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吗

  文艺复兴时期与今天互联网时代相似,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太多,人脑处理不了,于是产生了帮助人脑处理知识的手段

  “笔记本电脑”是一个相当中国化的说法,这种便携的手提电脑在英语里叫laptop Computer,直接翻译就是放在膝盖上的电脑,而笔记本电脑的英文是notebook Computer,在美国很少有人这么叫。

  笔记本电脑也许是一个隐喻:可以像笔记本那样打开、大小也差不多的电脑。除此之外,笔记本电脑大概与笔记或记笔记没什么关联。有一篇题为《据说90%的学生都不会做笔记》的报道说,美国的一项实验显示:不会做笔记会影响学习效果,在演讲过后,不做笔记的学生只记得10%的内容。

  记笔记当然不一定需要用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觉得,包括我自己,笔记本电脑并不是记笔记的最好方式。相反,传统的纸和笔是更好的记笔记工具。

  记笔记,是因为信息太多,我们的头脑处理不了,才需要借助知识处理和储存的辅导手段。记笔记本身并不是目的,处理和消化知识才是目的。因此,记笔记之前需要知道为什么记笔记。如果你是在写一篇文章,或是在为某个学习项目而积累那方面的知识,那么,这是记笔记目的最明确、效果最佳的时刻。

  但并不是所有笔记都有明确的目的,甚至也没有成规。有的教师建议,阅读书籍时先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评注(自己的理解、看法、联想等),然后在笔记本里整理成更完整、连贯的笔记。也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书页上留下评注即可,不必再誊写到笔记本上。

  1671年,法国作家夏尔·索雷尔建议,如果阅读的书不属于自己,就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如果书是自己的,只要在书页上写下想法就可以了。这样能避免打断连贯的阅读。耶稣会教士弗朗西斯科·萨齐尼则有不同的建议,他认为,阅读中不妨停下来做个笔记,这让阅读慢下来,有助于记住书里的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与今天互联网时代相似,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太多,需要有帮助人脑处理知识的手段。也是在那时,出现了许多工具书:文集、笔记荟萃、百科全书等,都是替学习者收集和组织知识信息,但也不能代替学习者自己的笔记工作。

  著名的文艺复兴人文学者伊拉斯谟劝告每个读者随身携带笔记本,摘抄那些值得铭记在心的精彩段落。他敦促学生在书上写评注,看到“感人肺腑的词语,古雅或新奇的措辞,精彩的文体、格言和范例。还有值得记住的评论”,都要用“适当的符号”加以标记。

  那时笔记本又叫备忘录,是学校里的标配,学生人手一本。到了17世纪,备忘录的使用范围已不限于学校。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评论说,“一本精彩而内容广泛的备忘录摘要”可以为“大脑记忆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会比它更有用”。美利坚大学语言学教授内奥米·巴伦说,整个18世纪,有教养的绅士都有自己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既是“他智力发展的媒介”,又是“他智力发展的编年史”。

  然而,到了19世纪,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备忘录(笔记)的普及性降低了。及至20世纪中叶,人们对记忆的重视程度开始减弱,之后快速发展的科技更是引进一代又一代新型存储介质——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卷、复印机、计算器、电脑磁盘,这些存储手段极大地拓展了“人工记忆”的范围和可用程度,通过笔记来将知识信息装进自己脑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忽视了。

  正因如此,今天也许应重申记笔记和知识记忆的作用,也有必要重新认识历史上曾被学者们重视的笔记技艺(备忘录)。当然,笔记只是帮助记忆,而不能代替记忆。倘若用别人的笔记来代替自己的学习和记忆,笔记的作用就会走向它的反面。笔记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学习者管理个人记忆难以独立处理的大量知识信息,其自身也成为一种工具性技艺,一本经过学习者解读、筛选或评注的笔注,不只能帮助学习者的学习,甚至本身就成为可以与人分享的作品。

  文/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