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押注大企业

  入华3年时间,共享办公领域最早的创业公司WeWork,在氪空间、优客工场等中国学徒的“围堵”中,继续加速扩张。

  全斌是中国WeWork北方区总经理,他告诉《21CBR》记者,“(北京市场从)3到19栋楼,增加了16栋,平均每个月会多开1栋以上,这在地产行业是很夸张的。”WeWork通过不断试水,已熟悉中国市场环境,今年公司将保持高速发展。

  WeWork于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上海、北京八个大城市共拥有74个办公场所。在国内社交媒体上,WeWork成为新的打卡圣地,用户分享周一早餐、调酒日、周末休闲派对等活动。过去一年,WeWork在全球共举办了近10万场活动。

  WeWork高管也乐于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公司形象——WeWork不是一家地产或共享办公企业,而是一个创造者社区以及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企业竞争力问题,但WeWork真的能撑起高达470亿美元估值吗?

  科技赋能

  WeWork之所以能区别于传统物业公司,受到用户追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无所不在的科技元素与大数据运用,让普通用户也有机会接触到具有硅谷范儿的工作环境。

  “科技在中国WeWork当中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WeWork期待看到的是人、工作、生活、社区与科技之间的互相融合。”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2019年,中国WeWork的技术团队将从现阶段的85人扩张到300人。

  全斌以WeWork北京坊会议室为例,称等到晚上用户下班之后,房间所有的灯会自动关掉;如果用户回来,灯会再度点亮。

  WeWork办公场所的传感器不仅能感应到用户状态,还能通过不断累积其使用记录,推测用户的工作习惯,比如喜欢在办公室还是在公共区域办公等等。全斌把WeWork比作今日头条,“(WeWork)产品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你(会员)想要的。”

  在空间产品和内部系统中WeWork早已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一方面最大化满足会员个性化需求,同时优化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比如,使用入住率感应器收集数据,加速设计师对空间设计的迭代;AI人脸情绪追踪,感知会员的满意度;公司内部创建一个人力资源模型,从而判断应聘者与现有团队之间的匹配度。

  作为WeWork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技术团队拥有极高的自主权。中国WeWork创新技术负责人卢汉森表示,“WeWork总部以及创始人,非常支持我们在中国做创新。”本地化产品的创新是为中国市场量身而定的,适合国内市场环境。并且,像最新推出的按时计费产品闪座(WeWork GO),有可能输出成为WeWork全球标准,复制到其他市场。

  押注大企业

  按月灵活支付租金的联合办公行业,最初瞄准的消费群体为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大企业成为其争夺对象,重要性愈发明显。

  WeWork公布的2018年财务数据显示,目前,其全球大企业会员占比为32%,是营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到2018年年底,已经为WeWork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营收。

  “从软银、传统五百强企业,到BAT、滴滴、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等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WeWork的客户。”全斌称,在北京WeWork社区空间,大企业占比将近50%,远超全球32%的均值。

  艾铁成将大企业分为两大类:走进来与走出去。

  比如位于北京中关村及朝阳大悦城的WeWork,一栋楼都被字节跳动租用了,“今日头条有专门负责地产的部门,他们在选址方面优先找到WeWork。”全斌称,像今日头条这样“走进来”的互联网企业,更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社区有诸多类似生日派对的活动,千禧一代的员工更喜欢这种办公方式,“公司要做这些事情,还是蛮花时间和精力的。现在就不用操心,WeWork帮他们组织。”

  “走出去”则是向大企业输出WeWork的设计、社区运营等一整套办公解决方案,客户来提供办公场所,即为大企业定制项目(Powered By We)。

  艾铁成告诉《21CBR》记者,Powered By We亚洲区第一个项目是位于香港的渣打银行总部,WeWork将渣打银行总部进行了重新整改,将其中一个区域打造成更适合创新与合作的工作空间。随后,WeWork的投资方弘毅资本位于深圳的全球PE中心也交给WeWork打理,它是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批尝鲜者。

  相较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与自由职业者,大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能提供持久的营收。相应地,大企业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想服务好这类客户并不容易。

  与竞争对手相比,WeWork的办公地点遍布全球27个国家、100个城市,拥有40万名会员,这些先发优势是吸引大企业的重要因素。

  40万会员生态

  滴滴最初进入墨西哥市场时,先租用了数个工位试水。滴滴在墨西哥市场的业务增长很快,工位数在一年内大概增长了10倍。

  “拎包办公”、可短租、有熟悉当地环境的会员……WeWork灵活的办公方式,对于跨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极具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向导”角色。据了解,lululemon、Mediamonks、nHack等海外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时,中国WeWork也提供了支持。

  会员间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是WeWork的特色之一。

  全斌表示,中国的“社区”概念更多基于地理意义,没有“社交”概念。WeWork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隐藏了很多“小心思”来促进会员交流。比如,走廊偏窄,会员相遇时会不自觉抬头打招呼;在公共空间布局了象棋、书籍、桌游等设施,为有相同兴趣的人创造交流的场景……

  除了空間设计,WeWork另一大举措是举办各类活动。艾铁成称,他自己十分热衷于参加WeWork举办的活动,包括Summer Camp这一类全球大型活动,以及每周在WeWork社区内举办的活动。全斌透露,某地招商部门也入驻了WeWork空间,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完成招商任务。

  2018年4月,WeWork创造者大赛在上海举办中国赛区决赛,北京萌动智能孕期助手是获胜者之一,其创始人兼CEO马骥良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活动相当于小团建,让员工在工作间隙得到放松,并且一些会员孕妈还成了新产品测试员。

  “WeWork做这些社区活动只有一个非常单纯的目的,就是促进社区会员之间的交流。”艾铁成说。目前,WeWork在全球有40万会员,其中在中国有8万会员。一组常被引用来证明WeWork社区活动效果的数据:全球会员有75%以上互相产生过沟通,50%以上有相互的生意往来。

  在亏损中扩张

  WeWork对外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在2018年的营收从2017年的8.86亿美元翻一番至18亿美元,而亏损同样增长一倍多,从9.33亿美元增至19亿美元。打着“共享”旗号的联合办公行业实则是“租赁”,换言之,就是将长租而来的写字楼转租给他人。所以,“二房东”WeWork需要提前预付大笔房租,再从会员身上慢慢收回投资。

  虽然WeWork并不认为自己是传统物业公司,但其超过八成收入来自会员费以及入驻者每月支付的使用费,其倡导“社区”等竞争优势未能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全斌将WeWork比作“行走的Facebook”,但就目前超过40万会员的量级而言,WeWork会员网络效应一时还难以实现。并且,联合办公领域还有诸多竞争对手,不管是为了增加会员量,还是抢占市场份额,WeWork都难以停下扩张的脚步。

  这仍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行业,比竞争对手幸运的是,WeWork背靠金主日本软银集团。截至目前,软银在WeWork上的投资总额约为104亿美元。不过,今年1月份,软银仅投资了20億美元,远低于最初的计划。而社会投资者对WeWork望而却步,公司债券的交易价格低于一年前的发行价。

  WeWork也在“开源节流”,比如,加速拓展更为稳定的大企业会员数量;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闪座”业务,也是为了将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WeWork中国与远洋集团、武汉光谷等地产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行“轻资产模式”。

  2019年1月,公司为了方便拓展新业务,更名为“The We Company”。今年3月,WeWork宣布裁减约30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3%。WeWork称,这是在新一轮招聘计划之前的调整,而今年计划增加6000名新员工。其国内模仿者们经过一轮并购潮之后,也面临裁员、缩减投资的烦恼。

  行业进入淘汰阶段,充足的资金是保证自己继续待在牌桌上的最重要砝码。WeWork对外表示,截至2018年12月,现金流及承诺现金流达到66亿美元,有足够的资金来保持业务增长。

  就中国市场而言,艾铁成称将开拓更多新城市,进一步加强与地产商的合作。虽然资金充足,WeWork仍需要拿出更佳的业绩来支撑其高达470亿美元估值的合理性。不然,即便熬死竞争对手,也难以走出亏损泥潭。

  谭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