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种田 走进农业4.0时代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与农业的一次跨界与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最终把农业引领到智慧农业的道路。

  传统农业三大环节“痛点”凸显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土地、水资源以及农村劳动力水平等的制约,国内农产品供给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另外,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各行各业的未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像农业这样的传统产业,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力,有望实现发展方式的革新,逐步迈入4.0时代。

  生产自动化水平低

  首先,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还没有在全国各地区普及,有些地区还存在农业主要依靠人力的现实情况,还有部分已经实施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的地区也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农机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三夏、三秋时节农机闲置而农户找不到农机等。此外,还表现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业绿色化发展成效不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

  流通路径不畅

  目前大部分的农产品遵循“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市民”的流通路径。这样的模式既不利于保持农产品的生鲜度也增加了流通成本,推升了消费价格。其次,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除了冷链物流设施发展缓慢、物流网络不健全等问题外,还包括由于没有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导致产品运输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和追溯,供销脱节时常发生。

  与消费需求脱节

  农产品的供给在“品质”的层面与消费升级的需求存在“错配”,除了精深加工程度不够之外,没有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也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农产品安全性可追溯的需求日益高涨,但能满足需求的农企和农户还较为有限。

  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迈向4.0时代

  农业4.0是指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以无人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农业。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农业生产智慧化。生产环节方面,首先,农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青岛即墨区导入了全程智能监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为深松机具安装了互联网检测仪,对于农户而言,以前每小时能耕地4-5亩,用“互联网+深松”后,每小时能耕8-10亩,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深松过的土地保水保肥,对农作物有好处。对于农机手而言,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检测仪更直观地观察到深松面积和深度,松过的地基本没有不合格的。此外,以“滴滴农机”为代表的农机共享种田方式,可以实现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机手和农户在“滴滴农机”APP注册各自信息后,到农忙时节,农户可以将种植规模、作业时间、价格意向等需求信息发布出去,并显示离他最近的农机手信息,附近农机手可以直接接单,有效解决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的供需矛盾。

  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导入对于土壤成分检测、精准监测、生产管理、辅助决策等农场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是“如虎添翼”。以美国1/3的农场已经导入使用的FarmLogs为例。FarmLogs 2011年成立于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一家农业大数据科技公司,为中小农场主提供农业生产管理、数据收集、智能预测、优化农作物轮作等服务,此前曾于2012年获得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C轮融资高达2200万美元。FarmLogs依靠移动互联网收集农业生产管理数据,如耕种、施肥、浇水、种植、喷洒、收割数据和外接的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并将其实时呈现在客户端上,增强农场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计划、将生产与耕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农场主也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预测、计划、管理和分析他们的农业生产情况。除了上述两类农业生产智慧化场景之外,像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精细化养殖等也都是中国目前农业生产环节的热门科研和产业化方向。

  农业流通扁平化。流通环节方面,预计未来互联网+农资/农产品流通将出现两种主要方式:第一,以大宗交易为主的F2B、B2B农业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的大宗消费习惯,必将催生以大宗交易为主的电子交易平台。第二,也是目前已战成一片红海的做B2C、F2C、O2O的农业电商平台。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美菜网”为例,“美菜网”(北京云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专注为全国近千万家餐厅和蔬菜店铺,提供一站式、全品类、全程无忧的农产品采购服务。“美菜网”独有的“F2B模式”是通过自建仓储、物流、配送,创新升级农产品供应链,砍掉中间环节,一端链接田间地头,一端链接城市餐厅和蔬菜店铺,通过自营和合作伙伴,实现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高速流通。“美菜网”还利用大数据系统,准确将市场需求反馈给农民,一方面避免了货不对市,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销路给予了农民安心的保障。此外,“美菜网”还要求源头端建立生产标准,保证上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真正实现生产有标准、销路有保障的良性循环。通过全面布局,“美菜网”现已覆盖全国近50个城市,估值超过30亿美元。

  农业消费品质化。首先,这个品质化的要求体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因此,通过挖掘农产品产地特色或农业企业创始人奋斗历程等的内涵为农产品策划品牌,用新思维、讲故事的方式赋予农产品更高的精神价值,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加以推广,有望打造爆款产品。“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褚橙”将褚时健先生的经历与“褚橙”的品牌寓意放在一起,励志橙就出现了。

  此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也高度关注,中国已有不少农产品企业正在打造可视化追溯体系,努力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的目标。通过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各类信息比如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地点及时间、检疫防疫特点、出厂上市流通过程及时间等。另外,消费者在销售点买到问题产品,可以向上层层查找,找到问题根源,有利于产品召回以及农产品安全监管,从而快速反应,控制安全事故的扩大。

  突破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核心问题

  生产环节方面。“互联网+农机”等形成的生产智慧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任重而道远。据了解,我国农业信息还存在“孤岛现象”,农业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另外,在大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想要普及也并非易事,这种高技术、高市场化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互联网+农机”并不仅仅是在农机上搭载一个类似检测仪之类的智能设备这么简单和初级,而应当是一个涉及到农机各个主体的大闭环,无论是农机主管部门、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还是农户,都要纳入其中。

  因此,未来需要在重点整合农机资源、形成云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共建共享的过程中,着重增强大数据整合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数据深度应用和分析水平,从而促进农机总体管理的智能化。最关键的是,先进技术的使用与普及离不开培养懂科技、懂网络、懂农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对于一直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真正接受并学会使用这些“新玩意儿”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他们进行与时俱进的教育培训。另外,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优秀大学生扎根农村、回乡创业。

  流通环节方面。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强化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核心技术的研发,全力构筑起完整而开放的仓、配、销、售后全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县域为单位建设“智慧物流网络平台”,助推农村电商物流统一配送。

  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系统”,与省、市级物流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共享,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时效,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考虑采用“共享物流”思路来推动农村地区物流与电商服务的协同发展。即:在线上,将县域“智慧物流”网络系统与其他电商、第三方物流快递的系统进行对接;在线下,将乡镇、行政村闲置的人、车、运力调动起来,承接物流订单,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消费环节方面。在消费者关注的农产品安全追溯问题上,中国近年来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部分还处于试点阶段,可借鉴别国的成熟经验。日本是通过立法形式构筑了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全国遵循统一标准的可追溯系统操作指南。日本的农产品从田间生产(包括生产者、使用农药品种、使用次数、使用剂量、收获时间)一直到终端销售,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所购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问题的根源或出现问题的环节,必要时可对产品进行召回。整个过程由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而中国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而且,中国各省市缺乏统一的物流追溯体系操作标准,各试点单位在物流追溯技术标准、追溯信息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及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实现追溯信息的有效衔接和共享,为试点的普及推广增加了难度。此外,追溯技术和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后期的维护都需要投入高额的成本,给小规模生产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目前中国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大多是由政府主导进行,较大型的蔬菜种植基地和较大规模的肉类养殖企业按要求参与生产与流通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中小规模的经营者参与并不多。因此,为了强有力地保障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得以有效推进落地,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求农产品可追溯的相关法律体系,同时借鉴日本的第三方认证制度,引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信誉等级和风险分析与评估,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另外,中国应由政府主导,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部及已试点成功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追溯体系操作标准,从原料选种环节到销售环节全过程的生产、加工、流通标准,从信息记录、标识与存储技术、信息传递与查询,到可追溯的深度、信息保存的期限等,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提供一整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与农业的一次跨界与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最终把农业引领到智慧农业的道路。

  文/王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