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捉小鸡”中的管理学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4-29 09:28

  定命、模仿、跟随是“鸡总会被鹰捉住”的根本原因!企业要学鹰,千万不要做鸡!即使像母鸡那样做了鸡头也没有好命运。企业要从老鹰身上学习三招:志存高远、创新规则、迅速行动。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知道为什么小鸡最后都会被老鹰捉住吗?

  一般人会有这样的回答:小鸡太弱、母鸡没有保护好或者老鹰太凶狠。那么我想问问大家:

  第一个问题,弱者一定会死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强大就应该是与生俱来,而且永远不会死,弱小的就根本不可能有存在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弱者是靠保护成长的吗?如果是这样,那怎么解释历代开国皇帝都是被追杀出来的这一事实呢?恰恰是他们的后代被保护得越来越厉害时,改朝换代又开始了;

  第三个问题,凶狠就可以存在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恐龙就不会死寂。将这种情况引伸到企业,那么所有的小企业都只能永远是小企业,而不可能成长为大企业,大企业也就永远不会死去。但事实同样摆在我们面前:世界上大量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正在迅速地成长为大公司,同时又有大量的著名的公司在不断地倒闭,可谓前赴后继。

  大量看似有道理的事情其实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其漏洞百出,不堪一击。

  那么,小鸡为什么最后都会被老鹰捉住呢?我们发现,无论谁去扮演老鹰或小鸡的角色,结果都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决定胜负的根本不是谁是鸡或鹰,而在于各方对待规则的态度。扮演老鹰者都将是赢家,而扮演母鸡或小鸡者均为输家。从某种角度讲,输赢全在于制度,也就是规则。

  规则是用来被打破的

  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也是一样。在“老鹰捉小鸡”游戏里面,母鸡总是将“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尽可能活得久一些”视为最高目标,而且认为只有自己是最能干的,小鸡是弱小的,因此,要充当小鸡的保护伞、救世主,所以它的行为注定是:定命于生存,致力于保护,行为于被动,疲备于牵挂。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劳而无功。因此,母鸡的悲剧全在于它自身。

  小鸡被严格地要求紧随母鸡,是被母鸡拖着走的,它们也都只有一个想法:求得母鸡的保护,紧跟母鸡。因此,小鸡的行为必然是:定命于躲避,致力于跟从。这种做法,使得小鸡疲于奔命,失败显而易见。

  而老鹰则不同,它定命于致胜,着力于破规,行为于主动。所以,老鹰的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其实,小鸡也是可以战胜老鹰的。如果每只小鸡不盲目跟从,而是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各自的优势,各奔东西,肯定会有小鸡逃脱老鹰的“魔爪”长成大鸡,大鸡又生小鸡,小鸡又参战并长成大鸡,最终就可战胜老鹰了。胜与败,其实与是否为鹰或鸡没有本质关系,全在于两者的态度。不在于今天是否为雄鹰,而在于是否具有雄鹰的基因。

  鹰因为创新,战胜了鸡;鸡因为模仿,最终失败。决定胜败,最终在于他选择的是创新还是模仿!

  企业要学鹰

  我们看看,今天有多少企业老板正扮演着母鸡的角色?他们认为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不断地“保护”手下的短处,事必躬亲。企业里还有多少员工在扮演小鸡的角色?人家怎么干他也怎么干,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总是认为,只要在公司里不是最差,不会第一个死掉就可以了。而老鹰一般不是游戏一开始马上就去捉小鸡,他们往往先晃荡晃荡,伺机下手。其实这个工作就是研究行情,其目的是打破母鸡与小鸡形成的规则,这样整个游戏将被他操控。

  定命、模仿、跟随才是鸡失败的根本因素!所以,企业要学鹰,千万不要做鸡!即使象母鸡那样做了鸡头也没有好命运。企业要从老鹰身上学习这三招:志存高远、创新规则、迅速行动。

  很多企业都说要“求生存,求发展”,那么企业能否将“生存”作为其经营的目标呢?其实,“生存”是企业的底线还是上线?这是企业家值得考虑的问题。

  老鹰之所以能搏击长空,是因为它有搏击长空的雄心壮志。如图,蓝色水平线相当于“生存”,黑色水平线相当于“死亡”。鸡把“生存”当作上线,蓝色箭头表示鸡的活动范围,鸡只能在蓝色水平线以上才能生存,所以鸡的生存机率是1/∞,死亡几率机率是(∞-1)/∞。而鹰把“生存”当作底线,红色箭头表示鹰的活动范围,鹰只有在蓝色水平线以下才会死亡,所以鹰的生存机率是(∞-1)/∞,死亡机率是1/∞。

  最后一只小鸡惨剧的启示

  接下去我们再来分析: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中,是哪只小鸡最先被捉?

  答案显然是最后一只小鸡。它虽然离老鹰最远,但恰恰最先被捉。因为最后那只小鸡反应最慢,跟得最晚,跑动的范围相当大,因而就更加疲于奔命。我们有句很可怕的话,叫作“模仿就是学习”。企业也一样,模仿得最晚的企业就是最后那只小鸡,因为市场早早地被先行者占领,所以他的产品只能卖得更远,成本也就越高,最后那只小鸡也一样跑动的半径最大。

  因此,许多经营者常说的“慢慢来,等大家都做了我们再行动也不迟”、“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得这样做”大错特错。做生意,一定要争喝头口水;跟得晚,做得量多,范围又大者,死得更早。

  很多企业家对一些新鲜事物或隐藏于其中的商机麻木不仁,或持观望态度,等别人发大财了,他就开始拼命地模仿,这样的结果很可怕。洛克菲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成功,你就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的成功之路。要么有第一个新事物出来就马上跟随,要么就不去跟,跟得越晚,风险越大。

  *作者系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副院长,致力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有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营销管理。

  文/鲁柏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