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能“传家”的家庭影像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全家福,家庭影像
  • 发布时间:2018-01-10 14:04

  作为历史最悠久,拍摄最普及的一种家庭影像,全家福在丰富家庭精神生活,维系家庭和睦,传承家族传统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全家福匠人谭锡明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那段全家福摄影的“黄金岁月”。感慨当下,谭老却总有些遗憾,“我想提醒一下年轻人,有机会不妨多拍点全家福。”

  “那个时候,每年春节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隆重的事。”

  1967年从广州市第二商业学校学习摄影专业毕业后,我就在广州市五大照相馆之一的琳瑯照相馆工作,拍过的家庭数不胜数。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每年春节前后是最忙的,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一天至少要为60个家庭拍全家福。

  全家福是自知青下乡开始流行起来的。每年春节知青回城探亲,知青的家庭都会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所以那时一到春节,别人都休息,最忙的就是我们照相馆了。拍一张全家福一般只需要十几分钟,可是要排队等很久。

  那个时候,每年春节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隆重的事。现在人们生活内容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手机按一下就能解决的事,很少有人还愿意为拍一张全家福花上太多的时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合家欢”式的家庭合影已逐渐取代了全家福。

  “一张标准的中国式全家福,必须能体现出辈分、长幼之分。”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一分子,但却有不同的身份和辈分,一张标准的中国式全家福,必须能体现出辈分、长幼之分。虽然如今提倡的是家庭成员间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但尊老爱幼,辈分之分的礼数仍然适用。所以像拍摄全家福这样庄重的家庭活动,排位、排座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审美角度考虑,家庭成员通常被分为两排,前坐后站。遵循的主次规矩有三个:前排为主、后排次之;中间为主、两侧次之;左侧为主,右侧次之。具体到一对夫妻来讲,夫在左为主,妻在右为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左、右的定义是以作为被摄者家庭成员的角度确定的,而非摄影师。

  站姿和坐姿往往涉及一些细节问题,非常容易忽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就会影响整个画面的美感。坐姿讲究“正襟危坐”。“危坐”是指坐时腰身端正、姿态自然,坐满椅子且后背轻靠后排。男士手要自然平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下;女士手可以双手叠放,放在其中一条腿的中部。

  坐时双膝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略分开,切忌“二郎腿”。站姿则讲究“站如松”,给人一种挺、直、高的感觉。站姿主要看脚的摆放: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选择丁字脚形的话,站右边的人要右脚在前,站左边的人要左脚在前以配合肩膀的方向。除此之外,站位应轻靠前排脊背,切忌搭肩膀。

  “人员的变化、岁月的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全家福很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历程。”

  全家福照既可以丰富家庭的精神生活,维系家庭和睦,又可以记录家庭的历史与变迁。有人将全家福集成相册珍藏,遇有亲朋探访,将全家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还有人常年出门在外,带一张全家福在身边,随时可以从照片中找到安慰。

  以前很多家庭每年都会拍全家福,每一年的全家福都会产生时间差,产生一段历史。人员的变化、岁月的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全家福很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历程。

  对于全家福,老一辈是热衷的,他们或许有过遗憾,或许不想留下遗憾;而年轻的一代,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拍摄全家福的概念变得非常淡薄,我觉得很遗憾。我想提醒一下年轻人,有机会不妨多拍点全家福。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就算有1%的中国家庭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拍一张全家福,这个数目也是庞大的。”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全家福摄影,我的态度是悲观的。最近我探访了美国三藩市真善美照相馆,老板胡先生告诉我,到照相馆拍全家福的家庭越来越少,有一件事情多少可以说明一些原因。他说,最近一家台山华侨家庭的长辈很想拍一张全家福,但孙辈们反对,几经交涉后孙辈们同意了,但提出一个匪疑所思的条件:到照相馆后只给三分钟时间拍照。这件事或许只是个案,但也侧面反映出年轻人家庭意识的淡薄。

  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的话,又未必悲观。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就算有1%的中国家庭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拍一张全家福,这个数目也是庞大的。希望“传家”这个项目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让更多的人去拍全家福,体会其中的快乐。这样全家福又可以重回到那个红火的年代。

  谭锡明

  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全家福拍摄20余年,现任广州“传家”家庭影像整理项目顾问。

  编辑/徐晓 文/谭锡明 供图/“传家”项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