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片的趣味演变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庭照片,演变,摄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1-10 13:55
早在摄影术诞生之前,人们就有用绘画记录家人生活场景的习惯,摄影的诞生无疑为这个习惯带来很大的便利。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变革、发展,家庭照也演变出许多形式,让我们跟着老照片一起回顾一下家庭影像的趣味演变吧。
01/流行的家庭立体照片
最早的立体相机是1850年由英国人布鲁塞特发明的,1851年火棉胶湿版摄影法诞生后,因其更加简易的操作性,使得19世纪家庭立体照片开始出现并兴起。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和伦敦,几乎每家的客厅都会有立体镜,主人会邀请客人欣赏自己家的立体照片,或把立体照片当礼物送给客人。人们拥有立体照片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02/为黑白照手工上色
摄影术最初传入中国,与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同步,由于中国民间传统认为黑白两色是不吉利的,于是许多照相馆也顺应民情为照片手工上色。而早期的彩色摄影技术发展不完善,加上成本极其昂贵,所以手工上色就成为最好的获取彩色照片的方法。照片着色方法可分三种:油彩、水色和铅笔。其中油彩和水色最为普遍。
03/借鉴群体肖像画,古人也玩cosplay
中国最初的摄影术实践者都是外国传教士或是摄影师,后来随着照相原理的普及,中国本地开设的照相馆才越来越多。最初的照相馆,大部分是画铺的画师转行开设的,如欧美摄影室开办者最初从古典写实绘画中汲取营养一样,这些摄影师们自然开始借鉴群体肖像画中的配景功能,让人物拿着相应的道具进行扮演并拍摄。
04/用照片编辑宗谱
家庭影像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纪念。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典章文献,摄影术传入后,照片也开始应用到编撰中。《吴兴沈氏奉教宗谱》编制于1917年,整个宗谱,除17张为文字外,其余41张选用了不同尺寸的104幅照片,占整册宗谱的70%,开创了中国用照片编辑宗谱的先例。
05/中西结合,家庭照的新玩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的“外来物”逐渐进入中国,各种“洋货”也成为大家追逐的时尚,照相馆也不例外,人们出入照相馆,不仅仅是为了拍照,也是对另一种生活的虚拟体验。于是照相馆中,各种西洋道具、背景以及人们的穿着中西结合已经成为时尚。
06/技术革新,摄影更加普及
20世纪30年代左右,相机技术突飞猛进。1924年,灵巧实用的小型相机徕卡问世,改变了以往摄影师拍照时必须使用大型相机和三脚架的不便。1936年柯达彩色片也正式发售,摄影术的普及,也对照片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想要获得一张照片,大家再也不必专门去照相馆了。
07/个性化的“定制”家庭照
如今,普通的家庭照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顺应需求的“定制”型照相馆相继出现,这些照相馆可以为大家提供专业、有主题性的拍摄服务,比如复古、怀旧主题的白夜照相馆;还有脑洞很大的父母带着孩子自拍的创意家庭合影。器材的轻便、技术的进步,正在丰富大家的生活,也为家庭影像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编辑/李万 部分图文选自/《中国照相馆史》 鸣谢/中国摄影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