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理解房地产税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地产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07 14:06
从长远来看,发展经济的任务主要应该交给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才应该是政府的核心政策目标。房地产税除了有助于提高住房持有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即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型。
每隔一段时间,房地产税就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
2017年年末,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2018年3月25日,新任财政部部长刘昆再次确认,将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实施。
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现象。根据Wind的数据,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在1998年为18.66平方米,到了2016年,该指标增至36.6平方米。与此同时,房价也经历了快速的上涨。对于房价到底涨了多少、是否过高这些问题,社会各界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争议,但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即中国的房价,尤其是住宅价格,在过去这20年中的涨幅是非常大的。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迅速改善了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化。房价涨得快使有房族从中获益巨大,在很多房价高涨的城市中,房价上涨给个人所带来的收益远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这给很多人出了一个难题--到底是要多花点时间去好好工作、多多学习,还是干脆去买房甚至炒房?
在房改之前,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是靠单位的福利房来解决居住问题,那时候虽然整体的居住环境远逊于今日,但大家也不用为买房而操心,更谈不上什么房地产税的问题。现在房子大多是明码实价,很多人有不止一套房子,要对房子征税,这肯定会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政府密集的表态自然会激发社会各界对房地产税的讨论。利益不同、思维各异,因此观点差异也就不足为奇。那么,房地产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破解高空置率难题
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房屋分配不均,很多人有多套房子,但更多的人只有一套房子,甚至没有房子。由于在过去20年中房价出现了大范围的快速上涨,因此有房族就成了赢家。尤其是对一些敢于高杠杆操作的炒房者来说,过去20年可以称得上是“黄金岁月”,但这种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
这方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教授在2009年发起了一项名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以下简称CHFS)的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收集关于家庭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的微观层面信息。
根据CHFS的数据计算,2015年中国住房的空置率约为22%,其中18.7%来自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4.1%来自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甘犁教授认为有5400万户(套)、60亿平方米的房子没有被使用。
对于CHFS的这些调查数据和研究结论,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研究部门等都表示了不同的观点。虽然CHFS的数据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有一些观点估计各方都不会否认,例如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房屋是空置的。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空置房屋呢?
笔者认为房屋空置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房屋持有成本很低。目前房地产领域的税费纷繁芜杂,但除了个别的试点城市之外,国家尚未对持有房屋进行征税。按照目前政府的表态,未来出台的房地产税会根据房屋的评估值征税。由于目前全国房价,尤其是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涨至了高位,因此即使未来房地产税的税率定得很低,但对那些空置房屋的持有人来说,这也将增加不菲的成本。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税的实施很可能会产生以下几个结果:第一,一大批空置房屋入市,或卖或出租,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会增加住房市场的供给量,而这无疑是有利于平抑房价和房租的;第二,房价和房租的稳定甚至下降,有利于缩小有房族和无房族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差距,有助于维护和谐社会;第三,持有成本的上升能有效遏制房地产投机,投机少了、价格大涨的几率也会下降,这有利于控制资产泡沫,维护金融安全;最后,空置房屋入市意味着过去闲置的资源被盘活,这无疑是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运转效率的。
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笔者认为要做到这点,提高住房持有成本、减少空置房屋尤为关键,而房地产税无疑是一种提高住房持有成本的较优选择。
助力政府职能转型
未来房地产税除了有助于提高住房持有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即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都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力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年代,GDP自然而然成为地方发展、干部升迁的最重要考核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展开了一场以GDP增长为核心目标的“锦标赛”,招商、投资和融资等在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普遍占据着优先地位。从结果上来看,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2010年的不变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约为1978年的32倍,而2016年全球的GDP约为1978年的3倍。
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经济发展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亟待改善,因此加快经济增长很容易成为全国的共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GDP“锦标赛”的制度安排负面影响日益显著,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发展经济,而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
假如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民众对地方政府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养老和医疗等。这些领域都属于公共服务。
然而,从长远来看,发展经济的任务主要应该交给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才是政府的核心政策目标。
经济学研究的是普通人的行为,既不把他们看作好人,也不把他们看作坏人。普通人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增大自身的利益,因此如何利用这一点、从制度上去引导这些人的行为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税生逢其时。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地方政府可以征收房地产税,那么要增加房地产税,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本地居住,提高对本地住房的需求;而要增加本地人口,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性价比高的公共服务;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供性价比高的公共服务-人口流入-房屋增值-房地产税增加-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大的动力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中国已不再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但中国仍处于建设现代国家的过程中。未来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只有当政府职能彻底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后,市场才能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经济也才能真正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到时候或许中国的GDP增速会逊于今天,但民众的幸福感会大大提升,而这才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
文/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