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管理大变革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平安小康指数,安全,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7-10 13:59
2018中国平安小康指数:88.0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针对日益严峻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形势,建立了一整套应急管理体系。今年,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将走向常态化。
安全,永远都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当下,人们的安全感受如何?人们在关注哪些安全问题?又在担忧哪些安全问题?2018年6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2018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进行了调查。
十大平安城市:京、沪、杭位列三甲
《小康》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平安状况以及公众的平安感受。2005年,“中国平安小康指数”首次发布,得分只有66.0分。今年是“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发布的第14个年头,调查结果显示,经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8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为88.0分,比上一年度提高5.7分,比2005年度提高了22分。
“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分别从社会治安、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心理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在本年度中,得分最高的依然是社会治安指数,为92.7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7分;其次是生产安全指数,得分为91.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3.7分;再次是心理安全指数,得分为88.6分,比上一年度提高6.4分。本年度,经济安全和卫生安全指数同时突破80分大关,得分分别为85.5分和81.9分,比上一年度分别提高7.8分和7.9分。其中卫生安全指数更是创下了自“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涨幅。
中国的平安状况一直在持续改善,这一点在官方数据中已有所验证。应急管理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和7.4%,其中,较大事故分别下降10.3%和7.4%。重特大事故6起、死亡53人,同比减少8起、132人,分别下降57.1%和71.4%。全国大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1-5月份,金属非金属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农业机械等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铁路运输、农业机械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着千家万户平安、经济社会发展,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调查显示,53.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城市社会治安“比较安全”,23.1%的受访者认为“很安全”,二者合计76.8%,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另外,与上一年度相比,41.2%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治安状况“有些好转”,11.4%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大好转”,37.8%的受访者认为“和以前一样”,感觉“比以前差很多”和“比以前稍差些”的受访者分别为5.6%和4.0%。
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的同时,国人的心理安全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面对“总的来说您对自己心理安全感受如何评价”一题时,55.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安全感”,17.6%的受访者直言“非常有安全感”,二者合计占比超七成。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这既是安全发展理念,也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018年1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强源头治理、健全防控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保障能力、加强统筹推动等方法措施,为城市安全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现阶段,在公众眼中哪个城市更安全呢?在“2018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中,《小康》请受访者从中国所有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安全的城市,结果选择北京的人最多,其次是选择上海的人,杭州列第三位,排在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天津、广州、济南、贵阳、南京、成都、合肥。
在本年度“国人眼中最安全的十大城市”排行榜中,合肥算得上是一个“新面孔”。合肥的平安背后离不开一张网的支持--“天网工程”,从6年前开始,合肥天网建设从无到有,从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到基本全覆盖,为合肥这座城市打造了一张“平安网”。现在,这座城市已实现了动态化布警、精确化设防。
交通安全引人忧
延续惯例,“2018中国平安小康指数”再次请受访者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职业安全、网络安全等近20个选项中评选出了“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和“最让公众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
结果显示,在“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榜单中,排在首位的是食品安全,其次是社会治安,再次是交通安全,位列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网络安全、医疗安全、校园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和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与去年相比,两者在该榜单中的位次并无变化。
那么,最让公众担忧的安全问题又是什么呢?调查显示,排在“最让公众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首位的依然是食品安全,排在第二位的是交通安全,第三位是医疗安全,第四至第十位分别是社会治安、校园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和隐私安全。
纵览两大榜单,变动较大的为交通安全,在“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中,交通安全由去年的第8名一跃升至了第3名,而在“最让公众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中,则是由去年的第7名一跃升至了第2名。
“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城市最缺乏安全感的场所是哪里?”这道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马路上位列第一。
车祸猛于虎。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显示,全世界每年124万人死于道路交通,2000万至5000万因交通事故受伤或致残。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降幅虽然明显,但依然高发。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6309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可能与机动车的数量增加有关,包括一些‘马路杀手’。” 如何破解交通安全问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海波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加强立法规制,对酒后驾车等一些违法行为,加大法律规制的力度,不能放松;二是加强风险沟通,提升行为自律。“对于规则的遵守,这是一个长期的议题,与整体的环境和氛围有关。”
另外,由于道路安全、交通效率、路网规划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倾向于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以车辆和道路管理为目标,从末端进行问题治理,例如限号限售、提高停车费、征收城市拥堵费等。但这些措施,从效果上看,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布局基本已经定型,新的城市规划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二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外围的交通也会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挤压,引起更严重的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融合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慧交通被寄予厚望,高德地图对外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项目在国内快速铺开,尤其在一线及二线省会城市发展迅猛,从而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互联网交通”的落地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将会呈爆发式增长。
应急管理 要整合更要协同
不久前,受台风“艾云尼”的影响,广州连续长时间普降暴雨,多地出现积水、内涝,甚至还出现了人们疑似触电不幸身亡的事情。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针对日益严峻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形势,建立了一整套应急管理体系。
中国的应急管理建设从2003年“非典”之后起步,这么多年来,从国务院到县级市政府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的协调机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逐步完善。
“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张海波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预防,导致应急管理的效应下降;二是应急预案虽多,但水平不高,上下一般粗,应急演练也多流于形式;三是专业化水平低,无论是政府的应急指挥和决策,还是应急救援队伍的表现,多数还是基于经验,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不足。
2018年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一年的4月16日,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在张海波看来,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主要有三个意义:一是加强在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尤其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二是有利于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从事后转向事前,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三是有利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在总体上,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将会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走向常态化,有利于提升安全水平。”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同样深有同感。他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组建应急管理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他看来,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原本分散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消防)、民政部等13个主要部委的应急管理相关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全灾种的全流程和全方位管理,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它重启了我国的应急体系,是一次制度的重新洗牌。今后,应急部、卫健委、公安部会成为中国应急的‘三驾马车’。”
不过,整合不等于协调,张海波强调称,“从整合到协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分析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中美的应急管理在体制和机制上既有相似,也有反差,可以互相参照。“如果参照美国FEMA和DHS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至少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管理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在这方面,美国有深刻的教训,国土安全部成立之后,FEMA原有的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这是导致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应急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内部整合,FEMA的内部整合花了十余年的时间,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目标,往往很难同时兼顾到多个目标。三是外部整合,尤其是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事前预防,需要有很多的激励机制的设计,FEMA在这方面一直也在探索。”
张海波表示,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已经借鉴了FEMA的很多经验,比如,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目标相对有限,注意力集中。在他看来,当下要尽快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应急办、消防、安监和减灾救灾等部门话语体系和知识基础的融合,形成共识。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