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阶段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当前情况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业负担过重。面对新形势,我们只有一如既往地遵循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努力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的探讨,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减负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7)10-0017-01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掌握,并在无压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小学语文课堂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方式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

从根本上说,增效减负就是要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减少学生承受的压力和负担。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增效和减负。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让学生的负担变小,使学生在高效率学习的同时获得乐趣。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实现增效减负的前提与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控制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通常以严厉、冷峻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此时的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拥有极大的威慑力,这就从主观上让学生变得拘谨和沉默。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是沉默的,缺乏活力与动力,导致学生只能感受到压力,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乐趣。更进一步说,由于学生受到足够的压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受到束缚。调查显示,多数小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给自己足够的压力,导致学生难以自由的发挥想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增效减负,必须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同时也要解放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首先,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态度,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态度,用更亲和的情绪面对学生,用微笑的想象带给学生新的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保持微笑。如在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微笑着面对学生,并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获得勇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尴尬境地时,教师应用微笑给予学生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其次,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调节教学氛围,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收获欢乐与乐趣。例如,在学习《“黑板”跑了》这一篇课文前,教师可将这一课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并组织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猜测这一课讲述的内容。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没有局限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学生联想到动画片中的情节,认为黑板长出了腿自己跑了。即使学生的猜测与课文内容相距甚远,但在无形当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并且得到其他学生的附和,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营造和谐氛围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足够的兴趣与好奇心,迫切地想要了解“黑板”如何跑了,这就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是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并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并缺乏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真正理解并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三顾茅庐》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即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个人能力获得独特的认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引导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不再将个人的思维与意识强行施加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获得的认知是多方面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思维角度和层次的不同,使得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并对课文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可以看出,没有了教师的束缚,学生对课文中不同人物有了不同的认识,对课文的内容与含义有更全面的理解。这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能力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又如,《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的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真实具体的金字塔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播放诸如金字塔探秘等视频,逐步解开金字塔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字塔的好奇心进一步加强,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带着足够积极的情绪进行主动探究,在获得收获的同时获得乐趣。

三、优化作业设计课后作业是带给学生较大压力和负担的主要元素。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教师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常利用题海战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并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这就导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课后习题,致使学生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同时,大量机械化的练习不但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总结:减负增效是新课程条件下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不仅能够为学生减负,同时也是为教师减负,也是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在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出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鼓励性评价的问题及改进[D]. 王延凤.湖南师范大学 201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