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跨界“种地”

  褚橙柳桃潘苹果,强东大米味央猪。

  近几年,产业大佬纷纷降下身段,撸起袖子养猪、卖米、种水果忙得不亦乐乎。其中,阿里、腾讯、京东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介入,更将互联网+农业推上热搜话题。

  从“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的电商下乡,到阿里AI养猪、腾讯“人工智能生态鹅厂”深入生产端、参与农业产业链可以发现,作为传统产业中尚未彻底完成整合的产业—农业正吸引着新的标准制定者定义未来。

  几千年来,“农本商末”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工业互联网加速前进,我国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日本的1/90,美国的1/5,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面朝黄土背朝天仍然是大部分农民的真实写照。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农业就业人员约2亿人,农林牧渔总产值约11.5万亿元,人均年产值不到6万元。传统小农经济造成了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状。反观美国,农业人口仅为284万人,占总人口不到1%,其农业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国需要,同时大量出口,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除了高度机械化,美国农业的高效高质发展,是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各个环节综合应用的结果,农业生产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极大提升了产能和效率。

  对于我国,在现有条件下,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无疑是产业转型升级最直接的渠道。全国20多亿亩耕地,10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正吸引着来自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创新模式,以及社会投资加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农业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上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农村居民的社交、购物、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正在因互联网发生改变。

  “互联网+”的深入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未来,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将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长期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方案,提升农业经营的数字化管理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电商的普及以及新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推动农产品销售行业发展;农产品生产数据作为食品信息,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参考,使农产品质量回溯成为可能。可以预见,未来20年,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动力。

  本期“跨界论坛”将关注互联网与农业跨界融合,力图从传统农业“痛点”、技术与模式创新、赋能“新农人”、农业先进国家经验等多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农民生产效率与收益,赋能新农民,助推新生产,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