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Go,无人超市的正确打开方式?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mazon Go,无人超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4-25 10:28
1月22日,亚马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正式向公众开放。消费者可以直接走进商店,拿下货架上的货物然后离开,整个过程不需要排队结账。那么,这是无人便利店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Amazon Go,是如何秀格调的?
无人超市,看起来是一个颇具格调的玩意,而亚马逊,则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大佬”。这样一个“大佬”却到最近才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并在其中秀肌肉,也许多少能看出,连亚马逊都觉得这东西的技术难度并不低。
那么,Amazon Go是如何实现“拿了即走”的呢?简单来说,消费者首先要下载一个APP,登录自己注册的亚马逊账户。然后在进入Amazon Go时扫描APP,位于入口处的摄像头会进行人脸识别。而当消费者在货架前停下来的时候,摄像头会捕捉消费者拿起或放回去的商品。除了摄像头之外,店内麦克风也会根据周围环境声音判断消费者所处位置,更立体地判断消费者此时正在何地做何事。
此外,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以及荷载传感器,都会随时记录消费者取走了什么商品以及放回了什么商品,并将这些信息直接传输给商店信息中枢。而在消费者离开商店时,传感器会自动扫描记录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在消费者的亚马逊账户上结算费用。
这整个过程,大大减少了消费者因为排队结账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而为了给每个人节约这么几分钟的时间,亚马逊几乎可以说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其中就包括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一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使系统对商品状态进行随时同步,直到消费者离开之后,对商品进行结算和扣款。
节约了排队的时间,节省了收银员的开支,并不代表Amazon Go无需他人来看管。事实上,Amazon Go还雇佣了一些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将负责迎宾与身份证检查(因为Amazon Go设置了吧台,需要人工鉴别饮用酒精饮料的人是否已经成年)。另外,还有大约六名工作人员在厨房内。
大家可以看出来:虽然工作人员也不算少,但是因为没有收银员,所以对那些只是想买点小零食的人来说,他们的存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无人超市,不只是亚马逊在做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蚂蚁金服也推出了自己的无人体验店WithAnt—主要售卖蚂蚁金服的周边衍生产品,它同样支持自动识别价格和无感支付。在这家聚集了蚂蚁金服黑科技的店铺中,消费者把商品放到交互货架上后,就能在墙上的LED屏里看到商品的详情。而在选定商品之后,消费者就能把商品放到盒子里,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价格,直接使用《支付宝》付款。另外,研发团队还表示,目前他们打算在鞋子里嵌入传感器,让消费者甚至不用进店扫码,就能随心进出店铺,并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很显然,WithAnt的许多设想,为未来的中国新零售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一个个无人超市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也难免会问:既然技术已经成熟了,那么无人超市会迅速挤兑传统超市的生存空间吗?
想说爱你还有点难
无人超市的技术虽然已经越来越成熟,而且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上都有了成功先例。但想要从“实验店”走入千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目前无人超市利用的一系列技术都花费了亚马逊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大量的研发成本,这些成本最终是要通过无人超市的消费者来逐渐回收的。所以可以预见,无人超市的运营成本会比传统超市要高。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消费者消费习惯问题。虽然从理论上来看,随着无人超市的普及,会有效节约消费者的时间,但对于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来说,消费习惯却很难改变。如何争取这些人群的市场,将决定未来无人超市的发展前景。
最后也别忘记了,技术再好,人心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几乎所有超市都难以避免要去面对消费者的素质问题。消费者可能会直接在超市中拆开使用商品,甚至损坏商品。即便他们没有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也常有消费者在选择了某个商品后,因为改变主意,而将原来的商品放置在了错误的位置上的情况发生。而在遇到这些行为之后,都需要由工作人员来制止或纠正。可工作人员的增加,又会反过来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摸索了。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亚马逊还是蚂蚁金服的无人超市,都还只是一个小范围的试验品,不仅存在着一些不足,还要面临技术和人心的考验。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一天无人超市就从“试验田”走到了大街小巷之中,就好像便利店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到那时,那些传统超市又将如何自处呢?
文/王蔚芝 图/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