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中的模糊性探究

前言:

作为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大师,卡洛·斯卡帕在维罗纳古堡改造中,适应性地调整功能布置,并利用新旧材料的对比以模糊建筑历史层次的空间化与时间化,对主体空间的新旧元素的“断裂”处理体现了历史层次的透明度与清晰度,这对于以后的旧建筑改造实践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与启发意义[1] 。但当代建筑纷繁复杂的“主义”与“风格”,导致旧建筑改造方式直接表现为建筑语言的纷杂紊乱[2] ,旧建筑的种类繁多,情况千差万别,旧建筑的改造同时也存在着新旧功能、空间形式与审美差异等诸多矛盾需要在设计中合理解决[3] 。此外,建筑师在面对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新”与“旧”的交织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一方面建筑师既要保护原建筑的部分“原真性”,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适用性”,这种矛盾让建筑师难以抉择。

建筑是复杂的系统,复杂性意味着综合性强,意味着确定某个结论要涉及许多参数,难以定量。因此,复杂的系统中出现的现象差不多都是模糊现象,从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可以看到,他的许多提法虽然没有使用“模糊手法”这个字眼,但他所强调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有一些说的正是建筑的模糊性问题[4] 。在旧建筑改造中,新的功能与材料的布置会模糊原建筑的历史价值,原建筑历史价值的模糊性带来的是新的人文价值及需求的驱动,同时给新建筑的功能布置与材料选择的带来了不确定性。本文从旧建筑改造中的建筑功能、材料以及价值的模糊性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解析对旧建筑改造的手法加以概括。

1 功能模糊性

旧建筑内部功能改造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不改变原有承重结构体系,去掉非承重墙对建筑内部重新布置功能;第二种是重新组织功能,应对新的功能布局需要局部或重新对原有结构进行改动。前者摒弃了原有建筑的“内容”,在原有的“框架”内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后者模糊了原有的“框架”,可原有建筑的部分元素在整个体系中仍旧存在。前者给人们的错觉似乎是这个建筑仍旧存在着原来的某个空间,但又失去了什么独特的难以表达的语言;而后者人们在使用新建筑的过程中可能忘却了曾经的建筑功能属性。

例如维也纳的煤气罐改造工程,库帕·西默勃劳等几位设计师创造性地利用 20 世纪末煤气厂留下来的煤气塔,对内部空间进行充分的竖向分割排布产生 615 套公寓和若干配套设施[5] 。从内部看(图 1),使用者无法想象这里以前是存储煤气的煤气罐,建筑外部虽然摆脱了原有立面风格,但体形仍旧保持着煤气塔的形状,设计师就像表演了一场大变活人的魔术,这里模糊的不只是原有建筑的功能与形式,还有人们对原有建筑的认知。

从外部看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建筑馆(图2),红色的砖墙与老式的门窗,似乎与普通的旧厂房没什么区别。从内部进入主体时,会发现斑驳的墙体以及未加修饰的混凝土柱体,建筑的结构仍旧延续原有建筑的结构,在某个角度仰望屋顶可以清晰地看清屋架的结构,偶然间可以遇见一个“冲天炉”(图 3)。设计师在这个空间里没有删去老旧的设施,没有试图改变什么,相反在这个空间里增加了可塑空间。建筑仍然是原来的建筑,结构仍是原来的结构,“墙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成为区分功能的穿插物,“层”的建立与错开增加了使用者在此交流的机会。设计师有意模糊建筑空间,将不确定性带入场地中,建筑好比一个“游乐场”,诱惑着进入这个场地的人们进行探索。

2 材料模糊性

在人们没有进入建筑主体前第一眼看到的是材料,材料的特殊质感会给人留下独特的认知模式。建筑中的材料是与空间发生关系的,材料不仅仅构成建筑结构与界面,还会对空间的感知造成影响,建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样会让建筑中的材料产生模糊性的认知属性[6] 。旧建筑立面改造基本为两种,一种是以维护为主接近原有建筑立面风貌,另一种是利用新材质改变原有建筑属性;前者模糊了时间,后者模糊了空间;前者虽然让旧建筑越发年轻,超越了时间,但也模糊了建筑的年代,它似乎在诉说时间曾经在这里留下了什么;后者用新的语言在诉说新时代自己的个性与特征,但似乎没有彻底抛弃原来的自己,内部仍旧留有自己的“灵魂”。

在谈及旧建筑的材料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建筑的使用功能,就好比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从今天的角度看是相辅相成的。功能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既是“用”,但在旧建筑改造中“形”往往会增加“用”的不确定性,“形”作为“用”的一种表述,它模糊了场地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本应属性。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区改造)成功地将老房子的外形保留下来,但内部却成为现代化餐饮休闲空间,人们仍旧能看到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房子的影子,但这种错觉在进入建筑内部后就消隐无踪,得益于设计师对建筑材料的精心修缮与维护。

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原为南京白云亭副食品市场,改造中建筑内部保留了原有结构与空间,建筑沿街立面采用彩釉玻璃与透明玻璃相间的玻璃幕墙,化解坡道对立面影响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遮阳的效果;建筑背面引入垂直绿化的概念(图 4),提高了北面居民区的景观品质。新材料的运用让建筑充满生机让建筑俨然看起来像一个新兴的场所,过场的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副食品加工市场,同样也很难猜得进入建筑的内部将会是什么体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运用材料的这种“旧”与“新”的强烈对比,已经模糊了当地人们对这片场地的原有认知以及新建筑的功能定位,设计师利用了这种不确定性希望将过往人们引入这个建筑中去体验。

3 价值模糊性

有些旧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位置,但面临新时代的发展,不得不模糊原有的历史价值去面向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价值观前进。值得一提的是,原建筑的历史价值是被模糊而不是抹去,旧建筑的改造会使原建筑以及环境除了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外,还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7] 。例如上海外滩水舍,坐落在上海南外滩码头,是一座仅有 19 间套房的四层精品酒店。建筑是由建造于 20 世纪 30年代三层楼高的日本武装宪兵总部改建而成,由于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濒临新时期的黄浦江,设计师保留了原有混凝土结构,大量加入耐候钢以讲述这座现在位于黄浦江边运输码头的建筑背景。虽然在当今的需求驱动下新建筑成为人们消遣时光的好去处,但原建筑的历史并没有被抹去只是被模糊,住店的人们似乎可以透过斑斓的墙壁看到曾经这里的某些点点滴滴(图 5),历史在这里的某个时刻成为定格,但走出这个场景后,留下的是刚刚在这里度过的回忆,“过去”已成为过去,建筑在向新的方向追求远方。

4 结语

在当代的旧建筑改造中,无疑社会价值取向确定了旧建筑的功能,功能也影响着建筑材料的选择,而建筑材料在某种层面反映了当代的人文价值,三者相辅相成。旧建筑改造中的功能、材料与建筑价值的模糊性综合起来,恰恰是旧建筑改造中的统一性。通过对原建筑结构的检验维护,重新对建筑的功能、空间进行组合利用,结合原建筑的社会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确定材料的选择运用,以及是以修缮维护为主还是以补充添加为主来体现当代的审美价值,使整个建筑呈现高度的统一性。但在此之前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旧建筑的自身价值,在尊重旧建筑的历史价值的同时也要挖掘当代的人文价值,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对功能及材料进行合理处理使其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