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舌尖上的安全”摊在阳光下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安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27 10: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浙江正在探索一条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食品安全的共治之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与公众健康最为息息相关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世界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大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已成共识。2018年2月27日,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永福带队赴临安调研阳光餐饮智慧共治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调研组观看了临安局阳光餐饮智慧共治系统演示,听取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临安局阳光餐饮智慧共治工作成效,认为临安局餐饮安全工作实现了“人海战术”向“机器换人”升级转变。
社会各方共治食品安全
卢永福指出,在推进阳光餐饮智慧共治工作过程中,一要从典型示范抓起,遴选出大中小各类各层次餐饮单位,试点运行阳光餐饮智慧共治系统,深入摸索经验,完善系统调试;二要适时全面推广,在系统稳定后,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广该系统普及使用,全力完善基础数据库;三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餐饮单位系统培训,认真收集餐饮单位反馈要求;四要注重数据实时更新,对接许可审批系统,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动态更新;五要形成强力制约,要改变传统餐饮安全监管方式,严格标准抽查,对问题单位要严肃查处,加强法律威慑力。
其实,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引导公众有序参与,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公众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要是运用市场机制功能和社会共治手段并重,加快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公民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不断夯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共担、安全共享基础,努力形成以法治为基石、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各界为补充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并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共治格局。
据悉,目前,浙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监管信息公开;二是加快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三是全面提升基层协管效能;四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五是发挥保险、金融助推功能;六是深化拓展各界参与监督的途径;七是支持引导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八是健全职能部门协作机制;九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十是开展治理体系创新试点。
为什么浙江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能走在全国的前列?卢永福对《小康》记者表示:“首先,对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功能作用认识到位。食品安全是高风险领域,通过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利于发挥保险化解矛盾、风险管理、经济补偿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分散食品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监管方式,协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2015年以来,浙江省就将食安险作为省政府重点推进的17个政保合作项目之一,坚持‘提质扩面、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食安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保险公司优化服务,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保意识,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近7767万元,向食品经营单位提供了1428亿元的风险保障,规模居全国前列,所有市县实现全覆盖。”
探索社会共治创新之路
“具体来讲,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推进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工作。”卢永福说道,一是政府搭台,推动食安社会共治。始终将食安险作为社会共治的重要内容,围绕食安险化解和防范社会风险,政府搭台、部门联动、保险参与,推动保险机构真正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画好“一张蓝图”,出台了《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搭建一个平台,成立了浙江省食安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填好一张报表,设计了工作进度表落实情况表等表格,每季度进行汇总、通报。
二是创新机制,不断优化保险服务。 坚持推进“六个一”即“一支技术服务队伍、一次现场体检、一个风险管理数据库、第一时间应急救助、一套便捷理赔程序、一个公益资金项目”,通过创新优化保险服务,防止出现“光收费、无服务”的现象,有效发挥食安险防风险、解矛盾功能同时,创新建立运营服务中心,宁波市成立了全国首个食安险运营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推广宁波做法,在市级层面探索建立区域共保体。
三是营造氛围,切实增强参保意愿。坚持政府助力、市场运作、企业主动参保的长效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升食安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扩大食安险覆盖面,保障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安全。精心创作拍摄了全国首部食安险题材公益微电影《爱的保险单》,举办了食安险征文比赛,并且每年都组织召开全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收集整理省内外工作动态、政策经验等内容,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截至目前,围绕食安险就汇编了《责任保险 合作共赢》、《保险助力 管控风险》和《食安险赞歌》三本书。
任何事情的发展与前进,都与创新不可分割。浙江省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机制和举措。
浙江省实施了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从2013年起,加大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夯实学校食品安全基础,改善学校食品安全环境。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首创“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四个你我”活动,率先出台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自2015年至2017年9月,全省受理公众举报线索5.3万余条,查实举报2.6万起,发放奖金276.9万。全省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全国率先成立食责险区域性运营服务中心,督促保险机构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发挥保险机构优势构建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2017年,浙江省全省投保单位共3.8万家,保费金额7767万元,保险金额约1428亿元,居全国前列。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把企业食品安全不良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评价体系,与金融机构信贷挂钩,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守法意识。截至9月底,全省6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明确各类实施主体147万家,实施信用评价57.9万家,实施金融惩戒713家。
至于未来的目标和举措,卢永福表示,当前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意愿是强烈的,但群众参与的渠道、活动载体还不够多、不够丰富。未来,浙江将深入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指导意见》,按照强化信息公开、强化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协管、强化社会参与、强化有序监督、强化舆论引导、强化部门协作、强化宣传教育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公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基层协管效能提升、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保险金融助力、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化拓展、部门协作机制健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治理体系创新试点深化等重点任务,大力探索实践,进一步拓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路径、方法、模式,构建完善政银联手、政保联合、政民联心、政媒联姻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努力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