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奋斗路上,创新驱动或成为路障

  在越野车行驶过程中,四驱总是比两轮驱动更容易越过障碍。小米的创新大多局限在模式之上,缺乏核“芯”硬件组装、内容原创,创新驱动或成为其发展路障。

  在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同时,小米董事长雷军也发布了一则公开信:“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这篇檄文色彩浓郁,被业界称之为创业天问的《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一文,其实也暴露出了小米实现复兴和未来奋斗之路上的路障所在—创新驱动。

  “2016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曾有过下滑。2017年,小米顺利完成‘创新+质量+交付’的三大补课任务,迅速重回世界前列。据我们了解,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雷军满满的自豪感背后,其实掩盖了小米复兴的实质—依靠生态链布局,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偏杂乱的小米重装集群。

  资料显示,到2017年,小米生态链部门加上小米公司自己的投资部一共投资了200多家公司。而这距离小米生态链起步,不过才4年时间。

  结果呢,似乎许多贴有小米或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都成了爆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举个例子,小米在2017年末,重装出击的小爱智能音箱,有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种创新驱动。只是,唯一缺少的是音箱的实质—内容。没有版权,哪怕是网易云音乐也会逊色不少,而小米家的音箱,不管模式创新多么特立独行,依然摆脱不了没有音乐可放的窘境。

  类似这样的创新驱动,在小米的生态大家庭里还有很多。之所以复兴,在于小米手机的收入贡献在2017年降到了70.3%,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贡献上升到了20.5%。

  此消彼长之下,小米成功地消费了自己的品牌,为生态链产品在起步之初成为爆款,创造了条件。可这样的路线,会让小米很快再次进入到小米手机强势崛起、快速消沉的历史周期律中。无他,创新驱动的根子有点歪,太多模式和理念,极容易被模仿和反超。

  雷军定义小米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说穿了,依然是硬件公司,而且缺少自己的核“芯”硬件组装车间。这使得其创新大多局限在模式之上。不是没有其他路可选。小米想要成为一家有内容的公司,但过于粗放的小米生态链和对小米品牌的消费,也在引导着它向着更多智能硬件的场景融合上一路狂奔……

  结果呢?一直想在内容上打出一条路来的小米,发现在其硬件生态下,已很难逆转。

  一旦小米生态链中出现核“芯”危机,怎么办?一旦小米各种硬件的简单场景被同行复制,怎么办?一旦其他互联网公司用内容优势,直接将小米带进内容血拼的创新节奏中,怎么办?

  曾经号称国内第三电商平台的小米网,如今还好吗?曾经以极致单品和渠道优势碾压智能手机同行的小米,现在还能用硬件组合与个性修改界面,去号召市场吗?曾经用各种物美价廉的小智能硬件爆款,引导风气之先的那些生态链前辈,在内容和创新上,是不是已经许久没了消息?

  风口论的主导者小米,在复兴之路上,更应该发出的小米创业“天问”,本应该是这些,只是在市值路上,它志得意满、不想去谈了。

  张书乐

  本刊特约撰稿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