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19 15:22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文字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使小学生体会真、善、美,从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小学生;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7)8-0009-01

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语文课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文能力,而且是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特殊课。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异化,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健康的人格底色呢?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鲜明的人格教育因素,如语文课《詹天佑》这一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强的意志、严谨求精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及人格魅力。从《生命、生命》一课学习中,学生会走近台湾作家杏林子,了解这位不平凡的作家,她12 岁时患娄风湿关节炎,瘫痪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她以超乎想象的毅力,顽强与病魔作斗争,坚持写作,成为台湾一名著名作家,以她的作品启迪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她所创办的残疾基金会,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残病朋友,找回生命的自信。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会深切感受到杏林子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悟,杏林子顽强坚韧、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并激励学生要珍惜生命,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给予是快乐的》一课让学生体会到“能给别人做事让别人快乐自己也是快乐的”这样的人格境界。从《游子吟》一课,使小学生在作者朴实的言语中体会慈母的含义,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浓浓深情,从而使小学生进一步思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父母对孩子付出的爱,当读到“密密缝”时,仿佛整个身体也温暖了起来。使小学生学会了感恩,就不会再将父母、老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就不会再漠视他人的劳动成果。

从《钓鱼的启示》中,尽管作者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作者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 34 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 34 年后作者的成功。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我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人。我又联系实际,教育他们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应该感谢父母、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自己如此优秀!让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从《画杨桃》一文,“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在这篇课文中就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通过这件事,孩子们懂得了诚恳,懂得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尊重。《画杨桃》中老师与几位学生的对话,我让学生反复的研读,让他们在对话中了解到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那么,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及处理,也会有所不同。让学生从对比中感染到人格的魅力,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拓展空间,挖掘生活中蕴含的语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的活动空间广,活动方式多,活动内容丰富,最能引起学生的实践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学生用已形成的思想体系指导自己的外显行为,达到内与外的高度统一。

教师要求学生参与课堂实践,不是运用填鸭式或强压式,而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失时机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朗大方。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敢说,想说,乐说,会说。引导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大胆探索,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开放性空间。让学生真正具备学习的本领,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毅力。教师寓教于乐,不断向课堂注入“活水”,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学生的人格也就得到了日趋的丰盈和完善。

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外,又将学生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攫取知识,提高素养,如开展“小小啄木鸟”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问前往街道、商店、市场、企事业单位对宣传标语、单位名称、店铺招牌、商品标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纠错,及时向有关单位、个人联系,督促其改正,既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又促进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还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向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并向生活区散发自编的环保宣传单、张贴环保标语,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引导学生向各行各业的人进行“小采访”,了解各种岗位的职责,工作的方法,以及学习先进人物的敬业精神,采访后试写采访报告、或人物传记,大大提高了作文能力。还引导学生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走近科学”“人物访谈”“今日说法”等。让学生在轻松地看电视中学知识,每周设置一节“学习交流课”,让学生交流一周的收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引导学生摘抄对联,品赏对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还引导开展调查本地风俗民情、调查研究本地空气状况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的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会影响到小学生未来人格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作为小学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赵丽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