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见情怀

  文化节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蕴藏着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近两年来,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系列文化类节目犹如一匹黑马杀入大众视野。作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在全国掀起一场品味古典诗词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外出访数十次,其讲话内容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多次引用古诗词。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中国浩浩汤汤几千年的诗学和文脉传统。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继承和发扬诗词文化,也就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作为一档大型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没有花哨的噱头,没有复杂的游戏规则,没有眼花缭乱的后期制作,更没有刺激夺目的娱乐色彩。

  《中国诗词大会》牢牢抓住国人骨子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诗意情怀,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诗词的意境之美,也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鲜活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血液如何与现代脉搏交融。

  除《中国诗词大会》外,《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走心的文化综艺节目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全民参与的节目收视更显火爆。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认为,文化节目的走红,暗合了社会中本就蕴藏着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

  中国电视艺术是构建中国文艺绚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日益旺盛,《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生机盎然,标志着公众文化需求的转型,也力证了电视工作者正以实践回应着这样的需求。

  文/易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