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内蒙“解法”——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扶贫开发成效交叉考核见闻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04 16:45
2017 年 1 月 9 日至 19 日,我随扶贫成效省际交叉考核甘肃组赴内蒙古自治区 , 对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了实地考核。通过入户走访及与考核组同志共同分析探讨,我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脱贫攻坚工作难题的一系列正确解法。
解法一:“菜单式”扶贫模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贫困家庭也各有各的难处。为了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了一份档案,每户的内容不重样,这便是内蒙古实施的“菜单式”扶贫模式。
“菜单式”扶贫模式是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创造性地实施政府制定菜单、贫困户点菜、帮扶部门提供配菜、政府买单的“菜单式”扶贫方式,制定出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政策兜底、技能培训 4 大类共58 项菜单。通过“发放讲解产业目录+贫困户点菜+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村、镇、市审核把关”四个环节,由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帮助贫困户出主意、选政策、定项目。
阿拉腾森布尔就是“菜单式”扶贫模式的受益者。阿拉腾森布尔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希里嘎查的贫困户。“之前我想盖个羊棚、打眼机井,可是缺资金。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村里的扶贫干部到我家给我救了急。”阿拉腾森布尔激动地说,扶贫干部来到他家让他自己选择想要发展的产业,并鼓励他只管去做,等羊棚和机井修好后,政府再给他补贴。“现在我们是想啥来啥。”阿拉腾森布尔说。
扶贫工作从政府“配菜”到贫困群众“点菜”的转变,体现了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精准度。由给你到你点,“菜单式”扶贫扶对了贫困户的胃口,极大地调动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解法二:“企业嫁接”扶贫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农民受益”的扶贫新思路,积极鼓励县内企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采用企业嫁接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企业与养殖户嫁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即技术嫁接,企业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资金嫁接,企业为养殖户反担保,扩大了饲养规模,增加养殖效益 ;市场嫁接,企业按照保护价回收,养殖户收入更有保障。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敖汉旗,东阿阿胶集团便采取“公司 + 基地 + 养殖户”的模式,将企业与贫困户进行嫁接,打造出毛驴特色畜牧业,将其作为贫困户增收的增长点,助力脱贫攻坚。
东阿阿胶集团建设了标准化毛驴养殖示范基地,免费为贫困户的驴提供改良配种,每头母驴配种费可节约 300 元。将集团捐赠的 500 万元和旗老促会专项资金 500 万元打捆使用,作为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其中 500 万元用于贷款担保金、500 万元用于贴息和专业村扶持资金,邮储银行按 110 的比例放大,向养殖户提供贷款,贷款周期为 3 年,规模为 3 至 5 万元,旗财政进行全额贴息。这些贷款可扶持贫困户近3000 户,每户可年出栏 4 到 5 头毛驴。同时,东阿阿胶集团在其养殖基地专门提供 10 栋圈舍用于贫困户养驴,每栋圈舍可养殖 200 头驴。贫困户可将购买的毛驴直接送到养殖小区进行养殖,小区提供全程服务并对贫困户的毛驴按照保护价进行回收。通过技术、资金、市场三重嫁接,每个养殖户年收入都达到 2 万元以上。
解法三:“扶贫爱心基金”扶贫模式
“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一直以来,因病致贫、返贫都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大难题。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敖汉旗设立大病扶贫爱心基金,构筑起了健康扶贫体系。
敖汉旗通过建立“大病基金”,对贫困户实行兜底。
对总自付金额超过 1 万元的基金使用对象予以救助,年度封顶线为 30 万元,与其它各种合理救助整体封顶线为 60 万元 ;对基金使用对象发生的政策内自付费用 5000 元以上部分进行救助,其中旗内按 100%救助、旗外按 80%救助。在此基础上引入“互联网 +”,搭建“互联网 + 精准大病扶贫 + 医保”基金募集平台。该平台将“互联网 +”与“智慧公益”有效对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贫困群众受助的“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平台具有“政策解读、基金募集、申请救助、基金管理”等功能。通过平台积极引导和招募国内外爱心企业、慈善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募集资金,也为受助对象救助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平台。同时,旗财政每年预算 500 万元,注入到大病扶贫爱心基金中,并通过与国内 13 支社会基金对接,引入资金 200 万元。
赵春燕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村民,今年 47 岁,一直以来和丈夫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5 年底,她被查出患上了恶性肿瘤,高额的医疗费一下让整个家变得拮据起来。“要不是有政府和‘爱心基金’的帮助,我可能早就放弃治疗了。”赵春燕说。在他们一家为了高额的手术费干着急时,医保局工作人员告诉她,除了享有医保、大病保险等政策,她还可使用大病扶贫爱心基金报销医疗费。赵春艳告诉我,她的手术费共计98775 元,在政策救助后原本需要自费的 35472 元,通过大病扶贫爱心基金又报销了 11451 元。“是政府的好政策和‘爱心基金’救了我的命。”赵春燕激动地说。
目前大病扶贫爱心基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32 名大病患者接受了救助,救助金额 59 万元,救助效果显著。同时,对基金收支及时进行公示,专户管理,定期接受审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解法四:“三培一带”党建促扶贫模式
内蒙古宁城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带动、引领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创新“三培一带”党建扶贫模式,着重在党员、能人、干部上下功夫,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一是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能人。由组织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指导基层党组织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党员个人实际,推行“点菜式”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强党员发展能力。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的标准,全县 302 个村、20 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和党员创业服务中心,配备了电教设备和授课教师,购买了党报党刊和专业技术刊物,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同时制定出学习计划和活动方案。围绕方针政策、群众需求和时令需要,采取集中培训和巡回培训的方式,分批次、分内容对全县党员进行政策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保证每名党员掌握 1-2 门实用技术。并通过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让镇村干部和党员互相介绍经验和心得体会,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注重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宁城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528”党员发展规划,即从 2015 年到2019 年,利用 5 年时间,着力在产业带头人和 35 岁以下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新发展农民党员中以上两类人员占比均达到新党员的 80% 以上。
三是注重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宁城县明确要求各村按党员村主任 14 比例储备后备干部,把党员能人纳入村级干部管理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党员能人,通过“先聘后任”的方式,设置合适岗位,给予合理待遇。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让他们参与村务管理,使其熟悉情况,并接受群众的检验。由镇乡街党(工)委把符合条件的党员能人抽调到镇乡街机关、站所挂职锻炼,进行调训,继续加强培养,提高其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条件成熟后,及时把他们选拔进村“两委”班子。
通过一系列措施,宁城县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使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