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蛙奴役的人类

  不知道我们身处一个什么时代,这几年上瘾沉迷的现象层出不穷。前几天在朋友圈云吸猫的朋友,如今有一半都在手机上养了“旅行青蛙”,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发布青蛙发来的明信片。

  为了满足强烈的好奇心,我也不能免俗,养了蛙。下载游戏,装上,给青蛙起个名字。一开始,我根本不牵挂我的青蛙,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想念一只连话都不会说的电子宠物:我明明在现实生活中就养了一只橘猫啊。

  玩了几次,我忽然发现一个吊诡之处:旅行青蛙根本不是真正的养成游戏,它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不想玩,三天不打开它也可以。青蛙在家,只会吃饭、睡觉、看书,出外就是寄明信片、带土特产给你,偶尔有蜗牛来访,喂一喂就好。看到有高端玩家的剧透,也是青蛙有了新朋友,一起到处旅行,一派和谐宁静的景象,就像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所说的“用完即走”。

  听起来健康极了,但事实是什么呢?有着不打开的自由,我却最终没能做到放任不管,每天平均有那么两三次,空闲时看到那个青蛙标识,我还是忍不住打开它,看看我的“蛙儿子”回来没有。

  为什么没有对比和竞争,没有大量的时间投入,人们依然还会对青蛙游戏上瘾?心理学家迈克尔·库克已经在他的著作《为什么我们会上瘾》当中指出,感觉美妙是来自人类身体的奖赏系统。当然,他也引用了那个著名的“老鼠实验”:给老鼠一个连接两个导管的按压器开关,两个导管里分别是普通生理盐水和含有可卡因的生理盐水,老鼠如果喜欢某种成分带来的感觉,它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按压杠杆,以求重复这种美妙的感觉。

  老鼠的行为,完整重现了人类成瘾的过程。青蛙游戏的道理是一样的,表面上看,拔腿就走的自由范儿不会成为拴住你的绳索,可是青蛙说走就走,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成全了我们扮演父母和实现自由的内心投射,并让人不断想去重复这一美好的感觉。

  对任何事情成瘾,是人类的习惯,青蛙的世界清静安宁,我们喜欢它的自由和与世无争,却找不到牵挂的原因,于是一再前往,并非要在其中放置意义和连接,心甘情愿地变成了“蛙爸蛙妈”,把它上升至亲情和人际关系的高度。其实还是游戏的日本制作人讲得清楚:“玩家们才是被放置的一方”,不是你养青蛙,是青蛙养你。

  我们还没沦落到被机器奴役的程度,就要靠一只青蛙替自己实现自由,终究有点太可悲。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会下决心删除这个游戏,坦然对自己说:世界这么大,你该亲自去看看——然后,给你的青蛙寄张电子明信片吧。

  文/毛球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