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和政府需求之间没有决然的分割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中国电科,熊群力
  • 发布时间:2018-01-30 10:49

  电子信息天然军民融合

  《英才》:中国电科除海康威视之外的七家上市公司加在一起,大概是800多亿的市值,集团之前提过未来资产证券化率要提升,那么未来是否会有更多整合出现?

  熊群力:资本市场确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公开的资本市场。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都应该尽可能地用好这个市场,但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一定要上市。上市的前提,是它对资本市场有明确的需求。

  那么有些企业或者有些业务板块,它的资本需求不是很高,以自身的资本能力,资金能力来讲完全足够,那就未必要上市。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所有的业务都上市,会掌握好一个尺度,一切都围绕着企业发展本身的需求来做。

  五年前,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比现在要小得多,那时他们几家加起来大概也就一两百亿,现在已经增值了好几倍。

  《英才》:中国电科旗下很多研究所都处在改革的过程中,这些改革是以什么原则进行的?

  熊群力:中国电科不会为了改革而改革。中国电科的改革,有三件事要同时进行,第一是国企改革,大家都知道在全国范围内,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我们正在向前推进;第二是军工企业的改革,军民深度融合,这种从业务层面的改革,也必然会影响到组织形态的改革;第三就是事业单位改革。所以,我们要把这三件事同步做好,不是说先做完某一件,再做完某一件,三件事要同时做。

  《英才》:怎么看待资本市场对军民融合概念的期待?

  熊群力:军民融合对中国电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指导思想。首先它是一个国家战略,作为国企,既然是国家战略,那么我们肯定是重要的践行者;第二,中国电科是电子信息领域里重要的军工集团,而电子信息这个领域具备天然的军民融合特征。

  大家看很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非常市场化,但它同时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军队信息能力建设的重要技术。所以我认为,它有天然的军民融合属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电科应该在国企里面做得更好一点,甚至说应该做得最好。

  我特别赞成思想融合的提法,首先应该在发展理念上,把军民融合作为一个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样不管是业务发展方向也好,投资项目的选择也好,还是很多具体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也好,都会有很清晰的体现。

  以前我们所讲的,更多是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前一段时间则特别强调民用技术、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这都是正确的,但又不完整。既然是融合,就应该是双向的,是一体的。

  《英才》:中国电科的技术积累会怎样向民用领域进行延伸?

  熊群力:我们在做的制造业,不像有些企业是别人的技术、别人的产品拿来自己生产,我们的制造业务跟我们科研基本上都是直接相关。我觉得适当的延伸一点,把自己的技术特长发挥出来,这也是中央高层讲的军民融合在我们集团的一个落实,技术向产业转移。但不赞成延伸太远,不能一个企业把整个产业链都囊括进来,能力也不能及。

  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能力

  《英才》:中国电科的智慧城市业务,与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不同?

  熊群力:以前中国电科都是做单独的项目,现在则是给政府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和传统的智慧城市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认为传统的智慧城市是初级阶段,解决的主要是办公过程自动化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个行业或业务线信息打通的问题。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电科是基于大数据的服务,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这包含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基于数据基础发展智慧业务,给政府提供服务。政府以后都是以买服务的方式,而不是投资建项目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能力;第二就是这个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建好以后,有大数据的支撑、有服务的平台以后,政府又可以用这个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

  在乌镇,我提出中国电科做智慧城市很重要一个作用,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支持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前的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更多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给社会提供服务,而未来更多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在信息支撑条件下,数据支撑条件下来提供。

  《英才》:中国电科为什么会有这种从产品化向服务化转变的思路出现?

  熊群力:传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三个要素是人,劳动工具和土地,现在至少可以加上数据资源这个要素,我认为这是新的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而且数据资源和土地还不一样,它的低成本甚至是几乎无成本的再生,同样一个数据,既可以给张三用,也可以给李四用;而同样一个土地,卖给了张三,就不能再卖给李四。而且数据在不断积累以后,数据可以产生新的数据,或者说数据融合的基础上能产生智慧,这个就是现在新型智慧城市的业务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国外的优秀企业就提出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前国内企业不是,我们是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全部是物化的,比如说给客户提供一个产品,给客户提供一个系统。现在客户不是这样了,说我需要某一种能力,你能不能给我?要的是能力,这个能力是基于产品,基于信息体系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英才》:中国电科以ToB(企业)和ToG(政府)业务为主,未来是否会加强在ToC(消费者)类业务方面的投入?

  熊群力:我们还是更倾向于ToB的比较多。你看越是市场化的产品、越面向个体的产品,它越需要更快的反应机制,更快的决策机制。所以由于国企的特殊性,我们更多的还是倾向于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跑政府,跑大企业客户,但今后我们确实要更多关注市场变化,因为市场需求和政府需求之间没有决然的分割。市场上很多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而政府要解决这些问题,他的技术支撑在哪?他的平台支撑在哪?会有一部分是由像我们这样的国企来提供。

  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英才》:如何看待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

  熊群力:创新是国家战略,是十九大报告讲的七大战略之一,中国电科对创新驱动的体会很深,我们此前这些年,之所以能有比较高质量的增长,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科技型企业自我增值的能力很强,技术和产品的附加值相对比较高。

  下一步来讲,十九大以后我们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效果,这些年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下一步中国电科会更多的关注基础学科和前沿科技领域。

  《英才》:怎样让科研投入有更高的效率,产生更大的市场效益?

  熊群力:虽然中国电科有比较大的科研投入,但未来还要加大集中的力度,我们之前的科技投入分散在很多单位、项目里,没有形成“体系化”。

  以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很多时候可以在很小范围里完成,牛顿可以一个人关在房间想出一套创新的理论来,但现代科技更多的是多学科的融合,多种人才的智力的集中创造,而且现在很多甚至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

  这是中国电科需要增强的地方。在科研方面,我们在投入的方式上、在资源的集中度上,我们都要增强。另外,在一些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上,科技创新要更加强化。

  《英才》:中国电科的科研投入对于产业界有哪些积极影响?

  熊群力:我以前经常讲,我们电科更多的还是做技术研发,以自主研发的技术型产品为市场提供服务,为政府提供服务。现在看来,科研型企业和产业层面也不能截然分开。

  这是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说,科研如果不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很难反馈到科研本身,其产生的市场效益很难反馈到科研本身;第二,现阶段新兴的产业模式,越来越适用于科技型企业。比如说,过去简单的单一产品大规模地制造,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未来高科技的个性化产品制造会越来越多,尽管也是规模化,但是这个规模化中有更多的个性化。所以需要现在的生产线也要是智能化的、柔性化的、个性化的。这就是把科研、产业、客户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个例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