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再定义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人才,定义,经济
  • 发布时间:2018-05-08 13:5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根据各地经济结构和发展进程不同,对于 “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在吸纳人才方面,各地各显身手。

  “抢人”,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要任务”。

  率先动手的,是二线城市。武汉去年6月份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提出“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口号,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

  随后,宁波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海口开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开通高校青年引才直通车……近几个月以来,宁波、海口、郑州、西安、南京、成都等20多个城市近期也纷纷放出引进人才大招。

  一线城市也不例外,广州提出进一步修订落户政策,构建以“引进人才入户为主体,积分制入户和政策性入户为有效补充”的落户政策体系。随着人才大战持续升温,仅三月份一个月内,堪称国内最难落户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先后发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宣言”。

  “各地打响‘人才争夺战’,这是可喜的新气象,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越来越重视人才引进。”在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看来,我国正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各地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创新思维大力引才成为必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根据各地经济结构和发展进程不一样,对于 “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出台文件广纳人才

  今年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拉开了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序幕,如何创新选拔人才、考核人才,是创新人才评价的关键。通读《意见》,不论是基本原则还是具体分类,体现的核心内涵都是“以实绩论英雄”。

  人才就是竞争力,核心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当下,人才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要创新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拓展服务人才的渠道和途径。《意见》指出“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特别重视第三方评价和服务体系,既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又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服务。以评价重服务,以服务促保障,为深化改革的长远目的和整体愿景打下基础。

  浙江省在近日公布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浙江打破学历资历限制的举措,响应的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要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人才评价倾向的精神。作为地方所出台的实施意见,浙江方案思路鲜明,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出发点,追求对人才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此举具有积极意义。

  3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要以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为重点支持对象,全面加强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服务保障,提高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水平。

  众所周知,技术工人一直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在如何有效培养及合理使用技术工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方面却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办法和措施,导致技术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工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和报酬,不仅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员工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上述《意见》把高技能领军人物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出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无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按照《意见》所要求的去落实,真正让高技能人才能够才尽其用、技有所得、劳有所获。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但是,培养一大批高技能、高技术的产业“工匠”是最为重要一个方面。因为只有培育出一大批产业“工匠”,把生产和制造环节的水平提上去,把生产及制造环节的基础打扎实,产品质量才有保证,产品的技术含量、制造水准、生产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各地人才发展需求各不同

  2018年的毕业季来临。据教育部统计,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西安、南京、武汉等20多个城市却接连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送房、送钱、送户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人们注意到,此轮“抢才大战”除了二、三线城市“攻势”凶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不再作壁上观,纷纷放宽落户要求,提供优厚待遇,向优秀人才伸出“橄榄枝”。人才大战持续升温。北京以落户为抓手,“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贡献”,加大对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七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上海则在20多年来首次开了“全市人才工作大会”,“剑指”全球性卓越人才。

  郑州市委市政府表示,郑州将全力推进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引进培育5-10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3000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00名社会事业领域领军和专业骨干人才,新增4万名高技能人才,每年吸引2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郑州创新创业。

  如果将本轮的人才争夺战进行区域化比较,不难发现,尽管北京和上海也加入了人才争夺行列,但细读其中的落户政策之后发现,其引才主要瞄向具备较高学历和技术等级的专业人才;而包括成都、西安在内的众多城市,则不仅希望能够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也希望吸引优质人才落户。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广州站位高、方向准,直击“高精尖缺”产业人才,广纳海外高层次英才,为城市的成长积攒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在新起点上,广州期盼着通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聚合创新资源,以量质并举的姿态,在动能转换的跑道上加速奔跑。今年初,广州印发《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广州争取用5年时间,培养20名位于国际科技前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备人才,2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后备人才。

  城市的经济活力,在于能够给不同层次的人提供机会。在人口结构性流动到来的背景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结构的精准匹配更加凸显。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加快建设人才高地”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围绕经济发展主战场,大力培养集聚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

  此前,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围绕航运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重大装备与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各类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人才专家看来,各地纷纷“放大招”、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引才揽才,实现了人才在各大小城市间的自由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分布朝着更加均衡化的方向发展,这将助推我国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升级,加速形成人尽其才的良性发展格局。

  文/《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