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犯错。纵然是睿智且有责任感、掌握最为充分信息的企业领导人,做决策时也难免会出错。而咬着“苹果”、买下“夏普”的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决策出错率高达 50%……
但鸿海集团业绩却蒸蒸日上,怎么一回事?顾及然——郭台铭曾经的幕僚,现任国际总裁菁英书院院长有话说。生意做很大(“苹果”主要供应商),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要亲自接见的郭台铭,是台湾白手起家企业家的代表之一。透过他昔日智囊团成员之一的顾及然,大陆企业家和领导人可以从这位企业霸主身上“偷师”。
顾及然,是鸿海集团战略部门第一任领军人物,在鸿海 9 年,他从无到有把战略部门建立,领导逾百精英为集团未来出谋献策,也见证集团年营业额从 3,000 亿新台币成长至 3.9 兆元的辉煌。(鸿海集团在 2006 年成立战略部门,任务是规划集团未来 5 年动向,例如鸿海收购日本夏普 Sharp 股权、120 亿美元投资巴西……都是战略部门先分析建议,再提呈予郭台铭做决策。)
2013 年顾及然离开鸿海集团,目前是海尔台湾开放创新中心战略总监、国际总裁菁英书院院长,把他在企业管理、行销管理、战略分析与商业模式规划等的实战经验无私分享。
决策错误
“没有人是神,每个人在做决策时都有风险,”据顾及然观察,鸿海集团是为数不多 40年来持续成长的企业,这意味着它的方法有值得参考之处。但认真剖析,可以发现郭台铭的决策出错率高达 50%,但他胜在一个字“快”。
“很多人想太多,等到你想通了想执行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我很佩服郭台铭先生很大胆,很敢做决策,差不多有一半把握就去做做看,他决策快、执行快,修正也快。他就靠快来验证决策的对错。甚至当发现修正也没用,就立刻喊停,不让损失扩大。他曾经讲过,很多企业主都忽略了这一点,因为这时候不是大的打败小的,而是快的打败慢的。”
接班人
接班人不明朗是亚洲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鸿海集团、长江集团、台积电、大众银行……都是如此,外界只喊得出郭台铭、李嘉诚、张忠谋、丹斯里郑鸿标,至于他们的接班人?不是未浮现就是根本没什么印象!
顾及然指出,超过 40 年的中小型企业也有相同困境,不是新生代不愿意接手就是老一辈对新生代不放心,底下老臣子不服,到最后双方都意兴阑珊。
“一代和二代之间为什么没有办法顺利地交棒和接班?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共同语言,”顾及然指出,老一辈奋斗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年轻一代从国外受教育回来也有自己一套逻辑,两套逻辑没有对错之分,而是双方缺少相同的语言,沟通不起来。“这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去建立双方都有的共通语言,大家用这个共通语言来沟通才能把双方的想法带出来,才有机会去整合融合。”
要老少之间有共同语言,最好就是借用双方都认可的成功人士奋斗经验为例。顾及然就经常引用前任雇主郭台铭为例,对于同样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来说,郭台铭的成就很有说服力,而第二代也会认同郭台铭是成功而且不落伍的企业家,两代都能接受与学习,就变成有共同语言,沟通上也比较快。
领导者才是真凶
有没发现领导人喜欢派遣管理层和员工进修?当员工学习回来要施展所长,老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你是在干什么?“老板自已看不懂。所以,防碍企业进步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员工,而是领导者。”顾及然指出,企业文化并不是弄个漂亮咖啡厅、员工休息区或办公室,企业文化包含两件事,第一,领导者是怎样的领导思维?怎样的思考逻辑?第二,领导者如何管理事务。
“这两件事件摆在一起就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这个企业文化里,如果领导者自己的思维不能转变,下面的人怎么有能力转变呢?公司是老板的,如果老板自己都不愿意变,那下面怎么可能去改变什么?第二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改变。员工学了新东西都已在改变,老板不肯学东西,那代表老板不能改变,那就等着被淘汰。”
逢迎拍马文化
大部分的组织都会遇到员工“不敢说真话”、“说好话”、“报喜不报忧”的问题,顾及然指出,领导者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公司文化是由领导者塑造出来,是领导者的领导思维和他制定的管理制度造就了这个公司特有的文化,领导者要想办法避免这种逢迎拍马、报喜不报忧,一直讲好话的事。”以鸿海为例,“很多时候,哎呀老板你好英明喔,老板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厉害?这么棒,对不对?这些在鸿海内部是完全禁止,谁要是敢讲这种话,郭台铭一定重惩,他不要这种文化在企业里滋生。”
鸿海也不办庆功宴。他指出,郭台铭的概念里不存在“庆功宴”这回事,“那是你(员工)本来就该做到的事,我们只会开检讨会,我们不办庆功宴。”
这……岂不令员工士气低落?!“真正值得庆祝的事情是公司赚到钱,每个人可以拿到丰厚的收入,那个时候你就会挺直腰杆,走路有风,是不是?所以郭先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庆功,他说,要庆功回家和家人去庆祝分享,如果不是父母配偶的默默支持,你今天根本不可能在工作上有这么大发挥,这就是鸿海的文化。”(王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