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版《牡丹亭》:书生意气的演绎

  演员们都是“半路出家”的学子,涵盖了北京16所大学和1所中学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近日,一台由北京16所高校学子联合演出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大学亮相。整整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满座观众屏声静气,随着剧情的推进渐入佳境,被舞台上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打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出富有青春生气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由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支持的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制作,包括游园、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九折,演员与乐队均由以北大学生为主的北京在校大学生担任。

  白先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校园版《牡丹亭》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昆曲真正走进了校园深处。对于编创者和公众而言,昆曲正在进一步摘掉“曲高和寡”的帽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也表示:“昆曲进校园,让戏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是昆曲在新时代传承的新路径。”

  “最美最杰出的剧目”打头阵

  说起昆曲《牡丹亭》,白先勇绝对是业内的“老前辈”了。

  早在2004年,白先勇就主持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将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由苏州昆剧院演绎,于2004年4月开始在世界巡演。利用现代剧场,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重现在了人们面前。

  不过,当白先勇第一次把青春版《牡丹亭》带到北大的时候,他惊讶于“95%以上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昆曲,对昆曲的认知几乎为零”。

  “如果中国的青年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美学方面产生疏离感,一味追求西方美学概念,是非常可惜的。”他说。

  2010年,为了将昆曲植根于年轻人群,白先勇第一次尝试推出校园版《牡丹亭》:以青春版《牡丹亭》为蓝本,用学生的力量演绎经典。

  当谈到为什么对《牡丹亭》情有独钟时,白先勇表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昆曲时,就接触到最美最杰出的剧目。”

  侯君梅是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她认为,对于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弘扬,作为代表作的《牡丹亭》有打好头阵的义务与实力。

  昆曲剧目众多,但从其艺术形式、目前保留下来的折子戏的质量、文辞声腔各方面综合来看,“排第一的就是《牡丹亭》。”她说。

  校园版《牡丹亭》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近80名昆曲爱好者报名参加,并在次年的公演上得到上海昆剧团名誉团长蔡正仁、首届梅花奖获得者张继青等业内专家的肯定。

  2017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计划再次启动。此次,演员们都是“半路出家”的学子,涵盖了北京16所大学和1所中学,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导演,还邀请了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的原班人马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帮助学生排练。

  尤为可贵的是,14人的乐队也由学生组成。

  从理解到演绎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昆曲需要有年轻的生命来演绎其中的青春。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就是面向当代青年的,从当代青年的审美出发,为《牡丹亭》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为何全部选择非专业的学生演员,白先勇这样解释。

  从海选到送入苏州昆剧院集中培训,这群学生演员的各类假期都被排练填满。在昆曲的世界里,他们用年轻的眼光打量故事中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

  饰演杜丽娘的汪静之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她扮相端庄典雅,唱腔柔美含蓄。在她的理解中,“杜丽娘是一个很坚定勇敢的女孩,她至死都相信有一个‘梦人儿’的存在,变成魂魄,也在念念不忘地寻找那个梦里人。”

  饰演春香的谢璐阳则来自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她个子娇小,性格内向,给外人的印象是一个稳重朴素的小学霸。然而扮上戏装以后,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唱,俏皮巧媚的小春香就活脱脱从戏本里跳跃到了众人眼前。

  谢璐阳告诉本刊记者,苏州昆剧院的指导老师对她这样解释春香和杜丽娘的不同:“春香是小孩子,更喜欢桃红柳绿的美景,看见颓败的东西就会不开心,这就和心思细腻的杜丽娘区别开了。”

  饰演男主角柳梦梅的席中海则这样理解自己的角色:“柳梦梅身上当有报国扬名的志气、读书万卷的才气和青春年少的男子气。”

  他觉得,不同场景中,每个角色应该以不同形象出现。“柳梦梅是杜丽娘梦中的角色,是杜丽娘爱情理想的集大成者,他需要梦幻,需要帅气、才情、温柔、爱意,这就使得《惊梦》中的柳梦梅和《言怀》《幽媾》《回生》中的大不相同。”

  学生演员们对《牡丹亭》的探究兴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戏曲进校园的不断推进。2009年秋天,在白先勇的主导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启动了“白先勇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2011年2月新学期伊始,《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的第一讲在北京大学如期开讲,到日前已经度过了7个年头。

  侯君梅向本刊记者透露,在白先勇的号召下,昆曲选课生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新五年计划启动的时候,选课人数上限为200人,后来改到250人,最后直接扩展到选课人数极限的400人,依旧年年爆满。旁听的学生把教学场地挤得水泄不通。

  对此,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对于昆曲和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文化名人的号召“影响力太大了”,“这个时代需要呼唤更多的白先勇。”

  在“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实践与示范下,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昆曲课程,在海峡两岸的校园里建起了昆曲传播网。

  “念白、动作、唱段都在路上”

  虽然对于人物有较为深刻和个性化的理解,校园版《牡丹亭》刚开始推出时,学生演员们还是“非常紧张”。

  苏州昆剧院的指导老师认为,学生演员的优势在于文化程度高,更容易理解人物,但要把理解到的东西外化则不容易,需要借助表演手段。

  由于此前专业演员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大获成功,学生演员们一度担心自己的版本无法得到观众认可。“很困扰的地方是没有表演的经验,不知道怎么用技术手段去呈现人物和情绪。”谢璐阳说。

  段路阳来自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戏曲导演班,他饰演《冥判》一折中的小鬼一角。他说,练习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还原小鬼的神态,“这个角色是整出戏中为数不多的能‘折腾’起来的角色,形体动作可以模仿,神态却是模仿不出来的。”

  比起科班出身的段路阳,饰演柳梦梅的席中海遇到的麻烦更大。虽然从小与家人听戏,耳濡目染,在戏曲方面一直有较好的感悟力,但正式扮装上台演出,基本功成了最大的问题。

  “小生的台步、圆场、功架等,都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动作,需要在长时间反复练习中形成习惯,养成‘身体记忆’。对于之前没有太多舞台经历的我来说,这挑战不小。”席中海说。

  为了弥补在专业性上的不足,半年以来,校园版《牡丹亭》的主创团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艺涵是个土生土长的四川姑娘。为了演好石道姑,她不得不跟着昆剧院指导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吴语(江南话)发音。

  “就好比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我的剧本全都密密麻麻标好了拼音。加上这个人物年龄和我相差较大,且多为独角戏,对我这样的戏曲小白来说,真的很不容易。”高艺涵感叹学艺之难。

  由于课业繁重,汪静之不得不在夜间抽隙完成训练,她经常学习时脑子里还在想戏,演出结束才发现“脚腕疼得完全不能使劲”。

  学生演员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念白、动作、唱段都在路上。”在观看了校园版《牡丹亭》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计镇华对学子们的表现啧啧称赞。

  从“95%以上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昆曲”,到“居然有16个大学的学生能在舞台上将《牡丹亭》演得有模有样”,白先勇觉得其中“文化意义非凡”。

  自2018年4月面世以来,《牡丹亭》校园传承版已在北京、上海、江西抚州多地巡演。据白先勇透露,香港中文大学已经向他们发出邀请,不久有望在香港演出。

  活态传承

  从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到校园版《牡丹亭》再演出,这13年也见证了昆曲在校园里的广泛传播和普及。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相比其他剧种,昆剧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浓郁的文人色彩,以及曲词、音乐、美术等方面让人沉湎的“古典美”。

  近两年来,全国有多个昆剧团都在进行昆曲改编试验。对此,白先勇认为,昆曲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文本上不宜多作改动。“因为昆曲剧种本身的特殊性,文本的取材内容都是古诗词,如果用其他文本如白话文来表现,就不是昆曲了。”

  在改编《牡丹亭》时,白先勇采用的文本都是汤显祖的原文,但是舞美、服装和灯光均有贴近当下审美观的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非常小心地加入了新时代的表演元素,比如灯光全是电脑控制的,服装也作了改良。”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昆曲传承的核心应当是强调“活态传承”——要活在当下,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白先勇觉得,虽然自己“站出来振臂一呼”,引起大家对昆曲的注意,“但我一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年轻人一旦自己爱上昆曲后,就会自主自发燃起传播的热忱。”

  “虽然昆曲还是小众文化,公众对之依然比较陌生、有隔膜,但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扩大了昆曲在校园与公众中的影响,也提高了校园昆曲的号召力和水准。”陈均说。

  陈均认为,广意上的昆曲会随着年轻人的热忱进一步扩大影响,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易丹 特约撰稿鲁雨涵/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