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App的方法论

  名列增幅Top10榜单的App,没有一款是绝对意义上的“综合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正越来越细分。

  一位一线城市的中产人士,可能从未打开过拼多多;一个热爱游戏的男生,可能不知道B612咔叽的用处;一位居住在三线城市的中年人,或许从未用过ofo和摩拜。

  这并不妨碍它们快速增长,在极光大数据统计的“2017年移动应用市场渗透率增幅Top10”榜单上,以上4款应用在内的10款App,在一年内均实现超过200%的市场渗透率增长,其中3款的增长幅度超过1000%。

  对于一款App而言,高增长只是长征的序幕,如何提升黏性、留存用户、构建更宽广的护城河,将是持续的挑战,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2017年快速崛起的移动应用中,摩拜已卖身美团,ofo正寻求新的融资,西瓜视频和TapTap被下令整改,拼多多新募了融资,也遭来淘宝和京东入场拼团的压力。

  但是,它们昭示了一种“突围”的可能性。

  在微信用户数超过10亿人的今天,人们喜欢说“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市场从“增量”转为“存量”,而2018年以来,从抖音到拼多多的崛起,证明用户是丰富多彩的,尚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细分领域依然存在创新机会。

  事实上,名列增幅Top10榜单的App,没有一款是绝对意义上的“综合应用”,其瞄准的是三四线城市、女性用户或者更加年轻的用户,针对细分用户进行定制化的营销和产品设计,助推了其快速增长,其方法论也很有借鉴的价值。

  下沉先锋:

  拼多多、趣头条、西瓜视频

  拼多多善于制造爆款。

  过去两年中,可心柔和植护两家纸巾工厂在该平台上共卖出2.61亿包纸巾,在拼多多的首页上,“已拼159万件”的简易鞋架、“已拼130万件”的短丝袜比比皆是。

  拼多多将自己也成功塑造成了爆款,一夜之间,其以惊人的用户数,开始进入主流视野,截至2018年3月,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人,直逼京东。此前,业内普遍认为电商市场格局已定,阿里和京东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而这家于2015年10月上线的电商,只用2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京东长达14年的用户积累。

  2017年,拼多多的市场渗透率实现1507.6%的同比增长,高达19%,在电商类目上位于53.4%的淘宝和20.7%的京东之后,排名第三。

  拼多多的案例,显示出“市场下沉”,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一二线城市已经变成一片红海后,创业者在更次级的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用微信的使用者减去淘宝的使用者”,成为这些创业者的新目标客群——其用户量大约有5亿之多。当然,按照拼多多CEO黄峥的说法“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他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

  社交式营销是拼多多的起家之道。微信称得上是拼多多的发源地,许多用户第一次使用该平台,是收到朋友转发或在微信群中看到的拼团信息,只要满足要求的人数,即可以9.9元或更低的价格,购买一整箱纸巾或水果。

  早在团购兴起时,“拼团”即成为一种主打低价的营销模式,彼时,拼团没有人数限制,消费者点击链接即可购买,并未将低价和社交的互动相结合;而拼多多利用了用户对低价的向往,促进他们在熟人网络中传播拼团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本身成为营销人员。病毒式的营销,为拼多多快速积累了种子用户,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取了1亿用户。

  在增幅Top10榜单上,定义为“市场下沉”类应用的,还有趣头条和西瓜视频,其市场渗透率分别为2.94%和7.30%。

  趣头条的核心目标客群,一度被比作“资讯界的拼多多”,只是在社交营销的手段上,前者更激进。与电商拼团的商业模式不同,资讯应用不存在天然的病毒传播优势,在促进用户进行主动传播方面,趣头条采用更直接的现金激励。

  激励分为两种模式:其一,增加用户自身的使用黏性,用户首次打开App,可以获得0.5-5元的随机金额奖励,之后可完成答题、阅读、评论、问卷调查等多项日常任务,获取奖励“金币”,“金币”可按1000金币兑0.5元现金左右的比例,兑换到钱包中,满足一定金额后,钱包中的额度可提现到微信或支付宝。

  其二,增加用户向他人传播的意愿,趣头条在App中内置“收徒活动”的推送,“徒弟”即为该用户邀请来的下一名用户,若能完成收徒、唤醒并使之成为活跃用户等一系列任务,用户可分12次获得共计8元的奖励金。

  趣头条准确掌握了目标客群对于小额现金奖励的热情,截至2017年底,平台已拥有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人,月活用户近3000万人。2018年3月,趣头条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

  在产品设计上,“下沉类”应用也准确抓住了目标用户所需——这种需求长期为现存的主流应用所忽略。拼多多的产品有早期淘宝的风格,品牌产品少,大部分为低价的生活用品、食品和服装;趣头条的内容特色更明显,在首页“推荐”条目下,极少出现新闻类资讯,主要以八卦和生活贴士为主,大量出现“农村一种常见植物”、“农村里的珍贵药材”等内容。

  当然,出奇制胜积累庞大的用户群后,这些应用正面临在位者的反击。

  比如,拼多多开始与电商巨头正面竞争。2018年3月,淘宝上线了“淘宝特价版”,这款几乎与拼多多完全相似的应用,是淘宝对拼多多的正面阻击;随后不久,京东上线“京东拼购”,与前两者的形式大同小异。

  趣头条的挑战在于如何留存已经赢得的用户,在激励之外,趣头条的内容本身是否足以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在该应用内的常见问答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文章没有金币?”而对应的回答则显示,用户存在过快浏览咨询、随意滚屏等行为,并奉告“请以平常心去阅读您感兴趣的内容”。

  女性至爱:

  小红书、B612咔叽

  购物和自拍向来是年轻女性用户的高频应用,易观千帆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小红书的女性用户比例高达87.72%,有65.68%的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

  小红书已经走到第5年,女性用户也并非一个新卖点,理论上看,其已度过了用户高速成长的初创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惊艳的是,其2017年的市场渗透率实现302.2%的增长,月活用户在2018年初达到1831万人,同比增长近100%。

  迅猛增长一个驱动因素,可能来自明星引流,大量明星入驻,助推了其在短时间内用户、活跃用户翻倍。2017年4月,女星林允率先开始使用小红书,截至2018年4月,林允在小红书上共发帖144篇,内容以美妆分享为主,平均每篇点赞量在1万到5万次,积累粉丝562万人;同样在小红书上变身“美妆博主”的有范冰冰,她在2017年11月入驻,目前共发帖48篇,粉丝超过800万人。

  一位用户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在2017年年底,已有至少31位明星入驻小红书,其中包括阚清子、江疏影、周一围、林依轮等人气偶像,2018年《偶像练习生》开播后,范丞丞、蔡徐坤等高流量选手也先后入驻平台。

  此外,小红书的侧重点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目标用户固然以女性为主,更趋年轻化,定位从跨境电商转向更为本土化的生活平台。

  创立伊始,“小红书购物笔记”的用户主打“具有境外购物习惯的女性”,主流年龄被设定在30岁到40岁之间,公开信息显示,2015至2016年间,当时的主力用户为一线城市的85后和90后。2017年之后,其用户目标延展至95后,联合创始人瞿芳公开表示,新增用户中,有70%为95后,年龄结构正在持续下探,相应扩展了潜在用户群。

  小红书以跨境电商起家,迄今为止在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统计中,依然分属于该类目,实际上,其正从跨境电商悄然转型为社区电商。跨境电商的内容占比大幅降低,近期的公开报道显示,跨境内容占比已低于50%,从社区分享的内容来看,母婴、健身和旅行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其社区和产品日益本地生活化,目标用户延展至一切有消费需求的女性。

  拍照P图应用一样是女性用户的至爱,在“女性用户App偏好指数Top10”的榜单上,有6款分属此类,前三名分别为美图秀秀、Faceu激萌和B612咔叽。其中,B612咔叽2017年的市场渗透率同比涨幅为279.0%,达到7.79%。

  高涨幅的一大原因来自于合并,2017年5月,B612和Snow相机合并为“B612咔叽”,前者的特点是滤镜相机,后者主打基于面部识别的贴图特效,拥有超过700种贴图表情。在合并后,两款App强制升级为新款应用,市场渗透率的大幅增长,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双方用户的“1+1”叠加。

  新应用的功能丰富性也有所提升,结合两款相机的原有优势,B612咔叽拥有比同类产品更为丰富的贴图和滤镜库,合并之初,该应用一度在苹果AppStore中位居搜索榜第一名,并连续4日登顶中国AppStore排行榜,在95后年轻用户中被称为“票圈萌主”。B612正持续保持上升态势,在2018年1月,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拍照App具有相当高的可替代性。基于工具的特性,这一类应用的用户黏性不高,容易被替换,曾经的爆款脸萌、足记等均只是昙花一现,即使长期占据主流市场的美颜相机,也尚未找到提高黏性的有效模式,开始遭遇市场渗透率、用户数量的明显下滑。

  新一代爆款的B612咔叽,是闯出一条持续增长的新路,还是沦为下一个被替代的“脸萌”?

  尚不得而知。

  娱乐利器:

  派派、迷你世界、TapTap

  85后们当年或曾在人人网上“偷菜”,95后已经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偷红包了。在渗透率涨幅Top10的榜单上,派派以419.4%的同比增幅位居第五,市场渗透率1.45%,在应用商店的下载页面上,派派的图标旁写着“像偷菜一样偷红包”。

  早在2014年,派派即已上线,陆续经过同城交友、语音社区、熟人社交等多次定位转换,最终形成以抢红包为诱因、主打熟人间社交游戏的产品形态。其高增长与大规模营销密切相关,2017年上半年,派派先后请大张伟、关晓彤、佟丽娅等10余位明星发帖宣传,在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中,也铺满“偷红包上派派”的分众广告。据相关人士透露,派派单是该阶段的线上推广费即高达1600万元,也使派派在AppStore的社交工具排行榜中超过陌陌,升至第四位。

  其后,派派又增加了“邀请好友获得提成”、“增加朋友圈玩法”等病毒式营销方式。这种传播方式与趣头条的营销类似,同样取得良好效果,派派在7月时一度跃升为App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的首位,超过王者荣耀和QQ。

  对于派派的前途,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看多一方认为,派派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用户在“熟人”间的互动,可视作手机版的“开心网”或是支付宝“种树”一类的应用;看空一方则认为,派派并未大规模调整其产品功能,保留了此前的语音频道、同城聊天室、游戏功能,新用户难以理解,上手门槛高,现金激励可以吸引和留存的用户比较有限,难以维持真正的“熟人社交”。

  另一款表现突出的应用是“迷你世界”,和派派相比,这是一款更为纯粹的游戏应用,用户群体也更为年轻。2017年,迷你世界的渗透率涨幅高达1079.2%,月活用户达到3500万人。即便从绝对值上看,这款游戏的市场渗透率也高达3.11%,在游戏类中排名第九,属于少数头部游戏之一。

  作为一款沙盒游戏,在游戏玩法和元素上,迷你世界与国外游戏“我的世界”高度相似,许多玩家称之为“山寨版我的世界”。这也恰是其快速增长的助推因素,“我的世界”中国版上线较晚,2017年中正式进入中国时,借助其热度,迷你世界实现了新一波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与拼多多、趣头条相比,迷你世界和派派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年轻,但是,三四线城市同样是其重要的用户来源,数据表明,派派的用户中,超过90%居住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在“三四线城市用户偏爱App”的排名中,迷你游戏也相当靠前。只不过,娱乐化应用,往往产品生命周期较有限。

  一线刚需:

  ofo、摩拜

  共享单车是2017年绕不过去的行业话题,年初橘黄大战、年中百车大战、年底单车倒闭潮,一场喧嚣过后,最终留下的主流玩家依然是摩拜和ofo。

  截至2017年底,ofo和摩拜的用户数均超过6000万,市场渗透率分别为5.30%和5.12%,前者的市场渗透率在全年实现了1811.7%的同比增幅,后者同比增幅也达到482.5%,其优势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不过,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共享单车APP的月活、新增用户、留存率均出现较大幅下降,其中一个解释是寒冷的冬季,降低了用户骑车出行的意愿。

  即便抛开季节性因素的干扰,共享单车的核心用户,很可能依然集中在大城市。

  创业者的思路往往是类似的,在主流市场被头部企业占领后,希望以市场下沉的策略获得成功,但是,现有的实践表明,三四线等次级城市群的特质,并未给予共享单车更多的增长机会。这些城市中,规模较小,原有的公交系统和公共自行车已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同时,整体人群年龄偏大,通勤频次也低于一线城市,以共享单车模式出行的需求远低于一二线城市。

  在企鹅智酷的统计中,高达55.3%的三四线城市受访者表示,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是“步行过程中看到就骑”的随机需求,与一线城市的通勤刚需形成鲜明对比。次级城市群运营环境的复杂性,同样影响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在河北起家的3vbike在投放之初,即遭遇当地监管部门的管制,表示未经审批不得入驻;之后,再次经历盗车问题,其创始人曾表示,公司先后在4个城市投放1000余辆车,“其中90%以上都被盗了”。

  占据一二线主流城市的摩拜和ofo,无疑形成了最佳的卡位,在Questmobile列出的“2017年一线城市移动网民最爱Top10App”榜单中,两者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名,但是,两家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与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相比,共享单车涉及大量实物资产,属于标准的重资产模式,推广补贴之外,牵涉大量的折旧以及丢失的损耗,“烧钱”的速度更为迅猛。市场上流产的一份财务数据显示,摩拜单月收入约为1.1亿元,而运营支出、薪酬福利及减值损失超过7亿元,单月的亏损即高达1亿美金,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后,资金压力比此前却更为显著。

  2018年2月,ofo引入了阿里的投资,4月,摩拜作价27亿美元为美团全资收购,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向资本妥协的无奈结果。市场原本期待的是双方合并,降低“烧钱”强度,慢慢衍生出更多出行、生活服务,最终在共享单车应用中发展出独立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或许能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而两家头部企业,分别选择站队腾讯和阿里,基本合并无望。

  2018年1月,滴滴出行宣传收购小蓝单车,4月,排名第三的哈罗单车传出获得蚂蚁金服的融资,为共享单车增加了不确定性,但是,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于,共享单车不足以构成一种独立的商业业态,而只能是一个大生态的一部分,热闹过后,其潜力的局限性正越发明显。

  实际上,2017年,渗透率高增长的应用中,除了共享单车外,其余的应用,核心用户基本均在一二线大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这样的次级市场,正成为他们重点发力的流量洼地,但是,大量共享单车企业的困局,同样提醒着创业者,寻求新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产品的特质能否与目标用户需求相匹配。

  策划/陈晓平 撰稿/姚心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