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色的苹果

  转基因苹果正式走上了美国人的餐桌

  不变色的苹果,终于走上了餐桌。

  2017年9月下旬,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苹果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果园里被采摘,洗净、切片、包装好之后,进入了超市销售。它标志着转基因苹果正式走上了美国人的餐桌。

  这种苹果的特性是“不变色”,开发者是奥克拉荷马的一家小公司,他们为这个系列的苹果注册的商标叫做Arctic(北极),目前共有三个品种:Golden(金)、Granny(姥姥)和Fuji(富士)三个品种。2015年“北极金”在美国获得批准,此后这三个品种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批准。2017年,“北极”苹果上市销售。

  对于中国人来说,苹果变不变色似乎并不重要,不管什么苹果,在变色之前都可以吃进肚子里。美国人则不同,他们会把苹果切好了做沙拉,也会用苹果做水果拼盘。在超市里,有许多预先切好的“即食”苹果。如果苹果变了颜色,也就完全失去了吸引力。传统上,人们会用柠檬汁来处理,抑制苹果的变色。但柠檬汁会改变苹果的味道,而且处理起来也不是那么方便。

  不变色的苹果,在北美地区也就有着很大的需求。苹果变色是多酚化合物被氧化的结果。苹果中有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也是通常所说的“水果有利健康”的活性成分之一。

  苹果中还有一些多酚氧化酶,正常情况下跟多酚化合物呆在不同的细胞器中,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当苹果被削皮、切开或者磕了碰了,细胞破裂,它们就有了碰面的机会。多酚氧化酶的功能就是催化多酚氧化,多酚氧化之后会聚合成深色物质,被称为“褐变”。红茶、咖啡、酱油等食品最后变成黑色,也是类似的反应。

  要想苹果不发生褐变,有两条途径:一是不产生多酚化合物,二是不产生多酚氧化酶。多酚化合物是苹果的“健康成分”以及风味的来源,让苹果不产生它无疑是因噎废食。所以,要防止褐变,也就只能在多酚氧化酶上下功夫了。

  “北极”苹果采用了“RNA干扰”来解决问题。

  跟其他的转基因操作不同,这种技术并不在植物的DNA序列中插入或者删除基因。在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时候,首先要对DNA进行转录得到RNA。再由RNA把遗传信息传递到核糖体,然后“照图施工”合成相应的蛋白质。酶也是蛋白质,也要经过这样的流程才能合成出来。如果传递过程中RNA出了错,就会被细胞当做“废物”降解掉。遗传信息到不了核糖体,也就无法合成出相应的酶来了。

  “RNA干扰”是引入一段RNA序列,特异性地与传递目标遗传信息的RNA结合,从而让遗传信息无法传递下去,也就不会合成目标蛋白了。

  这种技术在“不变色土豆”中已经成功应用,但在苹果中的难度要大得多。土豆中只需要干扰一种RNA,就可以把多酚氧化酶的量减少90%,而在苹果中需要干扰四种才行。

  转基因产品是个极敏感的话题。其实技术上成功了的产品非常多,但大量的产品都卡在了监管审批上。许多大公司甚至只是作为技术储备,在观望着其他公司的审批和市场推广。

  这家美国公司闯关成功,在于其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来说明这些新品种:跟市场上的现有产品相比,不会对人体健康有更大的风险;对过敏没有影响;营养价值跟传统的苹果没有差异;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跟许多人喜欢说的“证明绝对安全”不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审核中证明的是“跟传统产品相比,没有更大的风险”——在逻辑上,“绝对安全”是无法被证明的。跟相应的传统苹果品种相比,北极苹果存在两点不同:一是引入的RNA序列,二是为了确认转入RNA成功而合成的一个抗生素抗性蛋白NPTII。这二者的安全性都可以充分地用实验证明:引入的RNA在消化系统中会很快被降解;NPTII蛋白经过充分的检验确认对人体无毒无害,而且在北极苹果中的含量极低。

  这并不足以说服所有人。传统果园尤其是有机水果行业,以“可能被花粉交叉污染”为理由强烈反对。不过民意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者欢迎“不变色的苹果”。

  云无心:美国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