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开放银行,发展,风险
  • 发布时间:2019-07-26 06:44

  2018年下半年以来,开放银行的概念及实践在我国逐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多家商业银行开始践行开放银行的理念,期望借此重塑银行经营生态,开辟差异化经营之路,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一般认为,我国的开放银行实践以浦发银行的API Bank为起点,随后建行的开放银行平台、招商银行的APP7.0等陆续上线,开放银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有文章将2018年称为我国的“开放银行元年”。

  实际来看,开放银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实体,而是现有的银行机构借助API等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和服务向用户、合作伙伴开放,从而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客户体验进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虽然开放银行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关于开放银行并没有官方权威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我国银行基本上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顶层设计来看,目前我国监管机构也没有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

  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风险问题尤其值得重视。从我国来看,对开放银行的作用及影响盖棺定论为时尚早,但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其有益的一面,同时着力防范金融风险,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开放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有效防止开放不当所引发的金融风险。

  兴起背景

  实际上,开放银行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欧美国家几年前就已在推动开放银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英国为例,为了打破大中型银行的支配地位,鼓励市场竞争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2016年由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主导,推动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CMA在2016年发布“开放银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开放银行技术标准,要求包括汇丰银行等九大银行自2018年1月开始,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让经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存取数据,希望借此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亚洲的新加坡、香港等地区也已经于近年来开展了开放银行实践。我国的开放银行实践与欧美又略有不同,银行更多的是从拓展业务、提高获利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开放的。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因素促进了开放银行的发展。

  科技是开放银行的依托。可以说,科技已经重塑了金融业的经营方式。从早期的互联网金融、到近期的金融科技,再到目前的开放银行,科技成为金融业改变的重要推力。API、SDK等技术是开放银行的基础设施,为开放银行提供了技术后盾。技术性因素将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变革。

  数据割裂所产生的信息孤岛客观上要求开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彰显,大数据是当下的一个关键词汇,可以说,数据已经成为建立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数据需要联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目前的现实是,各机构的数据互相隔绝,彼此封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金融机构无法形成有效的服务图谱,消费者也无法及时掌握各家金融机构服务的差别。不同机构之间以及消费者都有数据共享的需求。

  竞争压力促使银行在主观上求变。银行业生存的环境已然发生改变,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银行仅仅依靠利差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从业务产品来看,不仅银行同业之间存在同质化和激烈竞争,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也在蚕食银行的业务领地。这促使银行努力求变,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放银行为银行拓展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使银行由具体的网点向线上服务转变,有助于更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务,增加客户黏度,防止客户流失。

  客户行为变化促使银行顺势而为。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已经改变了客户的行为方式,除非有特殊需求,客户已经很少光顾银行网点。对于个人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购物、缴费、转账、支付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方式完成,这就需要银行顺应客户行为的变化,做出适当转变,使客户更方便地触及金融服务和产品。开放銀行为银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运行模式

  一是将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嵌入其他场景之中,或将其他场景嵌入银行服务当中。这种模式是目前开放银行的主要做法,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开放。例如,浦发银行通过API Bank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将金融产品内嵌于单一窗口平台,从而为外贸企业提供在线付汇、购汇、申报等服务。招商银行则将理财、城市服务、生活缴费、购票等场景嵌入到APP7.0之中,并开放身份认证、支付等功能,与第三方共同开发个性化、本地化功能,从而提高APP线上流量和客户黏性。

  二是通过开放合作平台,对外提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此种模式对银行的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小银行较难单独通过此模式实现开放。例如,建设银行于2018年8月正式推出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将其优质的功能服务以标准统一的接口封装到软件开发工具包中,以聚合支付、e账户、信用卡账单分期、龙支付钱包等产品的概念对外发布,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开发、注册、认证、申请及购买等一站式服务管理。

  三是“自有平台+开放平台”融合共生的建设模式。工商银行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工商银行以自有的融e行、融e购、融e联为基础,为开放银行建设提供了客户群体;以API开放平台、金融生态云平台为抓手,为跨界合作提供了技术平台。

  风险来源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金融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风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开放银行业务也不例外。由于银行机构需要与第三方进行合作,开放银行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拉长了风险管控链条,风险敞口增多。在开放的过程中,既有可能因为银行自身的原因产生风险,也有可能因为开放链条中某些环节的风险控制薄弱而产生风险。

  数据泄露风险。既然开放银行以数据共享为核心,那么在共享数据过程中数据泄露就是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风险。开放银行将数据存储、传输、使用链条拉长,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或设计缺陷,就有可能遭受恶意攻击,导致数据泄露,将数据用作非法之途,产生安全隐患。

  第三方机构风险。开放银行的重要内容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对于第三方机构的选择也是风险的一个来源。无论是将服务嵌入到其他场景还是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合作,都涉及到第三方能否恰当运营、应用金融服务的问题。如果第三方不恰当使用银行数据及产品,就可能借用银行之手实现非法目的,产生洗钱、资金空转套利等风险。

  逃避监管风险。在银行直接与客户对接的情况下,其业务产品及流程较为清晰,可以有效地实施监管。但在开放银行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业务链条拉长,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业务,可能存在迂回逃避监管的问题,本来明令禁止的业务,可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包装提供,使监管效果下降,并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另外,开放银行可能导致资金绕开监管政策而投入到限制领域的风险,从而导致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下降,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流动性风险。开放银行实践深入发展之后,客户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不同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银行之间的业务和产品差别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对比,这就可能导致资金在各个银行之间加速流动,导致一些实力较弱和服务能力较差的银行出现资金搬家,甚至在短期内产生流动性风险。

  监管对策

  首先,开放银行的本质是金融服务,需要对其进行监管以防范风险。与英国、欧盟等地区的自上而下推动不同,目前,我国开放银行的实践处于自下而上的探索阶段,官方并没有针对开放银行出台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框架。这似乎带来了发展的自由,但也意味着发展的无序。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概念如何新潮、业态如何变化,开放银行并没有脱离金融的窠臼,其本质仍是金融服务,仍属于金融范畴。随着开放银行的深入发展,势必需要相应的规则对其进行引导、规范。尤其是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银行体系,其发展演变更需要有效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其次,为了规范开放银行发展,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统一标准。一是为了促进银行数据有效共享,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降低数据共享的難度和成本,促进形成数据共享的良性循环。具体包括数据格式、结构等标准;API设计、开发及维护标准;数据安全标准,即数据的使用范围、规则、安全性等。二是针对银行向其开放的第三方应该制定明确的准入标准。监管部门应该在事前对开放银行的第三方合作平台做出明确的筛选和控制,以确保银行机构及其合作方能够稳健经营。例如,英国使用开放银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须先由金融行为监管局授权。另外,在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在制定标准时,应该注重国际合作和协调。

  再次,探索将开放银行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2018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撰文指出,人民银行将探索把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金融科技的应用往往是跨业务、跨市场、跨区域的,过程更加复杂,影响范围更大,涉及主体更多,使得风险的控制与处置非常困难。开放银行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仍然属于金融业务的延伸,在发展初期,更多的是传统的资产与负债业务在更多的场景出现,更容易被客户所触及,与传统的线下业务并没有本质差别。因此应该探索适时将开放银行业务纳入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而更全面地评估银行机构的风险状况,避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应用监管科技对开放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用监管科技弥补监管漏洞。目前,全球监管科技整体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但欧洲国家在监管科技方面已体现出先发优势,英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均已明确监管科技的实践领域。例如英格兰银行尝试建立分布式清算系统,法国央行正在进行银行间市场区块链交易模式试点,奥地利央行探索用数据立方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监管数据报送等。开放银行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尤其是开放银行具有跨行业、跨市场的特点,监管部门可以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开放银行实践进行监管,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穿透性。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孙树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