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营销以外的内涵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定位,营销
  • 发布时间:2018-09-11 15:51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谁?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和他一起登月的伙伴是谁?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第二名是长江还是亚马逊河?……诸如此类只知第一不闻第二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并非只有第一才能立足长久,即便有iPhone,华为、小米、三星、OPPO却依然发展的很好。

  仍以智能手机为例,虽然各厂商主营业务一致、互有竞争,但提到手机系统,我们还是会首先想到iOS;小米是性价比的代名词;OV时尚好看。“中华酷联”不再,如今的头部企业都通过技巧给产品找到了合理的定位,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可见企业发展中,营销定位何其重要。

  很多人把《定位》当作广告行业的指津,还有人把它当作市场营销和公关的圣经,甚至有人把它看作人生励志的指南,这些都没错,无疑突出了《定位》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思想地位。该书阐述了“定位”观念的产生,剖析“满足需求”无法赢得顾客的原因,用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将产品真正打入客户内心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

  而“定位”一词正成为颇具战略性的词汇之一。书中方法论很多,争当第一、关联定位、独特定位都是作者通过实例来力荐的营销方法,再后来,对于人生的职业定位,也通过一系列“为 ”与“不为”的事项阐述了职场之道。

  定位像是人生中给自己寻找的前进方向,而营销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我们给自己定位后利用自己独特的的方式努力,坚持不懈的实现这个目标。只要方向正确,目标合理,就应该尽可能忽略过程。

  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给自己定位,有了目标却不去实践,那目标就是一句大话而已;如果有了实现的战略,但没有前进的方向那只不过是碌碌无为的庸人,做人是这样,企业更是如此。

  在我看来,《定位》有其可取之处,但也许冷静、客观地看待作者提出的“方法论”。我一直认为,此类书籍看的是思路,而不是照本操课的指南,更不能把理论书籍当做实践书籍来研习,需要批判性阅读。

  首先,这是一本营销书籍,这也意味着定位针对的是客户,而不是产品。《定位》近乎于将企业的成功归咎于定位的成功,忽略了企业内部主观能动性作用。同样的,作者在人生职位定位中,依然过于信奉外部力量的作用,忽略了“人”的努力的重要性。

  回味此处,“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我们似乎又不能将“人”的力量过分夸大,人应该对自己有明确定位,说白了,就是自己要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应妄自菲薄。互联网时代,行业很重要,平台的选择更应谨而慎之。俗话讲,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比别人看的更远。

  回到《定位》的定位,这是一本营销书籍,本就更应该注重外部努力和影响,如此想来倒也差强人意了,我们不能放弃个人奋斗,但外部环境的作用不可小觑。

  通读该书,最大的收获不是去思考如何定位,而是学会分辨真假,去伪存真,思考如何洞悉文中提到案例中的“大势”与“格局”。

  文/文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