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最熟悉的陌生人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危险,高血压,疾病
  • 发布时间:2019-07-30 20:55

  它,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更是“三高”之首。2018年《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它的患病率已高达23.2%。同时,它又是各种健康栏目和媒体经常提起的疾病。它就是高血压,一种大家看似很熟悉、但却一知半解的疾病。

  常见、遗传、与盐有关、会有头痛的症状、会发生脑出血、药不能停……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知道的事情,因此,在患了高血压之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坚持吃药,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吃药,如何正确吃药。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高血压让人陌生的一面。

  高血压分两种

  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血压专业术语叫“高血压病”,又叫原发性高血压,而所谓“原发”是指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病因,这种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内分泌、神经、精神、饮食等诸多因素均有关联,即是一种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而在临床上有确切病因可循的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等,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

  本身不可怕

  两种高血压相比,继发性高血压有治愈的可能(引起高血压的病因消除之后,高血压自然就会消失),而原发性高血压只能靠长期服药来控制。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必须长期服药来控制呢?

  如前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是没有确切病因的一种高血压病,病因不明,无法消除产生高血压的土壤,自然不能解决高血压的问题。而长期高血压会对动脉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损伤。对动脉血管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其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动脉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对脑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出血性和缺血性),另外还有高血压脑病等;对心脏主要是导致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对肾的损害最为隐匿,主要是肾功能持续恶化和肾衰竭。另外,高血压还可以导致眼底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直接影响到视力。

  也就是说,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尤其在高血压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的时候,它造成并发症的机会和危害就会出现1+1>2的后果。而血压控制良好,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所以说,高血压必须要长期有效控制,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办法就是口服降压药。

  用药谨遵医嘱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基本都是长效制剂,这主要与已经证实平稳的、持续的降压能够减少减轻并发症有关。高血压患者服药,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遵医嘱用药,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一位医生在为你开出降压处方时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二是不要随便更改服药时间。比如国产缓释的硝苯地平,一般要求是每12小时口服1片,那就尽量按时服用。三是不要随便掰开服用。有些患者习惯每日测量血压,有时候一天测量好几遍,当发现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时候,自以为再服用相同剂量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这时候就会自作主张地掰开服用。其实,不是所有的药片都能掰开服,一般长效的缓释片和分散片都是不能掰的(中间没有压痕的药片通常是不能掰开服用的)。四是不要随便停药,以免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甚至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五是不要过多地测量血压,每天测1~2次就行,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心理紧张。

  控制标准因人而异

  说了这么多,到底高血压控制在什么程度合适呢?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所患的疾病是不一样的。大致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应将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果可以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会随着其升高而导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2倍。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仅仅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譬如139/89mmHg水平,只是一个勉强及格水平的上限目标值,是不合适的。但需要将血压降至多少,不是患者自己能够决定的,应该由主治医生结合您的实际情況来决定。

王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