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孔子(一)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3:48

我于孔子,自认为是他的一个远年弟子。 虽然没正式向这位曲阜老头儿拜过师,窃以为私淑可也,想必先生不会嗔怪。

老头儿出身贫寒,我也出身贫寒。 老头儿年少时酷爱读书,我也是。 更有趣的是,老头儿曾是野孔会计冶,而我一直做会计到现在。

青山苍苍,青史水长。 一部叶论语曳,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高声吟诵这部民族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叶圣经曳。

吾少也贱

先生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院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冶意思是我出身卑微低下,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这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出生在河北武强,家庭成分是贫农。 很小的时候就背着篓子拾柴火,到村边土井担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庄户人家买不起煤,孩子们夏天割草,春秋捡拾柴火。装满青草或者枯叶的篓子,盛满了一个少年的思绪。

生活一样很野原始冶。 先生读书野韦编三绝冶、把连接竹简的绳子都野看冶断了, 我在煤油灯下看叶林海雪原曳之类和许多没有封面的老书,头发经常被燎着。 现在想来,我与先生隔的不是漫长的历史,只是两地的故乡。

关于先生的身世,司马迁的叶史记曳中说,孔子是他 66 岁的父亲叔梁纥和 20 岁的母亲颜徵在野野合冶之后而生。先生出生时头顶长得像野山丘冶,俗话叫野奔儿头冶。太史公在叶史记窑孔子世家曳记载,野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 冶都说脑门儿大的人聪明,于斯可证。

青年时的先生,长得高大而透出少有的文气。 还是那位亲赴曲阜寻访孔子事迹的太史公司马迁,如此描绘先生院野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耶长人爷而异之。 冶周尺小于现在的市尺,按周尺一尺折合现代公制十九点九厘米计算,则先生身高为一米九一。 换到现在,先生怕是成了儒家的姚明。 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先生成了会计的祖师爷。

母亲健在的时候,少年孔子就干过很多贵族子弟不屑干的杂活,比如扫地、打柴、推车、洗衣、挑担等。 但是他真正走上社会,却要在母亲去世之后了。 家道中落,又没有资格承袭官爵,却从另一方面帮助了他,让他在艰困之中学会了生活与做事的本领,锤炼了他应对困境的意志。 同时,也让他有机会看到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真实状况,为他日后思考人生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先生 15 岁起便志于学,一生颠沛流离。 政治幻想破灭之后,神情黯然地回到故乡。 此时,他已经变成了 68 岁的老人。 来日无多,不如开门办学吧。 泗水、洙水是两条古河,淙淙流水环城而过,先生创办的私塾就坐落在曲阜的松柏树影和泗洙水流之间。

教学是开放式的。 廊前杏花开,老师弹琴,学生诵书,外人还可驻足旁听,听着不顺耳了,揶揄几句也没关系。 倘若讲得有一番道理,还能拽着圣人的尾巴,被收录到叶论语曳之类的典籍中呢。

叶史记窑孔子世家曳 说院野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有七十又二人。 冶野六艺冶是什么呢钥 野礼冶,指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曰野乐冶, 指音乐、 诗歌、舞蹈曰野射冶,指射箭曰野御冶,指驾车曰野书冶,指文字读写曰野数冶,则是算法。 看来,孔子的教学概括起来就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谓 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冶先生奔走于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年代,试图复苏周礼以整饬社会。 他像古希腊神话中徒劳而疲惫的西绪福斯,又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那位持长矛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他的渡船上没有乘客。

先生是没落贵族的代言人、平民百姓的接访者。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凡人与圣人之间奔突,窘迫而痛苦。 他有野内圣外王冶的境界,又有德政于民、仁政于民的襟怀,统治者责怪他偏袒百姓,百姓奚落他是丧家之犬,两边都不让他的船靠岸。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钥 先生依然是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耸立在中国历史如铁的长风中。假如有时光穿梭机,我会问先生院出身贫苦,您是怎样实践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钥 先生会淡淡一笑院野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冶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先生。 他是一钩新月, 孤独地发着清辉。

他活着的时候可能都没影响到当时的鲁国,却在死后影响了中华民族 2 500 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