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业与高价值专利

  “低端产业”,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概念”,只是伴着本月的相关热点事件而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这里我不想带着感想色彩来谈论所谓的“高端”与“低端”是否具有歧视性的问题,而只是要说明现有各种所谓低、高端产业的划分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同时不建议采取命令与强制手段对某一些合法的产业予以限制、甚至打压的方式来实现产业升级。因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且很容易埋下诸多隐患,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升级,只能在充分尊重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下,运用法治手段与引导政策来实现。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什么是“低端产业”?大致有技术密集度高低、劳动密集度高低、利润律高低及产业链位置高低等几种划分标准,但这几种都是动态或主观标准,都不科学、不合理。比如,家电行业中技术含量低、加工工艺简单的“小家电”的平均利润率一般都高于技术含量相对高、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的“白电”,“小家电”与“白电”,哪个产业高端?再比如,几十万工人的加工型企业富士康与更注重研发与品牌的宏达电子,谁的持久经营能力强?谁更赚钱?谁更高端?上述几个标准,都给不出确定的答案。

  与划分“低端产业”并予以限制的做法相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知识产权领域,不同的是,不是限制“低”而是鼓励“高”。近一两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所谓“高价值专利”给予诸多的奖励、补贴与优惠措施,在局部领域已经造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这里表达的是,不是不能对创新成果予以奖励和补贴,而是有关“高价值”判定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常识告诉我们,某一项专利技术在不同阶段对某个产品的价值完全不同;某一项专利在某一阶段对于不同企业的价值也完全不同;即便是当下非常高精尖且已有巨大市场价值的专利技术,也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被新技术取代,而变得一文不值。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多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出发,多利用法治手段,努力构建公平、合理、健康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而其中专利工作的重点应该首先集中在“专利质量提升”上。毕竟只有高质量的、稳定性强的专利技术才有可能产生较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