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凌云方法破解壮“智”难题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数据,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7-10 14:02
当“长顺学生”遇到“贵阳老师”
让iPad“军师”走进初中课堂,以科技“武器”改变家校合作的固有方式,一个教师通过“云教研”就能与三位名师“隔空互动”,与长顺县山水相连、人文相依的贵阳市,在帮扶长顺县的过程中探索出了 “大数据+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智/质)的“贵阳模式”。
“亲爱的爸爸,三毛已经6天没见到你的样子了,我好想你哦,快来和我视频吧!”网络亲子沟通平台系统自动弹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三毛是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的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爸爸在浙江省宁波市打工,在网络亲子沟通平台的亲情室中,三毛爸爸的“五星评价”好评率最低,只得到了两颗红心。同在亲情室中的罗老师发了个消息提醒三毛的爸爸:“亲爱的家长,开学三天了,三毛换了新宿舍,别忘了抽空和孩子交流。”
通过这款由贵州京师城投智慧教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亲子沟通平台,罗老师不仅可以帮助三毛同学联系到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还可以在家长和孩子通话时通过“三方模式”或“旁听模式”,在沟通方法、沟通内容等方面给予他们一些科学专业的指导。
长顺县地处贵州中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区。从高空俯瞰,位于万峰丛中的县城被四面青山环抱着,城在山中,水在城中。长期以来,受生态脆弱、土壤贫瘠、交通闭塞等叠加因素制约,这里戴上了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长顺县所在的贵州省,是全国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的省份之一,88个县级单位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无疑是当下贵州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把责任担当化为实际行动,与长顺县结成对子,在帮扶长顺县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大数据+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智/质)的“贵阳模式”。
机器进课堂 既当老师又做军师
现在,长顺县广顺中学八年级(10)班的杜婷婷、田诗琪、方梦璐、梁金秋等同学,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教室后墙上的平板电脑,将自己作业中的错题拍照上传了,iPad内搭载的作业辅导系统很快就能诊断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6月4日上午,《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来到这所有着60年历史的长顺县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时,物理教师魏明全正在给八年级(10)班的学生上课,讲解完新的授课内容之后,魏明全“一声令下”,50多个学生立即进入自学模式,他们每两个人组成一组,用指纹或刷脸的方式进入iPad“乐冲刺作业辅导”系统的账号,然后拍下作业中的错题。
此时此刻,一个个“会讲课”的iPad俨然成了这个班级的物理教师。系统通过对学生错题的识别,马上检索出讲解视频,学生们点开视频后,就能得到名师的讲解指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魏明全可以休息了,他一面引导着学生完成拍题后的自学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给部分学生做单独辅导,一面还要用教师手机端来接收经过CD-CAT认知诊断以后的学生错题分析图表。
这个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分析图表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可是教师们的“军师”呢,每周它会向教师“报告”两次学生作业学习问题数据、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诊断和预测,识别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这天,“军师”给魏明全做了如下汇报:“八(10)班上周物理课有36人有拍题练习记录,物理最多抓拍13题、订正10题,部分同学没有完成每周一练。”收到“情报”后,魏明全就开始着手准备根据发现的问题来调整课堂的授课内容了。
作为“乐冲刺”的试点班级,八年级(10)班的教室,已被布置成“大数据+教育”特色现代化教室。教室后墙上方粘贴着“乐冲刺”几个醒目的字样以及它的logo,下方则一字排开悬挂着8个iPad,师生们都称它为“iPad墙”。
去年9月,这些“机器家伙”刚来到这间教室的时候,学生并不是很喜欢接近它们,于是,老师们制定了“八(10)班乐冲刺辅导安排表”并将它张贴在教室门右侧的墙上,全班51名学生被分为八个组,每组的小组长要负责督促组员完成拍题和练习,并对平板电脑进行维护管理。按照规定,每位同学每周要完成数学和物理各拍3题并做订正练习6题,同时完成“每周一练”和老师“组卷练习”;完成任务较好的组长和学生,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而不认真拍题练习的同学,则会受到批评和督促。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引导后,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些“会讲课”的“iPad老师”,“乐冲刺”试点班级的授课老师们也摸出了一些规律,他们评价说:“这个系统平台对于成绩排在中下游的学生帮助最大,他们也最喜欢用。”
用科技改变家校合作方式
就在八年级(10)班学生上物理课的时候,八年级(9)班的15岁女生杨金玲正在班主任韦华的帮助下,通过装置于iPad中的亲子沟通平台来联系在浙江工作的父亲,这位看上去挺腼腆的小姑娘平时住校,通常每周回一次家,而大多数时候,她在这个家中都看不到父母,陪伴她成长的是外婆。这天,韦华帮她登录上了自己的账号,并提醒她向父亲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亲子沟通系统,在班主任或专聘辅导员的督促和指导下,不仅能够让家长有足够的沟通频次、正确的沟通方法、适宜的沟通内容,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健康成长,同时,系统可以对沟通的过程进行跟踪,对沟通的效果进行分析反馈。”据贵州京师城投智慧教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最新打造出来的一个专业、规范的家校合作平台,其“幕后策划”是贵阳市教育局。
“这个平台直接针对的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些教育弊端。比如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还在城市中打拼,这样的家庭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而通过多方参与、及时提醒、专家指导、学校干预、效果跟踪、科学评价,这个专业的亲子沟通平台能够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得到健康成长。”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说。
具体而言,这个亲子沟通系统会在哪些方面给家长提供正确的指导呢?这位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举例说,很多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给孩子打电话,第一句话就会先问成绩怎么样,接下来又问有没有被老师批评,然后开始嘘寒问暖,而孩子的感受如何、幸福快乐与否,通常却被忽略了。“当孩子进步的时候要予以恰当的鼓励,刚入学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孩子适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有没有交到好朋友、一日三餐吃得好不好、需要家里为他做点什么。”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列举的这些方面,都是亲子沟通系统所能给予指导的。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周,贵阳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好“开学家长第一课”活动,老师需要向家长介绍孩子们在入学之后家长应该做什么、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以做什么、学校能够和家长一起做什么等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贵阳市既帮助教师提升了家庭教育业务水平,同时也帮助家长做好了家庭教育,无形中更是促进了家校合作。
探索出好的教育方式后,“贵阳老师”当然没有忘记“长顺学生”们,在对长顺县进行脱贫攻坚帮扶的过程中,贵阳市教育局引入大数据手段,创新开发了这个被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点赞的亲子沟通系统。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扶贫的主要做法集中在硬件建设、经费资助、师资培训、招生政策倾斜等方面,而贵阳市则通过大数据引领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实现育成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用科技手段来改变!”这是让原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静印象格外深刻的一句话,一直想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做些贡献的她,现在是贵州京师城投智慧教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大数据+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智/质)这个项目的规划工作。
在前述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看来,教育大数据反映的不仅仅是教育现象,还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建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区域教育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由主观经验总结走向客观数据分析,由推断走向科学,“如果整个社会和教育融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当一个区域的孩子们真正成长起来,有能力为自己的未来‘打天下’时,这个地方就没有贫困了”。
隔空凌“云” 一个老师“三个帮”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大数据+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业、促进亲子沟通,还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据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长顺县的广顺中学和长顺民族中学等试点学校,都建设有云教研教室,各学科教师轮流到该教室进行常规授课。通过在录播教室进行的多视角、多维度课堂录制,授课教师能够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学应变能力和师生互动效果等各个方面接受评课专家们的评议;而评课专家也可以在任意地点通过手机端直接对课堂进行点评,并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互动,起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
如今,长顺县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刘玲琳已经习惯于在云教研教室的好几个摄像头下讲课了。只要一走进这间特别的教室,上课铃声一响,教室内安装的摄像头就开始启动,将她授课的内容同步直播到专门的网络平台上。而此时此刻,施娟、胡淼、雷小凤这三位贵阳市初中英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远程在线同步观看刘玲琳的课堂教学视频,并对她进行指导。
受贵阳市教育局指派,施娟、胡淼、雷小凤等百余名教师成为“大数据+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智/质)项目中的评课专家,与刘玲琳一起接受帮扶的长顺县教师则一共有42名。
去年9月,该项目启动仪式在长顺县民族中学举行,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在该县民族中学和广顺中学使用“大数据+教育”手段,旨在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当时,有10年教龄的刘玲琳已经是长顺县民族中学的骨干教师,她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项目。她在云教研教室中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刚刚结束,就接到了施娟打来的电话,施娟对她的授课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有些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等。此后,刘玲琳在三位经验丰富的评课专家的指导下,逐渐转变了教学方式、从思想上更新了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又在教研水平方面得以不断打磨提升,收获了来自各方面的认可。今年年初,她被调往长顺县第四中学,长顺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她离开。而此时的刘玲琳已经很难和这个项目说再见了,为了能够继续得到三位贵阳专家教师的帮助,她主动提出继续为长顺县民族中学的学生们上云教研教室的英语课。
为何要为每名接受帮扶的长顺县教师配备3位评课专家?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解释道,这是综合考虑到不同老师的授课风格和其忙碌程度后所决定的。为了确保项目的持续性、科学性、严谨性,贵阳市教育局为这个项目制定了许多“实施规范”,比如对象要精准,贵阳名师3+1,参与对象自愿报名;要量化评课标准,不仅评课标准要适合当地水平,工作流程也要按照“听-评-指-馈-跟、讲-思-问-改-升”这样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机制要完善,要形成反洗反馈模型,要有专家考核体系、教师考核体系、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强保障”,等等。
“大数据+教育”是个生态圈
刘玲琳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成长变化只是缩影。
同样接受贵阳教育专家帮扶的广顺中学有着15年教龄的数学教师陈昌友说,“我一直倡导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充分交流,接受帮扶之后,贵阳的老师们在肯定我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我提出了改进意见,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展示特别充分。”
长顺县民族中学有12年教龄的数学教师班万平说,“现在我很热爱录播课、热爱设计自己的课、热爱反思自己的每一节常态课、热爱跟学生交流……云教研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广顺中学英语教师、教龄4年的李兰说,“虽然过去一直强调要有课标意识,但直到接受张莉菲、李斌和唐唯三位贵阳老师的帮扶,我才对课标、核心素养等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老师既要成为一个引导者,也要成为一个协调者。”
在“大数据+教育”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智/质)这一项目启动之前,为获取详实的一线数据,为制定大数据精准扶贫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贵州京师城投智慧教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包括需求、开发、技术支持和教育顾问在内的七人调研小组,从去年3月24日开始,在贵阳市的教育扶贫点长顺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调研工作。
之后,调研小组得出结论: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并鼓励运用大数据助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大数据引领教育精准扶贫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区域形成了完整、系统、成熟的模式,该项工作具有创新性,同时也有助于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设;在贵州省实施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贵阳市具备通过大数据引领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条件和环境,并能够运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广大师生迫切需要的提升学业成就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涉及教育质量提升根本性的问题,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应面向学生和教师提供直截了当的教育服务,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据长顺县教研室副主任彭贤凯介绍,贵阳市教育局在2016年11月与长顺县教育局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此后,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本着“以提升长顺县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贵阳教育的引领作用,着力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长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宗旨,为长顺教育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除了为长顺县培养42位骨干教师外,还安排长顺县教科研人员到贵阳市进行跟岗培训,“一年来从县教研室、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选派了上百位老师到贵阳参加各类跟岗培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要“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应用”。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则提到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强贫困地区各类学校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配合教育部门加强远程教育应用推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困地区的共享应用”。
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随着全省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的纵深推进,贵阳市逐渐具备了通过大数据引领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贵阳市教育局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在长顺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利用大数据容量大、变化快、多样性、高价值等特点,构建出一个提智、提质的“大数据+教育”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精准覆盖、精准推送、精准支持,持续形成教育精准扶贫生态环境。
如今,已打出“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的贵阳市,正致力于探索 “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开发 “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的产品,形成 “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的产业。
而在贵阳市教育局负责人的理想中,未来,一个“大数据+教育”的生态圈将要在贵阳形成,并走向全国。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鄂璠 贵阳、长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