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骨感,但未来美好

  • 来源:商业评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22 13:34

改变现有团队的工作习惯

杨海英:推出蝶衣 BOX 之后,大家可能会问,用户能接受这种方式吗?我们的感受是用户太能接受了——新鲜的体验方式,用户没有额外付出,还享受到搭配服务。虽然目前数据不多,但转化率明显提升了三分之一。

焦立芸:我们感受的压力来自内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现在我们把蝶衣 BOX 作为一个培训项目来实施,先是集中培训,然后逐个门店导入,需要 1 ~ 2 个月的时间才能建立起内部员工的工作习惯。改变总是困难的,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难免会造成一些人员的流动。但是几个样板已经建立起来了,可以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相信再有 3个月的时间会进入比较稳定的状态。

区域管理模式的探索

杨海英:现在外地的用户想要蝶衣 BOX 的呼声很高,公司内部有一部分人就主张可以把蝶衣BOX 直接发到用户家里。另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一旦把蝶衣 BOX 发到用户家里,回收箱子的时间就变得不可控,可能半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回来,这么长的时间库存是被冻结的,产品处于不可销售状态,本来女装的销售周期就非常短,一不小心产品就过季了。

焦立芸:这样的争论相持不下,我们的想法是先做小范围尝试 ,让结果告诉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关于区域拓展,我们也已经开始了尝试,山东、天津、河北都已经有一些合伙人在拓展本地的共享试衣间,总部负责为用户配置蝶衣 BOX 里的产品和搭配方案,统一发货给区域合伙人,由区域合伙人负责为各自区域内的共享试衣间装箱、配送,进展还算比较快。

伸向供应链前端

杨海英:我们有一个想法,一旦终端数量上来了,我们想从 B 轮融资开始参与到工厂端去,可能会参股或者包一条生产线。我们并不想自己做工厂,那是另一个专业,我们想找管理比较好、工艺比较好的工厂来参股,我要话语权。因为我有市场,所以工厂也会很高兴。

焦立芸:我们绝不自己做,还是以工厂为主,因为生产是它的专业,只要把我们的订单优先级排到最高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系统里已经开发好了工厂模块,当我们体量做到够大的时候,用户数据更多了,画像也更加清晰,在技术、算法层面肯定越来越精准,我们在款式分类上也能做得越来越精细。然后我们会根据用户需求直接向设计师派发设计需求,比如红色毛呢大衣,要插肩还是中袖,都描述到很精确的程度。设计师就能在很明确的框架要求下去设计服装,供我们挑选。

目前,我们还是一个社会化大匹配的过程,先把用户数据装进来,然后根据现有设计师出的款型挑选适合用户的服装,这就要求我们选很多设计师,工作量很大。如果达到刚才说的那种状态,就不一样了。我们把设计要求提得更细,直接找能满足要求的设计师去做就行。

我们的工厂模块能让供应商看到库存,比如说:他设计的哪一款产品现在流转到哪儿,沉淀在门店里还是卖给消费者了;如果卖给消费者,是卖给谁了,她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这个环节我们跟供应商沟通,他们都很开心,因为这能给他们很多信息。我们希望给供应商的信息是最彻底的,这样的话对于上游来说我们的吸引力会更大,议价能力也会更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