放弃了家族模式的美的集团可谓“一举多得”。它不仅完成了集团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新老交替”,又促使新一届集团董事会更富有活力和多元化,同时推动了集团的整体上市。

  集团整体上市对于美的的意义,不仅是旗下业务的价值会被放大,何氏家族的利益会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何氏家族参与公司决策将形成良好机制。

  完成“新老交替”后的美的集团,在以方洪波为首的管理层领导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这不仅完成了其创始人何享健的宿愿,更标志着美的正在走向更规范的治理模式道路。方洪波坦言,“美的这么大规模,最怕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市场变化,你必须作出决策和选择。”

  上市后的美的并未盲目扩张,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并购方针,并正在通过此举将美的变成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公司。美的多元化的股份结构显示,超过20%的股份为国际机构投资者所持有。

  在方洪波看来,美的现在的并购策略思路清晰而简单,即一定不会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并购,而是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并购,譬如对先进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的并购。通过这些并购,把先进的核心技术带到国内,同时将过剩的生产线转移到当地,以此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该战略有助于我们推动收入结构的改善,也对推动全球化经营这一目标提供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方洪波执掌的美的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位居第481位,并以22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跻身全球最大的家电公司之列,这也是历史上第一家进入该榜单的中国白色家电公司。

  在方洪波执掌的美的集团蒸蒸日上的时候,同样既有能力又不乏担当精神的何剑锋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在5年前集团的“新老交替”中,他用能力与担当的资本,为自己在美的集团的董事会中博得了一席之地,任期将至明年的9月18日。

  文/《小康》记者 袁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