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体经济一线调查

  面对多重挑战,创新转型仍是企业发展的主基调

  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实体经济面临多重挑战。本刊记者在经济总量过8万亿元、实体经济比重过八成的经济大省江苏一线调查了解到,在强监管、严环保的基础上,实体更实、制造更“绿”、动能更新,正成为当前实体经济运行中的新动向。

  稳中育优,实体更实

  不久前,徐工装载机再获千万订单,十几台大吨位装载机身披红花,从徐工智造基地出发,奔赴中亚。

  “上半年出口增长了80%。我们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在国际市场和中高端客户取得了重大突破。”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集团前5个月主机销量、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62%、54.4%,利润增幅超过250%。

  在南京经济开发区,拜腾全球总部6月正式启用,计划明年实现首款量产车型预生产。“在这里基本可以采购到所有上下游零部件。”公司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戴雷说,选址南京是考虑到供应链、人才、物流等多种因素。

  面对多重挑战,创新转型仍是企业发展的主基调。“集团1万锭粗细络联项目,不增厂房、设备,实现高速、智能化生产,运营效率提高了75%。”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副总经理戴俊说。

  江苏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略有回落,但同期企业技改投资却增长了10.1%。

  刚刚出炉的江苏民营企业“百强榜”显示,年营业收入均破百亿,总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8%、28%。其中,制造业企业57家,服务业增加4家,而建筑业减少了3家。

  “不仅单体在壮大,加减之间,是结构的优化调整,折射出实体经济更实的走向。”江苏省经信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处处长余雷说。

  强力去“污”,制造更“绿”

  江阴市临港开发区,年产有机化工原料5万吨的顺飞精细化工公司2017年关停后,专业人员一直在作现场“三废”处理。这是去年江阴关停的47家化工企业之一,今年这里还要关停34家,并升级转移一批化工企业。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有着“制造业第一县”之称的城市,加快走低能耗、低用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发展之路。当地80多家企业的111只产品成为行业单打冠军。

  在江苏,煤炭型能源结构和重化工型产业结构长期影响发展成色。随着包括减煤、减化的“263”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以更严标准更硬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成了这里的追求。

  今年前5个月,江苏省关停了低端落后小化工企业379家,完成今年年度目标50.5%;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4%,今后还将积极推动由“数量管控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动能更新,未来已来

  “两年前,一位客户买了台德国进口的3D打印设备。去年买了我们的,之后又买了第二台、第三台。”南京前知智能科技创始人唐宝说,公司在口腔领域的金属3D打印机正完成进口替代,速度、精度不输于同类进口设备。

  布局未来产业,江苏在行动。前5个月,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模工业比重超43%。海工装备、机器人、光电缆利润分别增长136.1%、41.2%、29.3%。

  5月,苏州工业园区举办“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吉成智能创始人姜吉文带着研发的智能药房,与人脸识别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千余种前沿科技产品同台竞技。“这个细分市场规模预计超过年销售50亿元,潜力巨大。”姜吉文说。

  苏州工业园背后的雄心,是3年内建成5个以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聚地。

  “再也不能靠牺牲环境和土地了,而是靠人才、靠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蒋伟说,当地已明确将新一代汽车、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谢志成介绍,江苏还实施了“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并提出3年内培育300家利用“数智云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等系列目标。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刚 潘晔/江苏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