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为什么“不好吃”了

  大多数人吃的西红柿,风味确实不如小时候的好

  在植物学上,西红柿是一种果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是很有号召力的一种蔬菜。经常有人说,今天的西红柿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味道。部分原因在于,小时候食物不多,偶尔吃一次自然就是美味了。

  不过,今天大多数人吃的西红柿,风味确实不如小时候的好。

  虽然说“好吃”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但大致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西红柿是否好吃,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甜度、酸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

  成熟西红柿的甜度与酸度跟品种关系很大,产量对口感也会有明显影响。一株苗上所结的西红柿越多,每个西红柿所能得到的糖就越少。如果这些西红柿都能够长大,那么它们的甜度就会较低。

  甜度虽然对口味有影响,但对农民来说,产量的高低才是决定其收入的关键。因此,育种时会把产量作为优先考虑的指标。今天的西红柿,很轻易就能做到“硕果累累”,而代价是糖含量的下降。

  除了糖和酸的平衡,硬度也是西红柿很重要的指标。不管是生吃还是炒着吃,软烂的西红柿都已经“熟过了”,很难受到欢迎。西红柿的最佳状态应该是:颜色已经发育完全,而质地依然坚挺。

  所谓“颜色发育完全”,是指达到了西红柿完全成熟时的颜色,比如多数西红柿是红色,也有一些是橙色、黄色或者其他颜色。

  实际上,当西红柿达到20%完全成熟颜色时,糖和酸已经达到很好的平衡。如果让它们继续成熟,其风味会继续改善。一般而言,达到最终颜色的80%时,西红柿有最好的风味。

  这是因为除了糖和酸,西红柿中的挥发性物质对于风味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至少几十种风味物质。然而可惜的是,那些含量比较高的,并不见得是决定风味的物质。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哈里·科里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发现,不同的西红柿中,那些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其最大的差别可能超过3000倍。在测试中,研究者发现,一些含量更少的物质,如香叶醛,对于西红柿的风味有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同样糖和酸含量的西红柿,香叶醛含量高的,会“更甜”“更好吃”一些。

  现代生产生活中,从采摘到货架、到餐桌,能够坚持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产销。西红柿的颜色达到20%成熟之后,即便是采摘下来,也还是会继续成熟。不过,采摘之后糖的合成线路就被切断了,此后的成熟过程主要是颜色与硬度的变化,以及风味物质的合成。一方面,既有的风味物质挥发散失;另一方面,在成熟的过程中又会继续合成。

  许多人说“西红柿不能放冰箱”。即放进冰箱之后,酶的活性被抑制,风味物质就不能合成了,等到此前合成的风味物质散失之后,西红柿就会变得淡而无味。也就是说,并不是“不能放”,而是“不适合放”。但如果西红柿已经很成熟,将要开始变软,那么放进冰箱可以更好地保持口感,也就“有必要”放冰箱了。

  西红柿因为有一层致密的表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细菌的侵袭。但如果是切开的西红柿,那么不放冰箱就容易被细菌污染,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就应该用保鲜膜封起来放进冰箱。

  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已经无法掌握什么时候采摘、如何储存和运输西红柿了。那么在超市或者菜市场里,应该如何挑选西红柿呢?

  记住三点:

  首先看颜色。挑选外表鲜亮,颜色发育充分的。比如红色的西红柿,就应该是鲜亮的红色;黄色的西红柿,是鲜亮的黄色。

  其次看弹性。轻轻压一下,恢复不留压痕的,就是不错的西红柿。

  此外,有光滑的表面。好的西红柿,没有挤压擦伤的痕迹,表面紧凑,用手指轻轻滑动,不会出现皱纹。

  这样的西红柿买回家,可以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纸袋中保存。只要没有变软,就会有比较好的风味和口感。

  云无心:美国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